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中國第一代新聞教育家及其辦學思想探析

2018-02-10 13:44:08趙玉明
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18年1期
關鍵詞:教育

■ 趙玉明 馮 帆

對于中國的新聞教育而言,2018年注定將是不平凡的一個年份。100年前的1918年10月,在時任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的倡議下,以“灌輸新聞智識,培養新聞人才”為宗旨的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成立。這是我國第一個新聞學研究團體。同年,北京大學在政治系中首開新聞學選修課程。至此,中國新聞學教育的大幕緩緩拉開。

一、涇渭分明:1949年以前的新聞教育

民國時期的新聞學教育,在上世紀20~30年代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包括燕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圣約翰大學、暨南大學、廈門大學、北京平民大學、國際大學、上海南方大學、光華大學、國民大學等高校以及包括成舍我創立的北平新聞專科學校、顧執中創立的民治新聞專科學校等在內的新聞專科學校紛紛開設新聞系(報學系)或以各種方式講授新聞學;上海《申報》于1933年開辦新聞函授學校;國民黨中央政治大學在1935年亦開設了新聞系。

以上這些院校或新聞機構所講授的新聞學,其理論源頭主要發端于歐美。部分新聞學者將歐美先進新聞學理念引入中國,并結合自身新聞工作經驗,創立了我國早期的新聞學教育。而同時,包括美國密蘇里大學在內的一些國外著名高校和新聞機構則先后派學者和報人來到中國講授新聞學。1921年12月4日,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院長沃爾特·威廉斯博士來到北大講演。此后的1930年,燕京大學還曾與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互相保送研究生。①

另一方面,隨著“五四”運動的爆發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和觀點指導新聞研究的無產階級新聞學也開始萌發。1931年10月在上海成立的中國新聞學研究會和1937年范長江等人在武漢創辦的中國青年記者學會就是受到中國共產黨影響的進步新聞工作者組織。其中中國新聞學研究會明確提出將“致力于以社會主義為根據的科學的新聞學之理論的闡揚”②。

與民國時期部分高校和新聞機構進行的西式教育不同,中國共產黨的新聞教育事業發端于抗日戰爭時期的延安,是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③當時,延安中國女子大學1939年設有新聞班;延安大學文學系設有新聞學課程;華中建設大學文教班也曾開辦新聞訓練班。此外,1941年7月成立的延安中央研究院設有新聞研究室,由中宣部部長李維漢兼任主任。在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辦有華中新聞專科學校(校長范長江,后改名蘇南新聞專科學校)、華東新聞專科學校、華南新聞專科學校、西滿新聞干部學校、中原大學新聞班等新聞系(班)。④此外新華總社也在河北平山和北平西山辦過新聞干部訓練班。

以上各類新聞學校(系、班)的開設適應當時革命戰爭時期的宣傳需要,為報刊、通訊社培養了一批急需的編采人員,也為中國共產黨新聞教育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同樣也存在一些不足:第一,這些學校(系、班)開設的課程均屬短期培訓性質,非正規學歷教育;第二,授課教師一般均為當地黨報、新華分社有實踐經驗的領導干部,無專職新聞教師。

二、曲折發展:1949~1966年間的新聞教育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新聞教育事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時期。1949年春,復旦大學新聞系迎來了新的發展階段;1949年10月,北京新聞學校成立,初步改變了此前以短期訓練班為主的模式⑤;1952年,原燕京大學新聞系并入北京大學中文系開設編輯專業(后改為新聞專業);1954年,中共中央高級黨校開設新聞班⑥;1955年,中國人民大學增設新聞系。至此,我國的社會主義新聞教育制度初步確立。⑦

在“文革”前十七年中,我國新聞教育事業經受了從全面學蘇聯到反右擴大化再到“大躍進”等一系列復雜因素的影響。但相比解放前,此時期的新聞教育還是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具體表現在:第一,有了正規的新聞本科學歷教育;第二,有了專職的新聞教師;第三,既為報刊、通訊社同時也開始為廣播電視培養新聞人才。⑧

