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學
(吉林省長春市第一零五中學小學部)
就小學體育教學的開展目標而言,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體育知識,能夠在生活中主動積極地投入到體育運動中來,更好地提升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擁有健全的人格與健康的身體。基于這樣的目標,構建生活化課堂有著重要的教學意義,不但可以顯著提升教學效率,還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習慣,真正讓體育運動走進學生的生活。這樣的教學其實對于學生的能力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積極作用,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對于課程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還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觀念的樹立,這樣一來,就可以幫助學生持續性的鍛煉身體,引導學生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身體素養,但是小學體育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如何針對課堂教學的具體特點和小學教學的具體內容,靈活的調整教學的模式,真正的發揮好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最大價值,仍然是一個比較重要和負責的問題。那么我將針對小學體育教學,淺談生活化課堂的構建策略。
構建小學體育生活化課堂,必須要有一個生活化的教學理念作為支撐,對課堂教學提出科學的指導,從而讓小學體育生活化課堂更加具有生命力。比如,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中,教師只是在課堂上完成知識的講解,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相對小學體育教學特點而言,不僅僅是要讓學生掌握知識,更要提升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習慣。因此,教師要將教學理念設立為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能夠在生活中積極參與體育運動。教師在鍛煉學生的肺活量的時候,不再讓學生按照教材上的內容完成機械的練習,而是讓學生參與一些生活中常常參與的體育運動項目,如跳繩、長跑等貼近學生生活的體育項目。同時,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后完成一些簡單的訓練任務,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習慣,樹立終身體育意識。通過這樣的方式,樹立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在教學組織上更加具有針對性,推動生活化課堂的構建。所以在現代小學體育教學的過程中,為了真正的做好生活化教學、發揮好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最大的價值,教師首先應該在教學理念方面進行調整,用生活化的教學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解決好這一教學模式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在實踐的過程中將理論和實際教學進行整合,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在學習和發展的過程中進一步成長。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用生活化的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
為了全面構建小學體育生活化課堂,必須要從學校所具備的硬件設施入手,能夠為學生選擇生活化的教學器材,讓學生在生活中也運用這些器材來參與體育運動。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家中不常用的廢棄材料帶到課堂上來,可以是廢舊的飲料瓶、舊報紙、自行車的廢舊輪胎等。在體育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要求,帶動學生對這些廢舊材料進行改造,制作成簡單的練習器材,既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也開放了學生的創造思維,讓學生在生活中運用這些材料開展有效的練習。再比如,為了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丟毛巾的小游戲,學生兩兩分組,一人丟一人撿,撿毛巾的學生要在毛巾落地之前撿到毛巾。這樣的游戲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這樣的器材又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能夠讓學生在課余生活完成這樣的訓練小游戲,達到良好的訓練效果。通過這樣的方式,選擇生活化的教學器材,推動生活化課堂的構建,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內容是開展課堂教學的原始資本,構建生活化課堂,必然也離不開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并且,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有很多理論知識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而引入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增強學生學習體育的信心。就以走與跑的練習的教學為例,這一章節主要引導學生學習走和跑的技能和動作,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對教材中的理論知識進行逐條地講解,很容易形成緊張壓抑的課堂氛圍,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于是,教師可以創設一個簡單的生活情境,比如讓學生模仿通過紅綠燈的行人,利用“紅燈停綠燈行”的口令指導學生進行訓練。學生在訓練中能夠知道走得直、跑得快的技巧,從而養成更好的生活習慣,也提高了學生的反應能力和靈敏度。融入了安全教育的理念,讓小學體育教學與實際生活更為貼近。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入生活化的教學內容,讓學生體會到學習體育的價值所在,將生活與體育有機結合。
情境教學法在生活化課堂的構建中有著顯著的作用,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比如田徑教學一直是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難點,學生在練習長跑的時候,常常由于長跑練習中容易出現不適感,對長跑練習十分抵觸。于是,教師可以創設生活化的情境,來引導學生主動訓練,克服長跑訓練中的困難。小學生有著爭強好勝的特點,教師可以利用多樣的教學工具,創設一個實際的賽會情境,學生仿佛是參賽選手,代表自己的隊伍來爭奪榮譽。面對這樣的情境,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參賽欲望,而當學生遇到了困難,一想到要為了榮譽而戰,能夠再一次鼓起勇氣,克服困難,完成相關練習項目的練習。通過這樣的方式,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與課后活動,對于提升身體素質與綜合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那么構建小學體育生活化課堂,就要為學生延伸生活化的課外活動,培養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比如,教師在講解“健康第一”的生活理念時,教師可以培養學生踢毽子、做仰臥起坐的好習慣,從而鍛煉身體的各項能力。并且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安排,為學生制定科學的健身計劃,通過網絡學習平臺為學生分享一些重要的學習資源,對學生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同時,教師還可以邀請學生的父母一起舉辦家庭運動會,讓學生和家長一起來比賽跳繩、扳手腕等小活動,感受體育運動的魅力,從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體育運動走進學生的生活。通過這樣的方式,組織學生進行生活化的課外運動,將體育教學延伸到學生的生活,真正實現生活化教學。
總而言之,構建小學體育生活化課堂是體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也是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能夠讓體育教學事業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生活,有效地培養學生體育運動的習慣,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與綜合能力.那么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教師積極順應課程改革的發展,從當前的新形勢出發,深入課堂研究生活,努力將體育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機結合,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胡惠芳.“陽光體育運動”實施的實證研究——以四川省為例[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1,(02).
[2]周蘭兵,葛永利.寧波市江東區小學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結果分析報告[J].運動,2010,(12).
[3]曲登科.中國《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實施進展及其國際借鑒[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0,(06).
[4]尤傳豹.體育教學的生活回歸——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的視角[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1,(05):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