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茜
摘 要 區縣電視媒體屬于基層媒體,信號覆蓋空間較小,這一要素對區縣電視媒體發展造成一定制約,但與此同時也在接近一線生活和把握受眾心理上占據一定優勢,可以將本土化看作是區縣電視媒體發展的重要方向,側重于區縣本土節目質量的提升。本文主要探討區縣電視媒體本土化發展的新模式,以推進區縣電視媒體的長足發展,僅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 電視媒體;本土化發展;新模式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04-0053-02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信息技術逐漸滲透于社會各個領域內,電視事業和網絡媒體呈現出高速發展的態勢,行業內競爭日趨激烈,區縣電視媒體也面臨著復雜的發展形勢。在準確把握區縣電視媒體發展特征的基礎上,深入研發本土化發展新模式,有助于樹立區縣電視媒體品牌形象,從而推進區縣電視媒體的健康發展,以下開展具體分析。
1 區縣電視媒體本土化發展的內涵及意義
現代社會發展新時期,全球化理念不斷深入,區縣電視媒體本土化發展也受到社會的高度重視,尤其是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市場電視媒體形式趨于復雜化和多樣化,大量境外電視頻道涌入,使得電視媒體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這就不免給區縣電視媒體造成一定影響和沖擊。與此同時國內傳媒業高速發展,同類電視媒體之間也展開激烈角逐,此種形勢下,區縣電視媒體若想實現長足發展,積極推進電視節目本土化具有一定重要性和必要性。當前電視媒體發展中,區縣電視媒體若想要與央視和本省衛視相抗衡,電視媒體本土化發展就是一條必經之路。
有學術界研究人員曾指出,電視媒體本土化發展是推進中國電視節目發展的重要條件,是中國電視節目得以順利生產的戰略形式,因此在區縣電視媒體本土化發展中,需要將本土化理念與戰略方式積極融入到電視媒體的節目設置、文化構成、表達方式及審美品格等各個環節中,以全面提高區縣電視節目質量,推進區縣電視媒體本土化發展的順利實現。
就媒介而言,區縣電視媒體本土化發展應當兼顧內容與視角的本土化,不論是針對本土媒介還是外來媒介,要基于本土選擇電視節目題材內容,基于本土對真實內容進行正確表征。在區縣電視媒體本土化發展中,應兼顧節目內容的本土化和表現手段的本土化,以提高受眾關注度,真正意義上推進電視媒體的本土化發展。
2 區縣電視媒體本土化發展的新模式
2.1 結合地方特色打造本土化文娛節目
就區縣電視媒體的發展情況來看,作為區縣受眾所接觸的強勢媒介中的首要形式,電視媒體與報紙和廣播拉開了距離,區縣受眾對電視媒體的接觸率、接觸額度和接觸時間都明顯高于其他兩類。一般情況下,區縣受眾對電視媒體的關注,主要目的在于了解新聞時事和休閑娛樂,但就當前區縣電視媒體的節目內容來看,其中涉及時事政治、新聞資訊、訪談節目等內容的節目數量比較多,除此之外還包括教育、交通、法制等專題性質節目,盡管區縣電視媒體在節目設置上大同小異,但幾乎都會涉及到區縣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
區縣電視媒體作為基層媒體,信息量有限,且資源利用率較低,在節目制作過程中并未充分挖掘地方本土文化特色,導致區縣電視媒體節目類型有限。就區縣電視媒體節目構成情況來看,主要包含農業資訊和政府部分工作情況這兩大塊內容,其中農業資訊包括農民技術和先進農民故事等,政府部門工作情況主要呈現出政府會議方面的內容,深化區縣受眾對時事政治的認知。但區縣電視媒體若想要長遠發展,僅僅有這些內容是遠遠不夠的,應結合地方特色打造本土化文娛節目,創新區縣電視媒體本土化發展新模式。
具體來講,要準確把握區縣受眾構成情況,明確受眾教育水平、年齡分布及對文娛節目的綜合需求,在時事政治類新聞節目的基礎上,增設本土化的文娛節目和民生類新聞節目,準確把握本土文化特色和藝術形式,實現外來節目本土化,創設具有區縣特色的本土化節目,豐富區縣電視媒體節目內容,為區縣電視媒體本土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2.2 創新節目形式與表現手段,增強節目與受眾的互動性
受到傳統節目形式的影響和制約,當前區縣電視媒體節目形式單一且表現力不足,導致區縣電視媒體受眾有限,甚至影響了節目的傳播效果。區縣電視媒體新聞類節目大多以專題片形式播出,通過畫面與解說相配合的方式對節目進行制作,或通過同期聲、現場訪談、字幕或資料等形式展現新聞內容,但實際應用頻率較小。
在“畫面+解說”的模式下,便于受眾了解節目內容,但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節目的感染力和信息傳播速率,導致區縣電視新聞缺乏本土化特征,表現手法趨于單一,解說風格如出一轍,勢必會給區縣電視媒體的發展造成制約。因此為推進區縣電視媒體本土化發展,應積極創新節目形式與表現手段,增強節目與受眾的互動性。
具體來講,區縣電視媒體節目創設過程中,區縣典型人物事跡的報道可通過故事形式敘述出來,地區政策新聞的報道可運用同期聲的方式展現政府一系列實際活動,盡量減少會議報道形式,以吸引受眾的關注度。在這一基礎上,應科學設置易于受眾理解和接受的區縣電視節目,增強節目與頻道的人性化特征,建立良性循環,深化電視節目與頻道對受眾的影響,提升區縣電視節目收視率。實踐研究表明,本土化之于區縣電視媒體,是生存的必然選擇,是突圍的戰略選擇,這是由區縣電視媒體的社區化定位和地緣優勢所決定的。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區縣經濟條件也不斷改善,受眾的生活水平明顯提升,更加注重精神追求,價值觀得以改善,更加強調自我展現和自我參與。因此區縣電視媒體本土化發展中,應當結合區縣本土化特征出發,通過同期聲、現場采訪、動畫和短視頻等方式,增強節目與受眾的互動性,節目解說上應強調適聽性,要基于受眾的角度出發,對區縣受眾密切關注的內容進行解說,切不可出現居高臨下的說教風格,以免給曲線電視媒體的本土化發展造成制約。
2.3 與時俱進,突破地域限制,實現聯營品牌
為推進區縣電視媒體本土化發展,應準確把握時代發展特征,堅持與時俱進,突破地域限制,通過區縣電視媒體之間的深度合作,創設聯營鏈條,著力打造本土化節目內容,增強區縣電視節目吸引力和競爭力,植根于本地現實情況,綜合考量電視節目本體、受眾反饋及文化品位等要素開展綜合分析,推進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突破地域限制,打造聯營品牌,優化區縣電視媒體定位,打造區縣電視媒體品牌形象。
3 結論
綜上所述,區縣電視媒體本土化發展的實現,應基于地方本土特色出發,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受眾,創新節目形式與表現手段,豐富本土化節目內容,增強節目的生動性,滿足區縣受眾的精神生活,推進區縣電視媒體的本土化發展。
參考文獻
[1]董衛民.新媒體技術與城市電視的本土化發展[J].視聽縱橫,2012(2):27-29.
[2]武剛,李小飛.探析電視媒體的本土化發展[J].知識經濟,2010(15):74-75.
[3]王金榜.我國電視品牌的本土化創新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09.
[4]曾志華.電視傳播的本土化策略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