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浦
高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所以語文學習到了高中階段,教師要更加重視在教學過程中貫徹“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知識。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文本,能夠很好的發揮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激活學生思維,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讓語文教學課堂波瀾起伏,精彩不斷。
隨著新課改的進行,批注式教學也逐漸走進我們的語文課堂,這樣的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展示自我,獲得獨特的情感體驗。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文本內容進行批注,在和文本多元互動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深度閱讀文本。
例如在教學毛澤東的詩詞《沁園春·長沙》時,在課堂教學的導入階段,教師首先為學生展示了相關的視頻資料,讓學生首先受到視覺上的強烈沖擊,獲得深刻的印象。在這樣的基礎上,學生初步閱讀文本,體會文本中的主要內容,同時教師明確閱讀的要求:“同學們,毛澤東的這首詞寫得非常大氣磅礴,我們通過觀看視頻也有了強烈的感受。現在,我們就要進入文本,同學們請自己閱讀文本,還要將自己感觸最深或者存在疑惑的地方進行批注,然后我們和大家一起交流。”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們進行批注式閱讀,例如有的學生抓住了“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進行批注:作者筆下的深秋境界如此高遠,讓我們一下子視野開闊起來,心中激情澎湃。在這樣的批注的過程中學生獲得了豐富的情感體驗,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
批注式閱讀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文本的有效方法,在批注的過程中,學生和文本進行直接對話、交流,展示自己的獨特感受,這是非常有效的互動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還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揮。學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時,閱讀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在閱讀教學的課堂,教師要注重解放學生的思想,敢于將課堂活動的權利交給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即做到“以生為本”。這樣的課堂設計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學生主動探究的激情,讓學生在閱讀文本中進行創造性閱讀,深入體驗文本中蘊含的豐富內涵。
例如在教學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進行詳細的解讀,而是鼓勵學生自主選擇角度進行探究。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大家紛紛行動起來,有的抓住文本的背景資料進行探究;有的分析作者的相關情況;還有的學生抓住文本中優美的意境進行探究。在這些探究的基礎上,教師進行引導:“同學們,看來大家對這篇文本都有自己的獨特感受,在自己探究的過程中也能有自己的感觸,那么,在作品中‘淡淡的喜悅’以及‘淡淡的哀愁’我們怎樣去理解呢?在這篇文本中作者的情感變化是怎樣的?作者是憂愁的還是超脫的?”這些問題讓學生的思考更加深入,實現了學生對文本的深入體會。
每一個自主探究的過程都是學生收獲認知喜悅和升華情感體驗的過程,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思維的閘門被完全打開了,他們們可以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會被充分激發出來,而且還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讓學生愛上語文學習,實現語文“悅讀”課堂的構建。
語文學習的內容非常廣博,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不要僅僅局限于課內知識,還要注重引導學生遷移課外,讓學生的視野變得更加開闊,接觸的知識也更加豐富,在拓展教學資源的同時,也能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高中學生正處在一個情感萌芽的特殊時期,教師在進行課外衍生教學時要給以情感上的引導。要讓青春期的高中生有個正常的情感觀點,要在提升閱讀能力的同時,讓高中學生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完善個人的精神人格。
例如在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有一篇非常美的課文——《羅密歐與朱麗葉》,課文中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故事一直傳頌至今。在談到男女之間愛慕之情時,教師不應該欲言又止避而不談,這樣會誤導學生。應該就文章積極引導,讓學生感受文章中主人公健康美好的情感,感受優秀文學作品的語言美,陶冶學生的情操。作為高中生對于這樣的凄美的愛情故事也有了自己的獨特體會,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限制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盡情抒發自己對于羅密歐以及朱麗葉二人愛情故事的見解。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意識到僅僅一篇這樣的課文并不能滿足學生的閱讀期待,于是教師又為學生推薦了《孔雀東南飛》,讓學生在劉蘭芝的愛情故事中進一步升華,之后,教師組織學生觀看了《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戲劇表演,讓學生的思考更加深入。在這樣多種形式的拓展下,學生們獲得了更加深刻的感觸,情感也得到了升華。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了對學生視野的拓展,讓學生接觸更多的同題材的內容,而且以不同的形式進行呈現。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學到了在文本中學不到的知識,同時提高了學生的文學修養。
總而言之,在高中階段的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做到以生為本,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展示自己的見解。這樣的過程讓學生的能力顯著提高,也讓語文課堂泛起漣漪,高潮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