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耀安
寫作是一種高度綜合化的精神活動,是主體內在精神和獨特個性的自由顯現,是生命力、創造力的文字展現。一篇文章,往往能折射出作者的人生態度、價值取向、審美情趣、個性特征。所以在寫作學中注重人文性的滲透是培養學生入文素質的最主要的途徑和方法之一。在作文中有效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要注意確立以下幾個觀念:
有專家指出,科學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告訴人們如何把一件事做好,人文素質教育的目標則在告訴人們這件事該不該做。語文學科中的人文素質,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對人類優秀文化吸納、受人類優秀文化熏陶、不斷積累而成并在聽說讀寫等常規的語文實踐活動及實際生活的言、行、人際交往等社會活動中反映出來的精神風貌和內在氣質的綜合體現。學生的作文,能體現出他對學習生活或社會生活中的某些人物、事件或現象所持的態度、感情和價值觀。而這些因素直接影響了學生習作中的立意、選材及表達。因此,要寫出富有感染力的文章,不是看了幾百篇優秀例文就可輕易完成的。知識的積累,思維水平的提高,固然提高了個人的認知能力,對素質的改善也有一定的作用,但解決不了情感、信念、態度等方面的問題。比如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比較和批判;對文人精神境界的思索;對自然、對生活環境的感悟;尊重生命、追求自由、培養氣質的多樣化的審美情趣等非認知心理因素,只有在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結合的前提下才能獲得。
根據系統論的觀點,語文教學、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和發展都是一個系統。這個系統中的各個要素,諸如課堂教學、課外活動、識字能力、閱讀能力、說話能力、寫作能力應該服從整體發展的需要,通過某種手段、途徑有機結合,取得語文教學和學生語文能力協同發展的最優效果。那么,寫作技能和人文素質是怎樣的關系呢?語文反映人類社會的事、情、理、志,表現民族精神、民族情操、民族審美情趣,負載著豐富多彩的文化。而學生的寫作,正是要把語文學習中積累的主觀體驗、對生活的感悟以及自身品質等方面的價值判斷通過一定的形式技巧表現出來。如果學生在寫作訓練過程中,不能理解這些文化內容,就不可能理解民族語言的表現力,也不可能運用語言很好地表情達意。人文素質教育的終極效果,是通過有效的教育,使受教育者提高道德思想素質,凈化個人靈魂,陶冶高尚情操以達到真善美的境界。就作文訓練來說,“言為心聲”,學生寫作水平的發展過程,應該能表現出他的價值觀和人文素質的發展軌跡。
教師的價值取向對學生良好的人文素質的形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我們的作文教學,要從情感、審美、意志而不僅僅是認識的角度進行;同時教師具備了豐富的人文知識和扎實的學科知識,并能靈活使用相宜的教育方法,信任學生,相信學生的學習及自我發展能力,學生的寫作潛能才會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中得到全面的發展。那么,作文教學中如何進行人文精神的培養呢?
首先營造民主氛圍。作文教學我們總說學生作文缺乏想象力,其實我們常常在壓抑學生的想象力,我們常常用規范和格式去壓制學生,制造一個個套中人,生產出一篇篇套中文。這些文章干簡一律,虛情假意。我們不能責怪學生,而應該自問,我們是如何教育學生的,學生是怎么被捆住想象的翅膀的。人文精神的培養不需要“訓練”,但絕對需要“陽光、空氣、土壤”,就是一種語文教育中的民主
教學氛圍。精神的鳥兒只有在遼闊的藍天才能自由自在地展翅飛翔。語文教育要給學生以心靈的自由,容忍學生的“異端”,讓他們的思想沖破牢籠;尊重學生獨立寫作的權力,讓他們能夠在作文中無拘無束地傾瀉思想感情的潮水;鼓勵學生創造,讓他們能夠在沐浴世界上所有精神文明之光的同時,又能擁有超越前人的激情!……而這一切都有賴于教師為學生營造寬松的教學氛圍。
其次張揚健康個性,作文是一種精神產品,它的個性特征應該是最明顯的。由于生活閱歷、思想認識、性格愛好等方而的差異,學生寫出來的文章自然應該不同。作文最急諱千人一面,眾口一詞。作文應張揚個性:思想的個性,情感的個性,體驗的個性,語言的個性。要張揚個性就要有個人的“獨特感受”。但并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才能震撼學生,有時日常生活中的瑣碎小事一樣能觸發學生的“獨特感受”。學生把這一切如實寫下來,就有獨特的個性化的東西在閃光,就能打動讀者。要表現個性還得抒寫真情、表現“真我”。作文教學的當務之急是呼喚自我的回歸,弘揚人的主體性,張揚學生的個性,不然,作文教學就不能走出藩籬,走出誤區。針對這種現狀,應該采取什么對策呢?按照課程標準的精神,首先,把學生從狹窄的課堂和繁重的課業負擔下解放出來,使他們走向大自然,深入社會中,去觀察、體驗,增進人生閱歷;使他們有時間走進圖書館,好讀書,讀好書,擴大視野,增長見識,豐富素養;同時,激活他們的思維,挖掘他們的潛能,放飛他們的心智,讓他們用自己的靈魂與世界對話、溝通。其次,要對學生作文做正確的引導,使學生認識到“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自我表達”是張揚自我,“與人交流”是以心換心,都得講究一個“誠”字。作文應該是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應該是心靈泉水的自然流淌。讓學生在作文中做到“心口如一”,說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想寫的文章,還學生一種真正的心靈的自由。一言以蔽之,學生的文字應該是掠過晴空的云彩,它美麗多姿而又呈現出個性色彩。
第斯多惠說:“教學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的作文一旦完成,特別需要適當的幫助和鼓勵。因此,在學生作文的評語中應傾注我們的人文關懷,以使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用積極的評價誘發學生的創作動力,以激發學生作文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