從1949年到1966年間,我國建立了包括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復旦大學新聞系、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科班、山東大學新聞專修科、暨南大學新聞專業、江西大學新聞系、西安政法大學新聞專業、杭州大學新聞系、吉林大學新聞專業等在內的多所長期培養各類新聞人才的新聞系(專業)。這其中辦學時間長、影響大的主要有三所,分別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系以及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它們是當時我國最重要的三個新聞教育基地”⑨。除這三所大學的新聞系外,其余高校的新聞系(專業)均已于上世紀60年代初陸續停辦。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是我黨創辦的第一個新聞系。1955年開始招生,1958年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并入人大新聞系,使得新聞系成為了當時人民大學最大的一個系,也是全國最大的新聞系。此時的人民大學新聞系不僅培養本科生,還開設有新聞專修科及多種新聞培訓班。

復旦的新聞教育始于1924年創設的“新聞學講座”。1929年9月復旦大學調整學科設置,新聞系正式建立。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復旦新聞系又陸續吸收了先后停辦的暨南大學新聞系、中國新聞專科學校、華東新聞學院、民治新聞專科學校和圣約翰大學新聞系等各校的師生,成為當時全國實力最強的新聞教育機構。

上述兩校新聞系均以培養報刊、通訊社需要的人才為主。面對廣播電視新的媒體形式的出現和廣電人才的匱乏,中央廣播事業局決定開辦北京廣播學院。

北京廣播學院是根據劉少奇同志1956年指示,于1959年在1954年短訓班基礎上創辦的,為培養廣播電視人才而設立。最初開設新聞系、無線電系及外語系。新聞系在開辦的報道中被稱為“廣播與電視系”,后一度稱廣播電視新聞系,最后定名為新聞系。

三、三校(系)七大家:新中國的第一代新聞教育家

中國共產黨新聞教育思想的形成和發展,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新聞教育思想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上述三所高校新聞系的創建和發展,更確切的說是與上述三所高校新聞系的創辦者和代表性教師的新聞教育實踐密不可分的。

那么,上述三所高校新聞系有哪些代表性人物呢?經初步梳理,本文擬提出“三校(系)七大家”觀點,與關注我國新聞教育的專家、學者和讀者交流互動。這“三校(系)七大家”分別是:

1.中國人民大學。安崗,領導創辦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并兼任系主任,“文革”結束后創辦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并兼任第一任所長;羅列,1953年在北京大學中文系分管新聞專業的副主任,1958年隨北大新聞專業并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后擔任系副主任、主任等職務;甘惜分,1954年調入北大中文系新聞專業任副教授,1958年轉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1978年首批碩士生導師,1979年任教授,1984年被評為首批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所長,中國新聞教育學會副會長,2009年被中國人民大學授予首批“榮譽一級教授”稱號,2015年獲中國新聞史學會首屆“終身成就獎”。

2.復旦大學。陳望道,新中國成立前就曾擔任復旦大學新聞系主任,新中國成立后在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中成功保留復旦大學新聞系;王中,曾先后擔任上海華東新聞學院教務主任,復旦大學新聞系教授、系主任,1984年被評為首批博士生導師。

3.北京廣播學院。左熒,1959年至1966年擔任北京廣播學院黨委副書記(后為書記)、副院長兼新聞系主任,1973年任北京廣播學院復校籌備領導小組組長;溫繼澤,1960年至1977年在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任教,“文革”結束后參與1978年籌建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所,后任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長、院長、首批碩士生導師,1984年參與籌建中國新聞教育學會并先后出任兩屆會長。

近兩年出版的《中國新聞傳播學年鑒》(2015年版首卷)和《中國新聞傳播教育年鑒》(2016年版首卷、2017年版)對上述7人均有比較詳盡的介紹,這里不再贅述。新中國第一代新聞教育家不僅是上述三校新聞教育的創建者和領導者,同時也是新中國第一代新聞教師的核心和中堅力量。他們大都長期工作在新聞教學一線。此外,他們悉心培養和直接指導了新中國第一代青年新聞教師,即50年代初期參加新聞教育工作的方漢奇、何梓華、寧樹藩和丁淦林等。改革開放后,甘惜分、王中、溫濟澤先后任研究生導師,他們親自指導和培養了新中國第一批新聞學碩士和博士。

