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湘西州龍山高級中學)
近年來,很多的新型教育方式涌現出來,但有些為什么只是曇花一現?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在于這個教育方式沒能落到實處,真正地提高學生的成績,促進個人的發展。我們始終要謹記,教學方式永遠都要適應學生的發展,因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然而,老師如何要在這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45分鐘內,應用“自主探究教學”使學生收獲滿滿的知識呢?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同時也算的上是社會學科,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的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好語文并不僅僅是為了當前的考試成績,更重要的是著眼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學生走向社會的發展,社會人士更看重的是學生的交際能力或者說情商,而不是一張優秀的成績單。語文是語言的基礎,語言是人們手中的一種神奇的武器,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就是一種這么富有魅力的工具。
1.激發學習的興趣。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只有帶著興趣去學習某個科目,對這個科目的新鮮度和持久度才能保持更加的長久。高中本就是一個壓力比較大的一個階段,基于調整學生心態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我們老師要把課堂的教學設計弄的簡潔但又不失樂趣,盡量顯得藝術化。在不增加學生額外的負擔時,還能使同學輕松而又快樂的完成語文教學任務。
例如,學習《長恨歌》,這首詩的篇幅在古代詩歌中屬于較長的那一類。這首詩講的是唐玄宗與楊貴妃凄美得愛情故事。這距離我們學生一千多年的故事,我們同學對這首詩的熱情度可想而知。所以,我上課伊始,就播放《長恨歌》的朗讀配樂,借助音樂來激起同學們對這篇課文的興趣,然后在音樂中引導學生自己去體會這詩中的情感,引起我們學生與詩人得共鳴,從而促進學生對《長恨歌》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2.教師觀念的轉變。學生能否得到很好的教育,不僅僅取決于學生主觀的努力,還有老師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的問題。傳統教學中,老師是權威的指揮者,課堂的設計由老師來決定,學生似乎只要做好聆聽的工作就好。老師要轉變觀念,認識到最根本的問題。老師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知識中的參與者和合作者,我們老師要改變傳統教學中的一些認知:學生不應該是被動的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而應該自己探究,實踐來獲取知識。“自主探究教學”很好地發揮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給予學生更廣闊的空間對知識進行探索,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例如,學習《琵琶行》,這是一首長篇的古文,但是我不準備自己逐詞逐句的進行翻譯,而是讓學生課堂上隨機分好學習小組翻譯整篇文章,學生在翻譯過程中遇到了問題可以隨時詢問我。但是到最后,每個學習小組必須派出一個代表來翻譯整篇文章。
3.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幾乎每個學生做多了習題都會總結出屬于自己的做這類題的竅門和捷徑,我們一般稱為“思維定勢”。但是在自主探究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引導學生如何跳出思維定勢,開拓新的解題思路,試著從相反的方向引導學生找到問題的答案。在探究過程中,我們老師有必要引導學生哪些是我們探究的重難點,課堂上出現的問題我們不能等量齊觀的去看待。
例如,學習《再別康橋》,這首詩的重點就是如何引導學生去尋找表現了了徐志摩不愿意從英國回來的意境。首先,我會先把“意境”這個名詞進行解釋,然后讓同學們自己去找出文章中存在的意境,之后在進行同學之間的討論,看看學生自己最終認為的答案是什么。通過這些,學生能更好的理解徐志摩為什么不愿意從英國回來的原因,再者學生對“意境”這個知識點的掌握也會更加牢固。
4.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我們老師的心胸要像大海一樣寬闊,能海納百川,能兼容下與自己不同的意見。學生的創新能力對自主探究教學是有很大幫助的。
例如,學習《紀念劉和珍君》,討論文中劉和珍學校校長是個怎么樣的人。大多數學生會說是壞人,因為這個校長不讓學生去參加游行示威。但我們老師要引導學生的安全角度出發,這個校長所作所為合情合理,校長只是不想讓學生做出無謂的犧牲。后來,別的一些文獻上也記載了,這位最終為了保護學生自己犧牲。
總而言之,不管是“自主探究教學”還是別的教學方法,我們的行為都要落到實處,要讓學生發展自身,從中得到實在的好處。另外,任何的教學方式都不是老師或者學生盲目地努力,我們要發動雙方一起齊心協力,這樣才能達到“完美落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