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 崔海濤 張 濤 李 陽
1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貿易司、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委托國信招標集團公司啟動2017/2018年度新增化肥淡季商業儲備承儲企業資格招標工作,并正式發布《2017/2018年度新增化肥淡季商業儲備項目招標公告》。據了解,此次化肥淡儲任務量為550萬噸,是國家為進一步發揮化肥淡季商業儲備的調節作用而追加安排的,2年有效。
《公告》明確,550萬噸淡儲任務分成兩批(300萬噸和250萬噸)。2017/2018年度化肥淡季商業儲備一次招標確定兩批次承儲企業,在化肥生產供應增加、價格穩中有降時,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貿易司、財政部經濟建設司與中標承儲企業簽訂承儲協議。其中,第一批300萬噸淡儲任務簽約后即執行入儲任務,第二批250萬噸淡儲任務簽訂意向協議。如果第一批淡儲任務執行后的市場運行情況總體平穩,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貿易司、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將發布通知啟動第二批淡儲任務。
淡儲擴量會對2018年的春耕帶來怎樣的積極影響?其對春耕市場將起到怎樣的調控作用?《中國農資》記者就此問題進行了深入采訪。
國家化肥淡季商業儲備制度自2004年建立以來,到今年已經連續執行了十余年。在這期間,淡儲在緩解化肥常年生產、季節性使用矛盾,保障春耕化肥供應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被業界稱之為“壓艙石”“四兩撥千斤”的好政策。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農業生產資料局局長、中國東盟農資商會會長、中國農業生產資料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李殿平,結合起初建立制度的背景和現實問題,談到盡管我國化肥行業產能過剩且已基本完全市場化,但穩定化肥淡儲制度,保障一定的淡儲量仍有必要性,化肥產品仍有其特殊性,政府還需保留一定的主動調控能力。第一,作為糧食的糧食,化肥供應影響糧食安全和農民收益。第二,盡管當前化肥產能過剩,但化肥供求的季節性、區域性和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尤其當前化肥生產的集中度進一步提升,氮肥需從山西、內蒙古、新疆向南方地區調運,磷肥需從云貴地區向西北、華北、東北地區運輸,鉀肥需從青海、新疆向全國長距離運輸,在化肥使用高峰期也進一步集中的情況下,一旦化肥使用地儲備量不足,用肥旺季很可能出現價格急劇波動問題,影響農民生產。第三,我國化肥淡儲制度實施多年,成效顯著,在當前基層經銷商基本不儲肥的現狀下,化肥淡儲確實發揮了化肥市場的“壓艙石”和“蓄水池”作用。
鑒于以上因素,考慮到目前社會庫存量同比降幅較大、流通環節基層經銷商儲備積極性較差等緊急情況,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高度重視,并就有關工作作出部署。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農業生產資料局、中國農資流通協會和中國東盟農資商會積極呼吁盡快啟動新的淡儲招標計劃,確保淡儲量保持在1000萬噸左右,并優化儲備品種和完善對承儲企業的考核辦法。可以說,代表化肥行業生產流通企業的這一共同呼吁,受到國家有關部門重視并采納了政策建議。
550萬噸淡儲任務量分成兩批開展且要在市場平穩運行前提下啟動第二批淡儲任務的制度設計,將有助于最大程度確保市場穩定。相信化肥淡儲制度的實施,將成為春耕用肥時期保障化肥價格平穩的有力保障。
當前,我國化肥生產雖然是產能過剩,但是階段性供應不足的情況依然存在。特別是自2017年9月份以來,全國農資商品價格呈現普遍上漲態勢,且短期內漲幅較大。據中國農資流通協會監測,2017年11月27日,中國尿素、磷酸二銨、氯化鉀批發價格指數和復合肥零售價格指數分別為1807.70點、2723.36點、1938.09點、2341.97點,較 9月初分別上漲8.81%、3.62%、3.11%和2.41%,較2016年同期分別上漲15.65%、10.55%、3.53%、5.54%。
據分析,此輪農資價格上漲的原因除生產成本推動外,肥料生產供給有所減少也是一大主因。受環保巡查等多重因素影響,化肥企業開工率有所下降,例如尿素企業去年1-9月平均開工率為59.25%,同比降低5.9%;去年四季度以來,煤炭、天然氣供應趨緊,導致部分企業減產;連年虧損導致化肥企業轉產或退出。
保障供給、保障市場秩序是化肥淡季儲備的主要功能。在供應趨緊的情況下,化肥淡儲的“壓艙石”和“蓄水池”作用再度受到重視。
