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初級中學)
提升學生整體音樂素質,對每一位音樂教師來說,是一項艱巨的挑戰。在新課程的浪潮沖擊下,傳統初中音樂課堂的教學弊端已逐步顯現。作為一名新時代音樂教師,應當時刻銘記自身使命,結合新課程先進理念,建立一種符合新課程標準的新型中學音樂課堂教學模式,打造高效初中音樂課堂,提升學生音樂素質,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初中生天性活潑,思維靈敏,有著較高的藝術感,極強的塑造性。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接受知識的方式也在不斷的轉變,可以將其分為兩種模式:一是游戲模式;二是活動模式。不同的教學模式對應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具體而已從以下幾個環節入手:
1.課堂導入。教師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引導學生主導參與到音樂課堂當中。例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或者現代科技手段,通過影像、音像等形式來完善音樂展現形式,促使學生對音樂內容產生興趣,從而達到感性認識和視聽效果完美結合的目的。
2.合作活動。以教師為主導,在完善教學方式的基礎上,實現跟學生的有效互動,引導學生通過親身實踐來認識音樂世界。例如,教學中可以引入柯達伊手勢,或者引入先進的輔助器材。由教師范唱、范奏,學生利用發輔助器材進行表演,雙方以活動的形式進行合作溝通,指導學生用心去感悟音樂,深刻感知和領會音樂背后的故事。一師范、二指導、三合作、四互動,引導學生感知音樂所創造的意境沒在潛移默化中在建立起對親美好事物的真摯情感,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求。
3.創造性展示。這是指在原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實現創造性編排和演練,實現音樂作品二次創造,這其中的關鍵是需要學生有較強的想象力?!皠撛煨哉故尽边€應在“課堂導入”及“合作活動”中得到體現。音樂是一門特殊的藝術形式,勢必與創意和靈感以及設計有著密不可分。對音樂進行創造性展示,首先應當激活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創造沖動,激發學生的創造內容,組織學生進行自由創作,表達自己的音樂情感。
4表演評議。是指在進行創造性展示的過程中,給予學生中肯的評價。通過合作交流,創造性展示以及大眾評議,將相關藝術表現形式有效地滲透和運用到音樂教學中,有效實現學生藝術感與音樂藝術的無縫連接。不僅如此,對于一些有創造性的表演形式應當給予充分的肯定,如該表演可能偏離正規音樂主題,但是它能跟其它學科實現結合,能最大限度擴大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豐富學生的音樂體驗,這對他們,認識音樂的社會功能,理解音樂與社會生活的關系有著積極的意義。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多媒體等現代教學設備引入校園。音樂教師應當善于利用現代科技設備,豐富音樂教學方式,將音樂內容以趣味性的形式展現在課堂上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是構建音樂高效課堂的第一步。
跨越種族、國界、以躍動的音符形式進入有藝術感的身心,這便是音樂獨特的魅力。語言可分國界,但是音樂并沒有國界。音樂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從來不會用語言或者文字等形式表達自己,只會將一種大眾均能認可的形式來傳遞信息,好音樂就是這樣煉成的。日常教學中,不少音樂教師經常抱怨:現在的學生對音樂只有三分鐘的熱度,課堂虛有其表,整個過程學生走馬觀花,教師束手無策。問題出在哪里?筆者認為,課堂徒有其表更多的原因是教師沒有找到學生與音樂的共通之處,關鍵是沒有確切的情境進行指引。因此,音樂教師應當利用一切教學資源,為學生巧設教學情境,增強音樂的感染力,實現學生與音樂的有效溝通。
例如,在教學《百鳥朝鳳》課時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下從網上、圖書館查閱資料搜集一些經典的鳥類歌曲和精彩圖片或者影響資料,并將其制作成課件在課前放映。為了讓學生能夠感受百鳥的姿態與情感。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聆聽《百鳥朝鳳》的音樂,自行感知其中的情感以及思想;之后教師可以設置以下問題:(1)樂曲表達了什么樣的情緒?(2)這是什么樂器演奏的?(3)你們聽過這種樂器演奏嗎?在什么地方?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探討與討論,使學生對該樂器有一定的認識了解,使學生感受到嗩吶的情緒:或歡快激烈;活明亮粗獷。之后讓學生們思考:(1)鳥類中的大王是什么?(2)“朝”意指什么?(3)“百”是什么意思?從而引出該課的主題,使學生充分感知音樂中的情境,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之后讓學生在分段聆聽音樂的過程中,抒發自己的感受,描述自己想象中的情境,使學生分組交流,并模擬各種鳥的叫聲,深化感知,進行創作。最后教師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百鳥姿態,并讓學生自己介紹其中鳥類的名字以及給出保護小鳥的建議,從而升華學生情感,讓學生學會保護環境,愛護自然,珍惜生命。
初中音樂教學中,影響高效課堂建立的問題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學生獨唱的時候,常常出現走調的現象,主要是學生存在膽怯心理,放不開聲音;二是學生在齊唱或者合唱的時候,默契總是不達標;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學生缺乏科學的音準訓練,不能準確地掌握發音規律,因此,對學生進行音準訓練就變得尤為重要。
音準訓練有很多方法,筆者尤為推崇如楊鴻年先生的《童聲合唱訓練學》,以及外國的《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和匈牙利音樂教育》一書,這些經典文獻對音準訓練提出了很多切實可行的訓練策略。下文主要闡述:
1.心理教學法。俗話說得好“相由心生,音由心發”,這種音準教學比較偏重于對學生智慧的提升。要做到此,需幫助學生完成音的記憶,以便于在音樂響起時,學生能夠準確地對音樂的旋律和節拍有基本的了解。
2.機理教學法。與前一教學法息息相關,二者相輔相成。教師引導學生完成每一段旋律或節拍時,需要搭配一些肢體動作來輔助教學,如用手在桌子上敲擊、擊打手掌等。讓學生反復練習,促使學生形成肢體動作下意識配合或引導完成演唱某一旋律。
3.比喻教學法。要求教師幫助學生“把聲音喝下去”,旨在打開學生的嗓子。規避“茶壺里煮餃子,有口倒不出”的尷尬現象。在此音樂教學法當中,教師需教會學生使用“打哈欠”的出氣方式,幫助學生拓寬共鳴通道,擴大肢體空間容積,讓學生逐漸能夠控制聲帶,以完美表演音樂作品。
提升學生的音準,學生能更從容地學習音樂并進行音樂活動,這也為高效課堂的構建打下了基礎。
總之,構建初中音樂高效課堂,對教師教學和學生的音樂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初中音樂教師應當結合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轉變自身陳舊的教學觀念和模式,采用多樣化的現代化教學手段,不斷幫助學生提升音樂素養,打造高效音樂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