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勇
在所有新聞議題中,政治類信息歷來是一個重要的門類。但是,由于此類信息的特殊性,其在傳播中往往出現新聞價值與傳播效果“二律悖反”的困境,這也是我國時政新聞報道一直在努力尋求突破的關鍵點。此次十九大“黨代表通道”的設立,既是黨代會這一重大政治題材更為開放透明的一個縮影,又以其在新聞報道上的專業性達到了新聞價值與傳播效果的高度契合。這一案例的出現并非偶然,而是國家政治傳播的理念、方式不斷追求改進的結果,多年的努力在這樣一個特定節點上集中凸顯出來,同時也是視覺化、社交化傳播背景下彰顯視聽傳播魅力的一次創新嘗試。
從歷史的維度來看,視聽媒體對于政治傳播的介入從一開始就顯示出獨特的力量。羅斯福的“爐邊談話”(fireside chats)、1960年尼克松與肯尼迪的美國總統大選都是廣播電視媒體進入政治傳播領域后的成功案例。
1932年,富蘭克林·羅斯福在經濟大蕭條的背景下就任美國總統。為了爭取民眾對政府的支持,他在白宮的壁爐旁發表了多次廣播講話,向全國民眾解釋自己的“新政”。通過廣播,普通民眾聽到了總統舒緩而平穩的聲音。這不僅使民眾感受到他的個人魅力,更讓他們在經濟蕭條的黑暗日子里得到安慰和鼓舞。據統計,在當時美國的一億多人口中,有近5000萬人聽過他的大多數演講?!盃t邊談話”使廣播的影響迅速擴大。①
1960年,電視第一次對美國總統候選人的選前辯論進行現場直播。在這場美國歷史上差距最為接近的總統大選之一結束后,輿論普遍認為電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選民對兩位候選人肯尼迪和尼克松的判斷。顯然,年輕英俊充滿活力且重視電視鏡頭前形象塑造的肯尼迪是更大的受益者。民意調查顯示,“57%的選民說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辯論的影響”。在那些“決定以電視表現為依據來投票的人中……他們決定投票支持肯尼迪者與投票支持尼克松者的比率是3∶1,因此為肯尼迪提供了多于他贏得選舉勝利所需的萬分之二的選票”。②
可以說,隨著廣播電視為代表的視聽媒體對政治傳播的介入,特別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電視影響力的不斷擴大,我們看到了這樣的趨勢:利用媒體曝光塑造各自的公眾形象成為政治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電視在上世紀80年代的逐步崛起,這一理念在我國政治傳播領域也越來越被付諸實踐,并呈現為政治新聞提升傳播效果在語態層面的不斷嘗試。
1984年10月1日,中央電視臺現場直播建國35周年慶典活動,鄧小平檢閱部隊的形象與閱兵盛況交相輝映,群眾游行隊伍中北大學生突然打出“小平您好”橫幅的場面通過電視傳播到海內外,更是成為一個時代的經典。自此,閱兵慶典及其電視直播成為展現國家意志、塑造領導人形象的重要窗口。除此之外,黨代會、兩會的直播,領導人會見中外記者的新聞發布會,日常時政新聞報道中主要領導人的同期聲……以領導人及其相關活動的電視報道為牽引,諸多形式的創新使我國政治傳播的面貌和效果不斷改進。這一局面在十八大以來呈現出更為活躍的狀態,這與習近平總書記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視和新聞傳播規律的深刻了解是密不可分的,以2016年2月19日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講話深刻闡釋了“堅持正確方向”與“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的辯證關系,為創新政治傳播方式、提升傳播效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引領和實踐保障。事實上,習總書記的這些思想由來已久。早在28年前,當他還在福建寧德工作的時候,就曾對新聞工作的規律做出過精辟的闡述:“新聞學作為一門科學,與政治的關系很密切。但不是說新聞可以等同于政治,不是說為了政治需要可以不要它的真實性,所以既要強調新聞工作的黨性,又不可忽視新聞工作自身的規律性”③,可見他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同時,他本人在這方面也是一個很好的實踐者,正如參加了此次“黨代表通道”的十九大黨代表周宇所說,“習近平總書記是把中國的故事講得最好的人”。④顯然,“黨代表通道”的出現,與這一大的背景有著重要的關系。
此次“黨代表通道”的設立并通過中央電視臺等媒體直播報道,是我國政治傳播語態的一次重要創新。
1.從宏大抽象敘事向微觀具體敘事的轉換
就新聞價值而言,十九大的重要性自不必言。然而,如何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概念為人所感知和接受,這需要傳播的技巧。在黨代表通道上,60位來自各行各業的黨代表娓娓道來,講述自身與這個時代關聯的故事:年近51歲的航天員景海鵬代表信心十足地宣示,他時刻準備再戰太空,中國的“航天夢”不僅要繼續,而且會越飛越高;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張瑞敏代表的自信,源于中國企業正從昔日的學習模仿者變為世界潮流引領者;中車長客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工人李萬君代表堅信,中國制造的“復興號”將走出國門,給越來越多國家的人民帶來幸福……⑤這些個體故事從不同角度和不同層面相互呼應、生動詮釋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宏大命題,使之更易感知、更加可信?!肮适乱部梢杂脕斫忉屢患虑?。當人們對某些事情感到困惑的時候,你用故事來幫助他們解開疑惑。就像這樣,‘你不理解,是嗎?那好,讓我給你說個故事吧……’實際上,講故事就是通過舉例幫助人們進行理解。”⑥