山西農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姜世巖表示,化肥淡儲在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上是非常必要的,由于我國是人口大國,糧食生產還沒有擺脫自然災害的影響,再加上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因此越是在農產品價格下跌的時候越是要重視化肥淡儲的穩定性和連續性,這也是對農民種糧積極性的一種保護。
湖北省農業生產資料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彭光明則表示,就湖北省的農資市場來看,近年來,基層經銷商不臨近用肥季節不備肥,農民普遍是不到用肥不購肥,這導致社會庫存量比往年減少,保障市場供給的壓力增大,在這種情況下,仍然要保證主流農資流通渠道淡季儲備的積極性,只有這樣農業生產才有保障。
甘肅省農業生產資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孔杰對淡儲的積極意義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說:“由于民用天然氣在冬季取暖需求量大,‘氣荒’現象三五年時間內不能得到徹底的緩解,這種情況下尿素等化肥產品的淡季儲備就顯得尤為重要,國家采取公開招標的方式,讓企業公平、公正地參與選拔競爭,并對這批有承儲能力的企業給予貸款貼息,讓其在承擔責任的同時也可以通過經營不斷壯大自己的實力,從而在市場中更加具有競爭力,這樣對未來的行業整合也十分有意義。”
云南農業生產資料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國認為,化肥淡季儲備制度對緩解化肥常年生產與季節使用之間的矛盾,提高化肥供應保障程度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將供給與需求更加順暢地對接起來。國家化肥淡儲制度調控力度適度,達到“四兩撥千斤”的調控效果,是值得長期推行的一項市場調控手段。
陜西農科化肥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楊雅民對淡儲制度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認為,化肥是糧食的糧食,糧食生產則是整個國民經濟的基礎,因此化肥淡季儲備是糧食生產的重要保障。
“手中有肥,心里不慌”,化肥淡儲對糧食安全生產的意義重大,是國家調控農業生產的有力抓手,是保障市場供給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我國糧食生產仍然需要化肥淡儲制度的支持。
化肥淡儲受到行業的高度認可,但是在當前供應相對緊張的情況下啟動2017/2018年度新增化肥淡季商業儲備項目是否會讓承儲企業面對更高的市場風險?
朱華國表示,就今年的尿素市場而言,流通商面對的壓力比較大:一方面,受環保趨嚴、煤炭供應偏緊、天然氣短缺的影響,尿素企業的開工率持續低位,特別是云貴地區氣頭尿素企業目前幾乎全部停產,尿素的社會庫存較低,工廠無法保證流通企業正常的貨源供應,企業面臨著儲備不足的壓力;另一方面春運已經開始,運輸上面臨著火力不足的局面,發運出現困難,當前云南地區尿素到站價是2200—2300元/噸,價格居高不下。
面對當前這種行情,流通企業處于艱難的抉擇。一方面,工廠庫存不足,運力緊張,這會導致儲備不足;另一方面,尿素價格持續高位可能會迫使農民選擇價格低廉的農資替代品,這會給儲備商帶來較大的風險。
另外,據彭光明介紹,由于運輸費用、倉儲費用、人工費用在不斷上漲,承儲企業的資金成本也在不斷加大,風險仍然存在。
淡儲制度僅是調控市場供需的手段之一,而且其總體要求中就明確了“市場運作、自負盈虧”的規則,因此承儲企業承擔相應的市場風險也在情理之中。不過2018年春耕受到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淡儲的市場風險會進一步減小。
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等12部門近日聯合下發了《關于做好2018年春耕化肥生產供應和價格穩定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全力保障化肥生產,加強運輸支持,同時明確指出要重點查處價格壟斷、哄抬價格等行為。因此就2018年春耕而言,在國家各相關部門的緊密配合下,市場秩序將會回歸理性,價格起伏也將遵循市場規律進行自我調節,人為因素的影響會進一步削弱。
總的來講,化肥淡儲起到了促進價格的穩定、保證旺季資源供應、保證企業順暢生產的作用,所以,化肥淡儲作為國家對化肥流通領域的宏觀調控政策,應當長期堅持下去,并在實施中不斷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