四、篳路藍縷:新中國第一代新聞教育家的辦學思想

上述三校(系)七大家,是新中國新聞教育的奠基者,也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代新聞教育家。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老革命、老黨員、老干部、老一輩的新聞(報刊、通訊社、廣播電臺)工作者。他們的新聞教育思想是建立在新聞工作實踐基礎上的,且集中展現在20世紀50年代起至新世紀之初的半個多世紀之間。他們的新聞教育思想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20世紀的新聞教育思想。

總結歸納這七大家的新聞教育思想,一條生動鮮明的主線呼之欲出: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引領,堅持與國情和實踐相結合,追求真理、百折不撓的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聞教育思想。

1.新中國第一代新聞教育家的新聞教育思想來源于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關于新聞工作的實踐和論述

新中國第一代新聞教育家,都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飽經風霜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者。在艱苦的歲月中,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為他們鍛造了鋼鐵般的意志,凝聚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新聞教育的實踐中,他們始終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引,在百廢待興中開創了我國的新聞教育事業。

陳望道是中國最早接受、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人之一,也是中國共產黨的發起人和早期黨員之一。早在抗戰時期,他就在主持工作的復旦大學新聞系中向學生們宣傳馬列主義思想,要求他們堅持真理,追求真理。他有一句名言:“我不教學生做綿羊,我教他們做猴子。”當時,馬列主義著作是當之無愧的“禁書”。但陳望道卻在復旦大學新聞系的圖書館內,收藏了不少馬列主義的著作,供師生學習。1943年下半年,在陳望道的支持下,復旦大學新聞系辦起了著名的“新聞晚會”,同學們在每周一次的晚會上討論時事,開展民主活動,探討救國道路。“新聞晚會”成為了復旦新聞系的特色,也踐行了陳望道“宣揚真理,改革社會”的民主辦系理念。新聞晚會的影響很大,面對復旦校方的質疑,陳望道堅決表示:“出了事情,我負責!”由于陳望道的支持,那時的復旦新聞系有了別具特色的“延安風情”,成為了復旦民主力量最強的一個系。

開創人民大學新聞系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的安崗注重通過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有關新聞學的論述來引領新聞教學的實踐。他一方面在授課中將《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列寧全集》中相關論述作為理論指導講授給人民大學新聞系和社科院新聞研究所的學生;另一方面又組織人民大學新聞系的中青年教師集中編印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論報刊》《毛澤東論宣傳》等著作,為新中國初期缺少理論教材的各大專院校新聞系緩解了燃眉之急。他鼓勵學生下功夫研究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并將系統的馬列主義理論知識用于實踐,因為這“能使一個人在政治上、在工作上、在生活上、在各個方面都有了明確的方向”。

甘惜分認為,一個新聞學子最重要的素質就是理論修養,而理論修養主要是來自于對馬克思主義的精通。他認為新聞學研究作為一種理論探索,決不能離開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和唯物史觀的理論指導。青年學子唯有把經驗總結概括為系統的、有馬克思主義指導的理論體系并進而上升為科學規律,才能推動新聞學的發展。

作為我國第一批廣播電視新聞專業人才的培養者,左熒和溫濟澤也在工作中身體力行的貫徹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為了提升師生的政治素質,左熒特意將自己在陜北新華廣播電臺工作時期珍藏的毛澤東同志廣播手稿貢獻出來,作為新聞系教師教學交流的典范教材使用。用毛主席親自修改、撰寫的廣播稿件為案例進行實踐教學,極大提高了學生們的理論素質和認知水平,使學生們深受教育。

從延安走出來的溫濟澤,曾先后多次編選革命導師對新聞工作的相關指導和論述。在他的指導和幫助下,廣播學院的青年教師廣泛的收集列寧有關無線電廣播的中俄文史料,先后收集到相關書信和電報16封,分兩次收錄于“文革”前和“文革”后編印的《馬恩列斯論報刊·列寧論廣播》當中,其中包括首次譯成中文的10封書信。溫濟澤為摘編的論述添加了大小標題又做了必要的注解,使這些論述成為了指導北京廣播學院教學工作的重要理論基礎。

