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素珍
(河南省項城市中等專業學校,河南 項城 466200)
VB(Visual Basic)是一種包含環境的可視化事件驅動編程語言。與其他難度較高的編程語言相比,它是當前最容易掌握的編程語言。如何通過對典型例題的解析來引導學生真正掌握應用VB開發Windows應用程序的方法,有效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編程能力一直以來都是中職編程教師的重點研究方向。因此,為進一步在中職VB教學中真正提高學生的編程能力,本文對我國中職VB教學的現狀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幾點建議供參考。
從實際的角度來看,大多數中職學校幾乎均以單一性的輸入式模式對學生進行VB教學。而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通常占據主導地位,照本宣科、“我講你聽”的落后教學方式屢見不鮮,導致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的消極狀態,并且,除了檢驗教學成果這一環節之外,學生幾乎就沒有了在教學中自主探索的機會。通常情況下,大多數教師都會在講解完某個章節的知識后布置相應的課后作業,然后在下次上課時再對學生的作業情況進行講解,然而這種單一落后又枯燥乏味的輸入式教學,難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且僅能使其對所學知識有個模糊的印象,難以深入理解和掌握。盡管有少數學生能夠通過結合教師的講解以及自己課后的摸索來掌握這些知識,但絕大部分的學生是很難做到的,從而也就導致教學效率十分低下,難以實現中職教育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處于中職階段的學生不僅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差,更傾向于形象思維,尤其對符號化的教學表達形式有著程度不一的排斥。而作為一種程序設計語言,VB本身是難以理解和枯燥乏味的,且各方面內容均具有超強的抽象性,很難讓學生快速適應和掌握。與此同時,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絕大部分教師長期采用由符號系統組成的學科體系對學生進行教學,久而久之,學生的排斥感便愈加深化。目前,我國中職VB教學課程大多遵照普通高等教育課程體系來設置,而這種傳統落后的科研培養教材,明顯與中職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學習心理及學習特點不符,進而自然而然地導致根據這些教材所設置的VB教學課程違背中職學生的客觀發展需求。所以,盡管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編程能力,但卻造成事倍功半的不利局面。
培養學生的技術能力以及動手能力是各中職院校的最終人才培養目標,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與過硬的實際操作技能是中職學生的競爭優勢,同時亦是其求職的“敲門磚”。而在當前中職院校的VB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只將教學重心放在VB基礎知識以及編程技巧方面,幾乎完全忽略了對學生利用VB來解決現實問題能力的培養。對問題領域實行自然分割是VB程序設計的著手點,而在此過程中,首先考驗的就是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通常情況下,教師會根據已給定的抽象模型教學案例對學生進行教學,很少有教師會根據教學內容聯系生活實際。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學生懂得了如何使用VB進行編程,但一旦當其步入實際崗位,在面對千變萬化和非固定性的問題時,卻很難利用所學過的相關知識來妥善解決問題。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導師。要想從真正意義上培養并優化中職學生的編程能力,首先就需要從事該課程教學事業的工作者們能夠從各方面激發學生的編程興趣。在開始授課時,教師不應一味地直接照本宣科,而應充分發揮先進多媒體教學設備的作用,為學生演示幾個用VB開發的趣味性小程序(“滾動的地球”、“調色板”、“大把游戲”等,除了吸引學生的眼球之外,還能夠有效激發其對編程的探究熱情與探究興趣,由此,不需要教師催促,學生都會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只要成功調動了學生對編程的學習積極性,就已經成功了一半了,因為有了良好的開端,就能夠使其一直沉浸在對VB的探索中,這就營造了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從而能夠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根據教學內容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嘗試性用已掌握的VB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樣便能夠在賦予學生成就感的同時進一步強化其學習VB的信心。
