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慶市怡園小學)
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小學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語文教學也逐漸朝著新課程改革目標邁進,在這個過程中,核心素養培育成為廣大教師關注的內容,也已經成為衡量學生學習質量的關鍵指標,成為學生素質能力的重要體現。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對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并且以此作為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推動力,不斷開創更加高效的小學語文教學局面。
素養是包括知識、能力、技術等在內的一個動態聚合范疇。在小學階段,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是基于聽說讀寫能力的,涵蓋了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審美情趣、文化修養等多方面內容的素養。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已經成為語文教育發展的重要目標。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需要通過教學不斷進行滲透,逐漸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讓學生不僅是應試的被動學習者,而是要促使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主動創造者。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應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培養小學生核心素養,必須要轉變教學理念,在新時代教育形勢下,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以往那種教師硬性灌輸知識的模式,打破應試教育的教學理念魔咒,糾正教師到學生單向知識傳輸的錯誤做法,課堂不再只是教師展示教學能力的平臺,將課堂還給學生,形成師生之間互動交流的氛圍,因為教學質量的好壞是以學生學習效果作為衡量尺度的。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要放低身段,要打破一言堂的教學局面,要讓學生勤于思考、主動交流,借助語文知識,實現師生之間智慧火花的碰撞,讓學生敢于表達觀念看法,教師則要耐心的聆聽,尊重學生的聲音,并且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使得師生之間相互欣賞,那么就會形成生動活潑、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學生的思維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鍛煉,教師的教學目標也自然會高效達成。
語文是有情感溫度的學科,所以也就更需要學生的情感融入,從而產生與文章表達的情感產生共鳴,那么對于自然風光、人生百味、生活趣味有更好地體驗。因此,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更注重用情感來打動學生,促使學生增強自我體驗,用恰當的文字進行情感體悟,從而實現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語文知識的學習者是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感知語文知識、體驗多彩人生的主體,通過挖掘語文課文,讓學生親身去感受作品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只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促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情緒體驗,才能增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與教師一道步入語文的獨特情境之中,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
核心素養是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在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要借助多元的教學手段,引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點燃課堂語文學習的情緒,以興致盎然的態度投入學習的全過程。如在聽課時,有位教師在《伯牙絕弦》時,用富于感染力的新課導入促使學生進入特定情境?!啊鑶柸碎g愁寂意,伯牙弦絕已無聲’‘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風酒一樽’‘鐘期久已沒,世上無知音’。同學們,剛才的詩文中都隱含著一個千載流傳,令人吟誦至今的感人故事。知道這個故事的兩主人公是誰嗎?一個是當時著名的音樂家,一個只是在山中靠打柴為生的樵夫。那么,他們之間到底有怎樣一段感人的故事呢?就讓我們來學習課文《伯牙絕弦》,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闭Z文教師必須要能夠點燃學生課堂情緒,促使他們體驗課文的情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才能夠更加喜歡上語文課,語文學習也就更加高效。
學習的原動力是疑問,心中問題產生了,那么探究知識的欲望才會出現,所以說,學生的問題意識是語文核心素養培育的重要內容,教師應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調動學生的思維發展,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興趣,從而一點點的解開知識謎團。在語文課堂上,小學生很難集中注意力,常常出現溜號的情況,如果采取直接灌輸知識的方式開展教學,那么學生只會死記硬背,不懂得思考知識,而且會心不在焉的聽講,課堂教學效果肯定不會理想。教師應該善于用問題來引發學生思考知識,主動探究知識,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有所收獲,才會拓展知識面、增強對知識的理解力,獲得知識探究的愉悅感,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才能真正有所發展。如在講授《將相和》時,筆者圍繞“澠池會”,用提問方式,建構一系列問題,通過一個簡單問題引發一連串小問題。
問題1:“澠池之會”上,楚王為了羞辱齊王,讓齊王鼓瑟,而藺相如逼楚王擊缶,這體現出藺相如什么樣的人格特點?
問題2:何以證明藺相如的勇敢和機智?
問題3:藺相如愛國體現在哪里?應當怎樣看待他的愛國情感呢?
問題4:在“澠池之會”上,楚王與藺相如誰輸誰贏?還是打了一個平手?
我以澠池會為中心,設置一系列具有邏輯連貫性的問題,由淺入深、由易入難,如此一來,學生的學習動力便會源源不斷產生,始終被我所提出的問題深深吸引,在完成一個又一個問題的過程中,解讀了澠池之會的故事情節內容,分析了主要人物形象,探索了故事主題精神等,從而順利解決了學習重難點。在提問過程中,我積極引導,輔助學生找尋解答線索,促使學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問題,增強對文章理解能力。
《禮記·學記》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币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群體的智慧是無限的,小學生學習能力不強,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都不高,如果單靠每一名學生自己解決學習問題,這顯然是非常困難的。對此,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群學合作的意識,這也是語文核心素養培育的目標之一,通過群學合作,聚合無限的智慧,實現智慧共享,可以讓學生在交流和溝通中解決實際學習問題,同時鍛煉了學生的聽說能力。教師可采取分工合作,實行小組成員輪換角色參與交流,讓全體學生感受到合作學習語文知識的快樂。如在學習《赤壁之戰》的時候,教師可先引導學生熟悉課文內容,在有了初步探究興趣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分成不同的研究小組,然后選擇不同的研究視角,如讓“軍事家”小組闡述戰爭勝利的原因,讓“播音員”小組帶著感情朗誦課文,讓“文學家”小組描述故事發生的內容等。如此,扭轉了“一言堂”的低效教學局面,促使學生之間結成學習共同體,在課堂上群智共享,從而達成高質量的教學目標。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育,應該以學生為中心,不斷嘗試嶄新的教學模式,通過構建“互動”課堂,點燃學生課堂情緒,依托課堂提問,注重群學合作等方法,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幫助小學生提升語文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