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池上鎮中心小學)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需要良好的人際環境作為基礎,良好的人際環境更有利于讓學生主動積極的投入到教學中來,讓學生在自由、寬松、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創設良好的人際環境需要我們把握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讓學生以更加輕松的狀態參與到生活化教學中,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數學生活化教學與傳統教學方式大不相同,過去小學教師習慣性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展開教學,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心理距離較遠,因此很多學生的數學學習缺乏靈活性,學生的思維僵化,較少學生將嚴肅的數學知識與生活結合起來,因此,學生的數學學習模式僵化,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創新能力、應用能力難以得到充分的鍛煉。
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夠使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對此引起重視。一直以來,教師都扮演著權威的角色,在課堂中許多學生是對教師存在畏懼情緒學生不敢輕易發表自己的觀點,生怕說錯被教師批評,再加上數學教師態度嚴肅、教學方式單一模式化,課堂氛圍過于嚴肅,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數學教師必須明白小學生正是充滿活力、想象力、創造力的關鍵階段,要想順利展開生活化數學教學,教師就必須通過各種方式營造生活化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自由的發表觀點,任學生自由想象。班級中有的學生比較活躍,有的學生則比較內斂。為了營造生活化的課堂氛圍,保證數學生活化教學質量,教師要巧妙地引導學生,多用積極性的語言鼓勵班級中不愛發言的學生,幫助學生打開心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對于課堂上過于活潑的學生,教師則要把握一個度,將學生的注意點轉移到教學中去而不是嘩眾取寵。
將所學的數學知識學以致用是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數學教師應當多創造這樣的機會。數學與生活不可分割,數學知識來源于人們的日常生活,掌握數學知識能夠幫助人們解決各種實際生活問題,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生活能力。作為新時代的教學工作者必須明白教育是人類經驗的傳授,我們應當通過教育來幫助學生認識這個世界,增強學生改造世界的能力。小學生所接觸到的事物比較有限,所學的知識也是最為基礎的內容,因此教師應根據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實際能力創造應用數學知識的機會。
只要擅于觀察,我們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數學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生活化意識,在教學中根據不同年級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以及生活經驗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會發現和體驗生活中的數學知識。生活無處不是智慧,我們身邊的各種事物都蘊藏數學,例如房間的尺寸、面積、人的體重、人行走的路程等等,學習數學知識不能脫離了生活,所謂實踐出真知,數學教師要鼓勵學生去體驗身邊的數學,親身感受數學。
生活化的教學語言是生活化教學的必須,一板一眼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用當下的教學需求。如今的小學生接觸的新鮮事物越來越豐富,教師一板一眼的教學語言無法吸引學生投入到生活化教學中,教師要學會運用生活化的教學語言,豐富課堂,活躍課堂氛圍,讓數學知識更接地氣。例如,在學習《認識時間》這一章節時,為了讓學生快速記住時鐘上的時針和分針,教師就可以編一個生活小故事:“時針是個矮胖的老奶奶,秒針是個瘦高的小女孩,分針是個瘦高的哥哥,他們是一家人,每天小女孩都會和哥哥、奶奶在圓形的操場上散步,老奶奶年紀大了喜歡靜靜的坐在操場的一處曬太陽,過了一定的時間老奶奶才會換一個地方,小女孩活潑可愛充滿了活力,每次總是小女孩跑得最快,因此她的身材最為苗條.而哥哥不愛動,總是在后面慢慢的走。”在這一教學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教師將時針、分針、秒針形象化為生活中的某一個具體的人,再結合散步這一生活化的場景,學生很快就能記住時針、分針、秒針各自的特征,識別時間的能力大大提高。生活化的教學語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動,教師要把握教學知識的特點,找準知識與學生生活經驗的相通之處以發揮生活化語言的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時效性。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核心是小學生,它以學生原有生活經驗為基礎,強調學生的參與性與體驗性。在現代教育背景下實施數學生活化教學,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它將真實、有趣、豐富的生活內容與枯燥的數學結合起來大大降低學習難度,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1]于順利.淺析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教育科學.
[2]魯海西.淺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教育科學,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