2.從符號化敘事到故事化敘事的轉換
事實上,從個體的微觀角度以小見大、以點代面并不是此次“黨代表通道”的首創,國內以往的政治類新聞報道中早已進行了嘗試。但總體而言,長期以來,這些呈現在電視屏幕上的所謂“個體”更多是符號化的,承擔著對預設主題做簡單表態、呼應的任務,因而較少具有真正的“個體”價值。而這一次走上通道的黨代表在話語方式上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開始有了講述式的表達,讓我們看到一群鮮活的人,他們的故事、情感既屬于時代也屬于其個人。比如,來自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的孟祥飛代表參加黨代會時恰逢自己38歲生日,他從這個值得紀念、富有深意的生日說起,道出了青年科技人才的雄心壯志?!暗?035年,我們這一代人還在科技創新的崗位上。而每年中國有近60萬的研究生、博士生,還有數百萬大學生,從校門走出加入到中國科研的行列里面。中國的創新動能會不斷釋放,我對建設創新型國家充滿信心”。⑦在這樣重要的場合出現如此個性化的表達,這是一個讓人耳目一新的轉變。相對于群體化的描述,個人或小群體的故事更易于從一個富于人情味的、具象的角度生動闡釋新聞事件的影響、意義,以這種方式向人們提供的信息也更容易被理解和記憶。因為這種方式讓人放松,讓人覺得有趣,讀者看到的不再是干巴巴的事實羅列,而是真實的生活。更重要的,此次多位黨代表乃至基層黨代表在媒體前的亮相使我們看到了改變當前政治傳播由少數精英群體獨挑重擔的可能。在可預見的未來,“黨代表通道”將有可能成為一個孵化器,讓更多的黨員、公務員擁有這樣的媒介素養,面對媒體和公眾更好地表達自己,這將對進一步提升和改善政治傳播的效果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3.因應新媒體時代特征的議題策劃與話題引領
在當前視覺化、社交化的新媒體環境下,個體、個性與感性成為傳播致效的重要因素,“黨代表通道”的設立很好地呼應了這些特點。無論是議程設置、話題引領和熱點傳播都體現了鮮明的新媒體思維。除了景海鵬這樣不出意料的熱點人物,“黨代表通道”還推出了很多以前沒有被人們關注的“網紅”、出現了很多極具網絡傳播價值的“金句”。比如,來自臺灣本土的黨代表盧麗安的出場就引發了一輪傳播熱潮。未來的政治傳播中,多一些這樣代表主流價值取向的“網紅”是很好的事情。他們把黨的形象具體化,使黨的工作從文件中跳脫出來變成一個個生動感人的故事,讓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有了更多具體可信的代言人。這些人物、故事不僅對對內傳播有意義,也可以用于對外傳播,與傳統臉譜化、口號式的國家形象宣傳相比,這些極具話題性的具體人物、生動故事更具跨國、跨文化的通用傳播價值。
綜上,十九大“黨代表通道”的設置無疑是一次政治傳播語態創新的成功嘗試。它所呈現的一個個生動人物及其故事的感染力,它對“通道”這一現場的真實性追求所產生的儀式價值,它對新媒體規律的把握與運用,都將對未來我國政治傳播效果的提升起到重要借鑒作用。我們期待它的擴散效應,期待它所詮釋的傳播理念和方式的常態化:不僅僅是黨代會上、在這樣一個代表通道上,而是有更多的延伸,惠及整體的新聞宣傳工作。
注釋:
① 周勇:《廣播電視概論》,中南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7頁。
② [美]加里·R·埃杰頓:《美國電視史》,李銀波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144頁。
③ 許一鳴:《把握好新聞工作的基點——福建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談新聞工作》,《中國記者》,1989年7月刊。
④ 《外交官周宇: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走進新時代》,央視網,http://news.cctv.com/2017/10/24/ARTIoI8G5A7mARnSy0IETqvR171024.
shtml,2017年10月24日。
⑤ 《“黨代表通道”彰顯自信與開放》,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10/18/c_1121823197.htm?baike,2017年10月18日。
⑥ [美]杰里·施瓦茨:《如何成為頂級記者——美聯社新聞報道手冊》,曹俊、王蕊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年版,第223頁。
⑦ 《孟祥飛代表走上“黨代表通道”接受中外媒體記者采訪》,人民網,http://cpc.people.com.cn/19th/n1/2017/1020/c414305-29597675.html,2017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