2.新中國第一代新聞教育家的新聞教育思想來源于中國新聞活動的具體實踐,表現為對中國特色新聞教育道路的探索

1949年12月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了借助蘇聯經驗、建設新民主主義教育的總方針。新聞教育也走上了全面學習蘇聯的道路,翻譯了大批反映蘇聯新聞理論和實際工作的文章。出版了總計達140多萬字的聯共(布)中央直屬高級黨校新聞班講義和布爾什維克報刊文集,作為全國新聞工作者和大學新聞系學生的學習用書。一些蘇聯專家此時也來到國內幫助我國起步新聞教育。1954年和1955年,蘇聯派遣基輔大學新聞系系主任斯洛保加紐克、列寧格勒大學新聞系副教授阿力克賽來我國擔任新聞教學工作。

學習蘇聯新聞教育的經驗和模式,使我國新聞教育界加強了對無產階級新聞工作黨性原則的認識,對建立我國社會主義新聞體制和新聞教育體制都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學習中浮現的盲目照搬,不考慮國情的問題卻與馬列主義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要求相違背,因而在學習中產生了嚴重的教條主義傾向,限制了我國新聞教育的獨立自主發展。

復旦大學新聞系的王中面對當時教條機械的新聞教育狀況,鮮明的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在一次聆聽蘇聯新聞專家的新聞理論課程后,他對蘇聯報刊史教材提出了批評,認為那種一個黨報接著一個黨報的介紹,不能稱之為報刊史。在這之后,王中開始了對中國新聞教育道路的辛勤探索:他召集上海老報人開座談會、編輯《中國新聞史料文集》、舉辦“中國報刊史料展覽會”……這一切艱辛的努力顯示了王中開創中國新聞教育新局面的胸懷,卻也在那個風雨如晦的時代帶給了他沉重的災難。

和王中一樣,安崗也對新聞教育全面照搬蘇聯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應該堅持“在黨的領導下獨樹走自己的路、多快好省的培養人才的一面旗幟”,而不論是西方的新聞系抑或莫斯科大學的新聞系“都不是辦學的藍本”。在安崗看來,中國的新聞院系培養出的學生,一定要既掌握馬列主義和人類知識的精華,又能將其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特別是要掌握毛澤東思想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1952年陳望道被任命為復旦大學校長。上任后便遇上了當年全國范圍內的高校院系大調整。在北京,民國時期與復旦新聞系齊名的原燕京大學新聞系被并入北京大學,改為隸屬于中文系的編輯專業(后稱為新聞專業)。而此時,上海市高教局也準備停辦復旦大學新聞系,理由是“在當時的蘇聯,辦新聞系是黨校的專利”。按照當時的教育方針,復旦大學只有停辦一條路。為了能讓復旦大學新聞系繼續辦下去,陳望道先后兩次來到北京,他先找到教育部,協調無果后又直接找到了周總理,周總理請示毛主席后,毛主席表示:“既然陳望道要辦,就讓他辦。”復旦大學新聞系“起死回生”,還把上海圣約翰大學新聞系以及民治新聞專科學校也容納了進來。至此,復旦大學新聞系成為全國新聞院系中歷史最悠久、唯一薪火不斷的院系。

3.新中國第一代新聞教育家的新聞教育思想是經過實際斗爭考驗,經過歷史和實踐檢驗的

新中國第一代新聞教育家的工作實踐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們在50年代的“反右”斗爭、60年代初的反右傾和十年“文革”中大都受到過不同程度的錯誤批判和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們依然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信仰,牢牢堅定著為祖國和人民奮斗的決心。歷史最終也證明,他們的新聞教育思想是正確的,是經得起時間檢驗的,是切合黨和人民新聞事業需要的。

