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旭
(遵義職業技術學院)
伴隨著時代發展,高職院校的學生教育與管理工作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學校層面要意識到問題的嚴峻性,在最短時間內轉變觀念,將人本理念滲透到日常教育與管理工作中,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幫助他們塑造良好的品行,在汲取知識的同時鍛煉能力,為日后能更好地服務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人本思想在我國并非一個時髦的話題,可以上溯到孔孟時期,其核心內容就是以人為中心,以人的發展為最終歸宿。在高職院校教育管理中,人本理念的內涵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學生是學校存在與發展的先決條件,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都是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第二,學校要將學生置于首要位置,擺脫陳舊教育教學理念的束縛,不能一味迷信于師道尊嚴,要將學生視作教育與管理的主體,打破以制度管理為主的格局;第三,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想方設法滿足學生多元化成長需求,營造溫馨愉悅的育人氛圍,盡最大努力激發學生主動性與創造性,真正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在人本理念指導下,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可嘗試從如下幾個方面予以優化:
在人本理念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要沖破陳舊思想的禁錮,不僅要把學生當成教育對象,更要把他們當成合作伙伴、服務對象。
一是以尊重面對學生。伴隨著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硬性管理逐漸暴露出許多問題,人本管理日益彰顯出獨特的魅力。要將學生視作平等的交流對象,面對學生犯下的錯誤,不能一味批評、斥責,要耐心地與他們共同分析原因,以理服人。
二是以愛心面對學生。關愛學生不能只是掛在嘴邊,要將愛生之心滲透到日常管理中,要對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了如指掌,如學生的成長背景、個性特征、興趣愛好等,為他們建立起個人檔案,以動態化管理方式對檔案進行補充,選擇最適宜的方法與學生進行溝通。
三是以服務面對學生。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在學校教育與管理工作中,教師一直以權威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面前,與新課改理念格格不入。因此,要及時轉變工作作風,從生活與精神兩方面為學生提供服務,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出濃郁的文化與自然氣息,為學生進行心理疏導,使學生在溫馨、平等、愉悅的環境中積淀知識、提升能力,為他們日后能順利融入社會夯實基礎。
學校層面要適應形勢變化,意識到人本理念的重要意義,將這一理念滲透到教學、行政管理、后勤服務等各個環節中,充分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打破傳統以教育者為中心的工作格局。上到領導層面,下到一線教師,都要牢固樹立人本理念思想,一切工作的開展都要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為出發點與落腳點,將學生置于所有管理因素的突出位置,積極開創育人工作新局面。唯有如此,才會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人本管理的優越性,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因此,應充分把握學生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管理。人本管理在高職院校得到了極其廣泛的運用,其精髓在于挖掘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人本管理能喚醒學生主體意識,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與活動中,在不斷汲取知識的同時,多種能力得到有效培養,使他們成長為有責任心、愛心、信心的群體。因此,要準確把握學生心理特征,選擇最適宜的管理方法,與他們進行溝通,使學生從內心深處意識到遵守紀律、努力學習的重要性,理解學校為自己成長付出的努力,消除抵觸情緒,提升教育效果。
社會是重要的課堂,生活是另一版本的教材,實踐是最好的學習途徑,學校層面要意識到社會實踐的重要意義,以此來拓寬教育內容,縮短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距離。多年以來,德育教育最大的欠缺之處就是以規范來代替學習,以條條框框來約束學生的行為,德育與生活相脫節,失去了應有的意義。同理,只有植根于生活的德育,才會具備強大的生命力,因為人的一切活動都不能離開生活而孤立存在。鼓勵學生踴躍參加豐富多彩的社會服務與實踐活動,以此為載體積極開展德育教育。
例如,以重大紀念日、節日為契機,組織學生深入社會,利用所學知識為群眾提供服務、向社會播灑愛心。也可以帶領學生到企業參觀、調查,使他們客觀公正地了解自己學習中的優勢與不足。通過這些途徑,使學生初步了解社會,既能開闊視野、增長見聞,也能使學生的多種能力得到鍛煉,不斷提高學生的辨識能力,幫助他們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
學校教育管理工作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發揮出極其重要的作用,是各種教育管理理念的落實者與執行者。人的素質的高低,往往與其思想與理念具有較強的關聯性。
因此,學校要努力提升教師素質,打造一支使命感強、責任心重、綜合素質高、具有人文意識的管理隊伍,為人本管理提供有力保障。此外,學校要組織教育管理人員參加培訓,使一線工作者及時扭轉觀念,以最前沿的理論知識武裝他們,及時掌握科學的管理方法,以積極的姿態投入到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
在建設高效的教育管理隊伍同時,應注重高效學生干部隊伍建設。通過學生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切實提升高職院校教育管理水平。具體如下:
一是引導學生意識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教育不應以塑造人為目的,而是幫助學生完善自己,要使學生在接受管理的基礎上調節自我,實現個人價值。
二是激發學生自我管理的積極性。大學生個性獨立,他們渴望自由,充滿朝氣與活力,自我管理既是一種管理模式,也是一種學習與生活方式,能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能夠增強學生創新意識,為全面發展提供源動力。
三是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鼓勵他們進行自我監督,將一些學生管理工作放手交給學生來做。例如,由學生會負責對學生的出操情況、宿舍紀律;組織各班委成員檢查宿舍衛生、進行評比;鼓勵學生參與到校園文化建設活動等。
四是以學生管理學生,既可以幫助優秀學生樹立威信,使他們發揮個人潛能獨立自主地處理自己的事務,也可以規避學生與教師之間對立現象的發生,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對培養創新型人才起到積極作用。
人本理念的核心與精髓,就是不斷挖掘學生內在潛能,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增強學生的自我管理與服務能力是人本管理理念的最高體現。學校要將學生視作管理主體,不斷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學生在全面認識自我的基礎上完善自我,逐漸接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