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白山市第七中學)
高中政治具有較強的理論性、抽象性,而且概念特別多,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覺十分吃力,不容易理解這些生硬的知識。這種情況下,教師要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將學生的政治學習性充分調動起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性,方便學生對于政治學習內容的記憶和理解。本文在此基礎上,就高中政治教師在課堂上如何做好課堂提問工作以構建高效的政治課堂展開具體的論述。
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這是新課改一再強調的要求,所以高中政治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保證面對全體學生進行教學,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的機會均等,課堂提問也是如此。教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既要考慮到班上的尖子生,也要考慮到中等生和后進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政治教師在教學中比較偏愛優等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也主要針對那些優等生,后進生和中等生幾乎沒有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的機會。比如,教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通常點名讓幾個尖子生回答,或者設置的問題具有較強的拓展性,對于優等生都具有一定的挑戰,這些情況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會讓班上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教師要重視這一問題,首先,在設計問題的時候,盡可能以班上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水平為主,確保每個學生都有探究的興趣和學習的熱情,而不是讓中等生和后進生看到題目就望而卻步。如果有條件的話,教師可以對問題進行細化,將問題分成若干個等級,在課堂提問的時候,針對后進生提出一些基礎性的問題,針對中等生提出一些鞏固性的問題,針對優等生提出一些拓展性的問題,通過這種方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除此之外,在選擇提問方式的時候,教師除了采取點名回答的方式,還可以使用辯論、輪流或者搶答的方式,給學生創造平等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的機會和平臺,讓所有的學生都可以獲得成功的體驗。
除了要面向全體學生進行課堂提問,教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還要保證問題具有開放性。筆者在工作中發現,很多教師在課堂提問環節設置的問題都比較封閉,大多數問題都有固定的答案,這些答案是教師用來對學生回答效果進行衡量的標準。比如,有的學生給出的答案與教師所認定的固定答案相接近,教師就會給予學生一定的表揚和贊賞,如果學生回答的答案與教師所認定的固定答案相差甚遠,教師就會說學生回答錯誤,并告訴學生正確標準的答案。實際上,這種課堂提問方式是一種比較低效的提問方式,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思考能力。學生只需要將有關知識點照搬到答案中即可,但是并不能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種情況下,學生取得的學習效果可見一斑。因此,政治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的時候,盡可能設置一些具有開放性的問題,學生在回答的過程中既要運用教材中的知識點,也要融入自己的看法和思考。這種提問方式既能加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吸收,又能激發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例如,在教學“民主決策”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讓我們對目前的教育及其發展提出相關的建議,你有什么需要反映的”,然后鼓勵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通過這種提問方式,可以讓學生充分理解“民主決策”的內涵和意義,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參與公共事務的態度進行改變。
為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展開思考、輕松掌握所學知識,教師應結合授課內容與教學目標,提出更有目的性的問題。在課堂上,教師應把握好問題的難易程度,要確保大多數學生都能夠積極進行思考,并通過難度的逐漸增加來鍛煉其思維能力。同時,還要考慮到課堂時間有限,必須要控制好問題數量,不論是過多還是過少的提問,都不利于授課效果與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所以,必須要重視問題質量、數量的科學控制。
通過大量教學實踐可以發現,很多學生都是從靜止角度來看待、分析各類事物的,未對時間、地點等變化做出綜合考慮,思維過于僵化,難以做到深入且全面。對此,教師應引導學生更客觀、全面的分析問題,綜合考慮各種變量因素,以此來對知識本質做出準確把握。
比如,在講解到國際關系的相關內容時,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日本宣布對非洲進行巨額援助的動機、意義是什么?除了慈善這一目的之外,是否存在一些深層次的政治目的?在學生聯想到利益這一層面之后,教師在再將“國家利益”這一影響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引出,通過引發學生認知沖突,引入實例來幫助學生更透徹理解所學知識。
由于政治教學具有較強的理論性,為了避免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厭煩、抵觸等情緒,快速集中學生注意力,通過問題來幫助學生快速、準確把握學習重難點,提出的一系列問題,不僅要新穎、多樣化,還要具備較強的針對性,以此來將提問教學的優勢特點充分發揮出來,從而進一步優化授課環節與成果。課堂提問必須要緊緊圍繞授課內容來進行,所提問題必須要能夠突出授課重難點。比如,某教師在講解勞動與就業的相關內容時,為了能夠引導學生分層次、從整體上把握好本課內容,對中國現實就業情況、勞動者工作現狀做出全面了解,就可以圍繞“農民工”來設計:如何保障農民工權益?怎樣促進農民工就業率等問題,這樣不僅有助于快速集中學生注意力,也可以自然的理順本節課要講解的重難點內容,且通過加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也能夠充分滿足學生認知發展需求,增加師生互動交流,進而對本節所學知識產生深刻印象。
在學生回答結束之后,教師還要對學生的回答結果進行評價。在實際教學中,高中政治教師往往以“對”“不對”或者“好”“不好”的標準對學生的回答結果進行評價,導致學生“知其然”,卻“不知所以然”。就筆者教學經驗而言,高中政治教師要改變這種評價方式,在學生回答結束之后,教師首先要找出學生答案中的閃光點進行表揚和肯定,然后和學生一起分析思考過程,找出學生思考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改正或者補充,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不斷完善,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目的。
綜上所述,隨著教育改革力度的逐漸加大,高中政治教師也要積極響應新課改的號召,高中政治教師在設計、組織各項教學活動中應正確認識到,加強提問教學,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優化授課環節與成果等諸多層面的積極作用,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針對授課需求、學生認知發展特點,選擇更科學有效的技巧來提出相關問題,以此來為學生的學習探究指明方向,進而促進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