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臨沂第二實驗小學)
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學生的傾聽能力與學生的學習效率具有直接的聯系。在人際交往中,傾聽是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同時也是對人禮貌的一種體現。對于小學生而言,小學階段正是他(她)們學習知識、提高能力以及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所以,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充分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
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讓學生充分明確在上課期間認真傾聽,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而上課不認真傾聽的話則什么也學不到,學生學不到任何知識長大后就無法在社會上立足,將會成為一個對社會沒有貢獻的人。小學生的心思都非常單純,不會想到什么深入性的問題,教師說什么小學生都會認為那就是真的,教師可充分利用和一層關系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學會傾聽。所以,教師應時時刻刻提醒學生,對學生進行正面的引導,不斷地規范學生的言談舉止,在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及時提醒學生并告訴學生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但是也不能一味地批評學生,在必要的時候給予學生一些鼓勵,使學生能夠真正感受到良好習慣給自己帶來的成就感,進而使得學生能夠隨時隨地嚴格規范自身的各種行為。
教師應對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為學生進行教學服務。通常而言,小學生都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特別是在小學階段的學生,這個階段的學生由于思想還未成熟,對于身邊發生的事物與人更感興趣。所以,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課堂上,教師說話的語氣除了需要具備準確、精煉外,同時還需要有趣味性、親和力,使得教師的講課更加形象且生動,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充分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傾聽教師講課。例如,教師在進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教學時,教師可在課前拍攝學校校園、教學樓籃球場的照片,并將自己繞著籃球場跑一圈的視頻錄制下來,然后在進行數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播放,在播放的同時提出問題,問學生照片上的圖片是哪里的,以及教師跑了多少米,這時,熟悉的教學樓,熟悉的籃球場,熟悉的老師,充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看著照片與視頻激發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展開數學思考。設計這樣巧妙的語言情境,充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很自然的展開傾聽,為整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這樣充滿趣味性的談話,激發了學生在情境中認真傾聽的興奮點,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良好習慣的養成,不僅需要長期的堅持,同時也需具有科學的方法進行指導。對于小學生而言,教師應時時刻刻強調傾聽的重要性,使學生充分養成傾聽的意識,并且還需要指導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傾聽,該聽的聽而不該聽的就不要聽,充分形成擇優選擇的形式。學生在展開小組討論與全班交流時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教師能夠有針對性的提出要求。首先,在同學還未進行發言之前,教師可引導學生先猜猜發言的這位學生會怎么說;其次,在同學進行發言的過程中,應認真傾聽,并對同學的發言進行相應的思考,辨別這番發言是否正確。教師指導學生長期這樣帶著目的進行傾聽,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思考能力。例如,教師在進行“長方形的周長”的教學時,學生探究了四種算法,分別是:①28+28+15+15=86(米);②15+15+28+28=86(米);③28×2=56(米),15×2=30(米),56+30=86(米);④28+15=43(米),43×2=86(米)。學生得到了這四種解法,教師可適當的對學生進行表揚與鼓勵,然后將問題全部拋給學生,引導學生利用交流與傾聽的方式完成知識的構建。讓學生在小組內展開相應的討論后再進行全班的交流。這樣,使學生在傾聽每種算法的同時,還能在傾聽過程中展開相應的反思,將每種不同的算法作出比較。所以說,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傾聽,滲透傾聽方法對于學生的學習效率而言,具有有效的促進作用。
1.精心設疑,自覺傾聽
疑問,往往是人們要想探索究竟的動力,學生在面對疑問時會產生認識的碰撞,進而產生探究竟的欲望。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過程中,應充分根據課堂的節奏采取恰當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小學生具有好奇心這一特點作為切入點,進行精心設疑,激發學生的思維對認識的沖突,進而產生有效的探究。例如,教師在進行“小數的意義和讀寫”的教學時,對1元2角是1.2元的探究,教師可將單價為5角的橡皮、單價為2元5角的水性筆、單價為3元5角的筆記本展示給學生看。這時,教師可提出問題,買橡皮時花了5角,同學們知道標價牌上市怎樣標的嗎,學生回答道,5角是1/2元,同時也可通過0.5元表示。然后,教師可繼續追問為什么5角是1/2元呢,學生清楚的將自己的想法做出了表達。緊接著教師可再提問,2元5角可通過什么方式表達,在提出新的疑問后,可讓學生先進行相應的討論與思考,學生經過討論后,教師可叫學生進行回答,第一位回答的學生知道2元5角即是2.5元,但是卻說不出為何能夠通過2.5元作為表示。接著教師再提問其他學生有誰知道,第二位學生回答,因為2元就是2元,5角就是0.5元,兩者加起來就是2.5元。學生的回答隨著思路一探到底,回答逐步走向正確,這是教師精心設疑,促使學生自覺傾聽的結果,同時也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
2.思考質疑,主動傾聽
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充分鼓勵學生在辨別中展開傾聽,倘若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學生的回答存在錯誤,教師要給予學生質疑的空間,并引導學生將自己的質疑向同學提出,然后再進行辯論澄清是非,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進而提高學習效率。同時,教師還要積極鼓勵學生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將學生分成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相應的討論與交流,紛紛將自己的見解進行表達,做到取長補短,將同學間比較好的見解納入其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一味地吸取同學的見解,因為同學的看法與自己的不一樣,而放棄了自己所堅持的,只能適當選取而不能盲目地接收同學的意見與看法,而摒棄了自己的想法。這樣的方式能夠很好地將同學的見解進行整理與收集,創設小組中相互質疑的機會,進而形成良好的傾聽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總而言之,學會傾聽是每個人最基本的素養,只有學會了傾聽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同時通過傾聽還能使自己不斷的積累知識,提高個人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引導學生長期堅持傾聽,在循序漸進的基礎上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進而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學生的傾聽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時,學生的思維就會產生碰撞,引起疑問的產生,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疑問的欲望,通過學生與學生以及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中,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劉鴻.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J].科技展望,2017,(04):211.
[2]洪背清.有效培養學生傾聽能力的策略——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J].新課程研究,2016,(07):85-86.
[3]嚴靜娟.培養“慧耳”,促進發展——淺談如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J].新課程導學,2015,(02):31.
[4]裴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加強對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4,(2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