高聞婧
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中,無論是無形的精神文化還是有形的物質文化,都是經過歲月洗禮、在歷史長河沉淀并傳承下來的文化瑰寶。作為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國度,只有博大精深才足以準確形容我國傳統文化。由于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存在多樣性特征,因而不同的人對傳統文化有著不同的理解,但也絕非是一些古文、詩歌等就能夠概括的。為了使高中語文教學內容同傳統文化相契合,就必須對兩者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有一個清晰、明確的認識。
語文是一門至關重要的基礎性學科,高中生學習好語文對于提升他們的交際能力以及自身素養有著非常大的幫助作用。語文作為母語學科,不僅僅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更是我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明白我們之所以進行語文教學,其本質就在于將人類文化繼續傳承和延續下去,但是,縱觀當前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情況,我們不難發現,高中生學習語文知識更多地不是依靠語文課本,而是一系列的語文參考與輔助資料,常見的諸如教材全解、文言文解析等等,高中生對于參考書的依賴性要遠遠高于語文課本,其原因就在于參考書中是包含著標準答案的,而語文課本里面并沒有,但是,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必須要清楚高中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目的是什么,難道只是為了掌握一套標準的傳統文化題目的答案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高中生學習傳統文化是為了傳承與延續文化精髓與精神文明,因此,語文教師在進行傳統文化的教學時,必須要擺脫機械化的教學方式,保持謹慎、辯證的教學態度,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大膽摒棄掉不正確不理性的傳統文化,引領高中生們學習到傳統文化的精髓,但是,當前很多的語文教師做不到這一點,他們更多地是選擇一種保守的教學方式,機械性地傳授與講解傳統文化,根據教輔資料,將文言文中的詞語、句子的含義機械性的進行講解,并沒有對傳統文化的深層含義進行進一步的討論,語文教師不能投入較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深層次的討論,直接導致了高中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只能停留在靜態的文化知識上面,并沒有將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進行有效的契合。
第一要針對不同教學內容合理設計教學方案。
在新時期教學背景下,為了實現高中階段語文教學有機融合傳統文化,授課教師就需要結合當前教學內容,以正確價值觀和文化素養未出發點對高中學生進行培養。在開展語文教學前,高中語文教師首先把握好整體教材內容,并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進度和基礎掌握情況,合理設定語文課堂教學目標,同時在上述基礎之上,合理規劃語文教學內容、教學進度,科學設計應用教學方案,采用有效合理的教學方法,在保證學生學習到必備的語文知識的同時,也為傳統文化在高中學習階段的傳播提供支持。
第二要實現教學方法的多元化,促進學生積極學習。
興趣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動力,在興趣的影響下,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的學生,在課程學習、問題思考以及課題研究等方面都具有較高的自主性和獨立性。為了進一步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與祖國傳統文化間的契合度,在教學過程中,高中語文教師必須在語文授課形式和教學方法上不斷改革創新,將激發學生興趣納入到語文教學中來。例如,可以使用現代多媒體設備進行課程設計,播放莊嚴神圣的祭孔儀式視頻,讓學生從多種感官上切身體會儀式的儒雅古韻,幫助學生更清晰、更真實感觸自己民族的歷史文化脈搏;還可以通過成語故事切入到課程內中來,使學生對接觸的語文內容中蘊含的傳統文化有清晰的認知,并可開展小組活動課程,讓學生圍繞文化內容進行思想交流和組間討論。
第三要劃分閱讀范圍,為學生閱讀做指導。
當前的高中生因為受到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與傳統文化的距離越來越遠,高中生對于我國各類經典名著的理解更是非常至少的,而且也沒有多少興趣,這就大大增加了語文教師進行傳統文化教學的難度,但是,這并不能成為語文教師就此停滯不前的借口與理由,相反,語文教師恰恰可以利用起高中生的這一心理,重新轉化角度讓高中生來正確認識傳統文化,要想提高高中生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語文教師也可以向學生們適時推薦一些經典的名著作品,并且積極引導學生們進行傳統文化名著作品的閱讀,對傳統文化進行探究性的學習,這樣對于有效改善傳統文化教學的現狀,轉變學生們機械的學習方式有著非常大的助益。高中生們也會在此過程中更多地接受傳統文化,體會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經典文學作品占據著重要地位,例如《紅樓夢》《史記》《論語》等,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承載者。鑒于許多高中學生很少接觸到文學著作,因此對該領域文化認知水平較低,通常情況下也沒有興趣進行了解和學習。面對這一現狀,教師可通過介紹適合學生閱讀、并且具有代表性的古典名著來提高其傳統文化認知水平,通過閱讀中國古典名著,學生才能有一個清晰的認知,進而循序漸進、按層次接觸和挖掘傳統文化精髓,最終使優秀傳統文化有效契合于現代高中語文教學,并煥發新的生機。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的教學是每一位高中語文教師必須要面臨的一項重要教學內容,要想提高傳統文化的教學效率,語文教師就必須要竭盡全力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下保守刻板的教學方式,不斷地嘗試全新的教學方式,為傳統文化的教學注入更多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