1956年7月,《人民日報》的改版帶來了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次規模浩大的新聞改革運動。當時,在復旦大學新聞系主講《新聞學概論》的王中提出了一系列有關新聞理論的新主張和新觀點。比如,報紙是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的產物;辦報要重視讀者的需求;黨報除了具有工具性以外,還具有商品性等等。這些在今天看來再正常不過的觀點,當時卻成為了王中作為“右派”的鐵證。面對強加給他的各種罪名,王中一一據理駁斥,始終堅持自己的認識和主張。

1958年王中被劃為右派分子,開除黨籍,“下放”到復旦大學新聞系新聞史教研室工作。即便如此,他還是以對新聞教育事業極大的責任感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對報刊史料的研究當中。此時期中,他認真研究了國民黨報業元老于右任所創辦的“豎三民”(《民呼日報》《民吁日報》《民立報》),并撰寫了《<民立報>等報的“迂回宣傳”》《從<民立報>等報看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辦報思想》等史料豐富、觀點獨到的文章。

“文革”結束后,王中得到平反,恢復了黨籍和職務職稱,再次出任復旦大學新聞系主任。在平反過程中,原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主任安崗在寫給中宣部的信件中也明確提出:“王中在‘反右’前后沒有任何反黨言論,而且他的理論觀點也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

與王中命運相似的還有溫濟澤。1958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后,溫濟澤被分配到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工作。在這里他指導青年教師細致的整理了中央廣播局檔案室存留的延安時期廣播史料,花費了一年多的時間編輯了《陜北臺廣播范文選》,其中包括許多毛主席曾親手撰寫和修改過的廣播稿件。他還編印了多種新聞教學參考材料,為廣播學院教師的授課提供了重要幫助。

雖然在1960年底被摘去了“右派”帽子,但溫濟澤當時仍只能教授新聞寫作和廣播業務等課程。為了能得到同學們的信任,他將自己的經歷與課程結合起來,枯燥的理論被他講得繪聲繪色。他曾在課堂上找出毛主席發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時所在的大禮堂幻燈片為同學們講解毛主席當年講話的來龍去脈,牢牢的吸引了在場同學們的注意,也贏得了他們的信任。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65級編采班的同學在聆聽了課程后,紛紛表示“聽溫老師講課,就像喝濃茶一樣解渴”。

羅列在“文革”中被錯劃為“走資派”,從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下放到北京第一機床廠接受勞動改造。在此期間,他一方面利用自己的新聞實踐和教育經驗指導機床廠青年工人為北京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撰寫書稿書評,另一方面又鼓勵這些年輕人多讀文史方面的書籍,使得當時在北京機械行業小有名氣的《機床文藝》更上一層樓。

4.新中國第一代新聞教育家的新聞教育思想是在批判的借鑒和吸收老報人、老教師經驗的基礎上豐富起來的

新中國成立后,一些原燕京大學、原復旦大學新聞系的老教師和部分民國時期的老報人主動留了下來,積極投身于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之中。他們身上的一些新聞實踐和新聞教育經驗,是新中國新聞教育的寶貴財富。針對這些老報人和老教師,中國共產黨采取了團結、教育、改造的知識分子政策,幫助他們提高政治認識,按照人民新聞工作的要求,重新安排講授的內容,充分發揮他們的長處為培養新一代的新聞編采人員貢獻了力量。

羅列在擔任北京大學中文系副主任分管新聞教育期間,按照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團結吸納了原燕京大學新聞系的蔣蔭恩和張隆棟兩位老師在北大新聞專業授課。蔣蔭恩在民國時期曾是燕京大學新聞系主任,并曾赴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訪問研究。來到北京大學中文系后講授報紙編輯課,深入淺出的課程贏得了學生們的贊揚。而張隆棟則是燕京大學新聞系講師,精通英文、法文、俄文等多國語言。由于解放前曾在舊社會的報社工作,因此長期得不到重用。羅列了解到張隆棟出色的外語能力后,就請他搜集和翻譯各種外文資料,并準備為學生們講授“外國新聞史”課程。兩位老師的加入,增強了北京大學新聞課程的教學力量,而在他們的帶領下,一批青年教師也得到了迅速成長。

