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兆熊
在某地調研發現,流轉土地的經營者越來越多,承包山林的企業和個人經營困難。有的是經營鋼鐵、煤炭等其它生意的企業家轉型流轉了土地,有的是政府關系比較好,提前布局農業產業,有的是目前主業經營不錯,農業板塊暫時沒有啟動,有的是原來主業發展受限,也沒有更多資金投入到農業中,經營困難。從調研發現,這些流轉土地的新型經營者,林地承包戶更需要農業社會化服務。
隨著國家對農業發展的支持,相信越來越多的返鄉大學生、返鄉打工人員、成功企業家、有著農業情懷的退休人員將會加入到未來的農業大軍中。在我們走訪的區域內,已經流轉的土地,山地就有幾十萬畝,他們都需要更專業的服務配合,從而實現自己土地有效價值。還有這幾年陸陸續續在農業中投入幾百萬元,甚至幾千萬元而含淚離開的企業家們,他們或是尋找企業的轉型,或是包含著深深的農業情懷,或者是本著國家對農業的補貼,一頭跳進了現代農業中,結果是傷心的離開。
針對市場出現的這些擁有土地資源的新型經營者,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農業種植、養殖技術服務,更加需要農業項目規劃、項目融資、建設、運營以及后續產品銷售、品牌建設等全方位服務。不管在其它行業做得如何成功,農業對于他們來講就是新鮮事物。
電視里經常報道某公司通過土地流轉、規模經營,讓農民變成了工人,實際操作中的心酸又有幾人明白。榜樣是好的,農業的發展需要進入良性循環,在新型經營的主體帶領下,實現農業現代化。
在一個地級市就有這么大面積的土地經營存在問題,全國哪得有多少土地流轉后并沒有發揮它應有的作用。所以十九大報告中,也提出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農資行業也有很多企業家們幾年前流轉土地,或者提供托管服務,逐步地轉型成為現代化農業服務公司。但是大多數因為自己多年來的業務就是產品銷售,所以服務的最后還是落腳到產品上,反倒把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范圍大大縮減,發展也受到限制。
通過幾年的市場引導,農資企業轉型成為農業服務者已經被廣大農業企業認可,可是我們服務于誰,是零星小農戶,還是大農場,或是具有一定規模的新型經營者呢?現代農業服務需要什么樣的服務,我們能夠提供什么樣的服務。如果把幾個問題想明白,農資企業的轉型也將不是難事,找對服務對象,搞好服務內容,全方位為新型農業經營者提供服務,這就是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方向,調研中發現這些新進入到農業中來的新型經營者更需要農業社會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