VB本身更需要的是實踐能力,因此各教師應合理安排VB課程的“講”與“練”兩個環節,將重心放在“練”上。例如,對于學生能夠自己理解的理論知識,教師可有選擇性地選擇重點講解,抑或不必講解;而對于難以理解的內容,教師要有針對性地講解,引導學生掌握主干知識。如果教師只一味地注重培養學生的VB理論知識,卻忽略上機編程練習,就很難使學生掌握真正意義上的VB知識,從而也就難以提升其編程能力。這就要求各VB教師加大對每一堂上機練習課的重視度,在激發學生操作興趣的同時讓其帶著疑問去自主探究,并遵循“因材施教”的先進教學理念,根據學生在VB課程學習中的差異性為其設計合理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使其能夠在潛移默化中一步步提高自身的編程能力。通常情況下,中職VB教師會為學生安排以下三個操作練習:第一,模仿。即以教材中的操作例子為依據跟著進行仿做;第二,改進。即在上述第一個練習的基礎上列出與教材例子相似但又要求略高或角度較新的操作練習題;第三,“創新”。即在完成上述兩環節操作練習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結合自身的所學知識進行自主創新。由此,在“精講多練”的模式下不僅有效拉進了教學與實踐之間的“距離”,并且亦能夠有效避免一味照本宣科的枯燥乏味,同時還有利于有效避免學生無目的性上機盲目操作,最終實現對其編程能力的優化。
計算機是學生能夠進行VB上機實驗的必備工具。在上級實踐過程中,學生都會收到相應的任務,而教師則通過主機來對學生進行指導。但由于學生上機操作的時間是十分有限的,不可能在這短短的四十幾分鐘內就達到高效率的教學效果,所以,每次上機操作課后的輔導極為重要。例如,教師可在每節課結束后適當性地布置一些上機編程題,要求學生在完成后以郵件的形式發來,這樣,就能夠使教師進一步了解學生上機編程中的缺陷與不足,進而予以針對性和有效性的輔導。除此之外,教師還可通過書面作業的形式來了解學生的上機編程能力。
部分教育專家指出,盡管在培養中職學生編程能力的教學過程中,教材內容、上機操作等各方面均必不可少,但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在VB教學過程中不斷歸納總結以養成良好的編程習慣亦至關重要。例如,教師可在學生根據教材內容以及自身所掌握的知識進行實際編程操作的同時適當性地提醒其定期撰寫學習心得,總結學習經驗,尤其要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進一步幫助其不斷提高自身的編程能力。在講解VB語法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綜合實際情況有選擇性和有針對性地選擇講解例題,尤其要注重凸顯出不同語法的特色,以在強化學生VB語法印象的同時能夠準確運用和區分。同時亦可將其與其他學科相對照,即引導其學會區別記憶,這樣便可在無形之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自主學習效率。在后期的程序設計環節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逐漸學會用程序設計的專業性眼光去看待、分析和思考所遇到的問題,力求突破與創新,在程序設計中充分融入自己的想法,用VB將其在計算機中最大化地表達出來,并嘗試性地調試運行所形成的程序,以檢查出不足之處予以修正和改進。當然,在嘗試調試運行時,教師還應予以學生適當性的鼓勵,鼓勵其遇到問題與困難應積極思考,以尋求出最佳的解決方案,也只有這樣才能夠從真正意義上提高其自主編程能力。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多閱讀和借鑒專業人員編寫的程序,并從中歸納總結和改革創新,化別人的知識為己用。此外,教師還可提醒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多訪問相關網站或去到圖書館查閱更多與VB相關的書籍和資料,為自身編程能力的有效提升開辟新的捷徑。
總而言之,一口吃不成胖子,學生的編程能力也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夠得到顯著提升的。在這個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且有計劃的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學生自己努力學習,還需要教師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案,充分考慮到學生個體的差異性,結合自身豐富的教學經驗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工作,由此才能夠從真正意義上促進學生編程能力的有效提升,進而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培育出更多實用性的優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周守田. 有效的教學 高效的課堂——中等職業學校VB教學探微[J]. 中學理科園地,2016,12(68):30-32.
[2]包理群,李錦瓏,蘭聰花. 應用型本科電子信息類學生編程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 教學研究,2015,38(06):85-89.
[3]張永梅,馬禮,孫海燕,等. 培養學生程序設計、算法設計與分析能力的研究與探索[J]. 計算機時代,2016,(03):60-63.
[4]李第秋. 高職計算機系非軟件專業學生編程能力培養的探索[J]. 福建電腦,2017,(07):70-71.
[5]涂風濤. 知識與能力協同培養的高職《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 職教論壇,2017,(32):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