陳望道和王中也同樣極為看重老報人和老教師的實踐經驗。1952年陳望道出任復旦大學校長后,曾親自出面邀請上海《解放日報》社長惲逸群出任新聞系主任,并邀請民國時期《大公報》社長王蕓生、《文匯報》社長兼總編輯徐鑄成等新聞名家到校講課。

1956年,王中為了突破桎梏新聞教育的蘇聯模式,曾請老教師汪英賓、舒宗僑、曹亨聞和趙敏恒等為青年教師介紹西方資產階級新聞學;他也曾先后多次邀請包括嚴獨鶴、李子寬、胡道靜、汪仲葦、馬蔭良等民國時期上海新聞界的知名人士來校開辦座談。眾多老報人對復旦大學新聞系的教學科研工作提出了諸多建議。時任校長的陳望道也參加了座談會,并表示希望“參加座談會的老前輩能與新聞系建立良好的關系”。

5.新中國第一代新聞教育家的新聞教育思想是在理論與實踐結合中不斷發展完善的

新聞學是一門實踐性和理論性兼具的科學,在教學中,不但要提升學生的理論修養,更要增強他們的實踐能力。1949年8月,毛主席在中南海專門接見了胡喬木、鄧拓和安崗三位同志,明確指出要研究新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新聞學。

安崗認為“不能讓教室、食堂、圖書館把新聞系同學的思想給捆住”“不能用經院似的教育方法來訓練學生”。他要求人民大學新聞系的學生“掌握自己的命運,會寫、會調查研究、會干事”。為了加強實踐,安崗在新聞系里辦起了由師生合編的《新聞與出版》和《新聞學報》,他每期都撰寫文章討論新聞教學和新聞報道中的問題,也向師生廣泛組稿,不僅受到了大家歡迎,也受到新聞出版領導機關的重視和支持。1958 年,安崗還在中國人民大學老校長吳玉章指導下,為新聞系辦起了實習工廠,鼓勵同學們熟悉編采業務和排字、印刷等新聞出版工作的全過程。在辦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和研究生院新聞系期間,安崗為了使研究生們加強實踐,創辦了供實習用的《市場報》。該報的“試刊號”受到當時主持中共中央宣傳部工作的胡耀邦同志的欣賞和鼓勵,并批準其正式出版發行。

甘惜分也十分重視社會實踐在新聞教育中的意義。他認為“涉足社會實踐、參與社會實踐、勇敢地投入社會實踐,是求得真知的根本”。對于新聞系的學生來說,寫作也是實踐的一種形式。甘惜分鼓勵青年學生多寫文章,多出成果。一面學習,一面精研,把研究成果寫成論文,“才能鞏固學習成果,使知識日漸條理化系統化”。

北京廣播學院的學生將要從事的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較之紙媒更強調操作能力。左熒要求學生們在學習之余接受更多的實踐熏陶,從大一入學開始就組織參加各種參觀、勞動、實習活動,讓他們廣泛的接觸社會,接觸廣播實務。溫濟澤根據自己多年廣播工作的實踐經驗,在廣播學院新聞系主持開設了“政策講座”和“社會知識”課程,聘請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講解黨和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同時帶領學生們走進工廠農村,在新聞單位中參觀實習,使學生們的實踐能力在一點一滴中逐步增強。

提升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水平,就要首先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王中非常重視對復旦大學新聞系青年教師的培養。為了提升老師們的實踐能力,他帶領復旦大學新聞系教師于1956年7月至8月先后參觀考察了無錫的《工人生活報》、南京的《新華日報》、濟南的《大眾日報》和青島的《青島日報》,考察報紙工作改革情況,并與報社編輯記者和讀者座談。

6.新中國第一代新聞教育家的新聞教育思想是在不斷借鑒其他學科先進知識與不斷創新新聞學內涵外延的過程中與時俱進的

較之文學、歷史學等學科,新聞學自身的內涵和外延還需要不斷豐富充實。而從其他學科的知識體系中汲取營養創新新聞教育,也是新中國第一代新聞教育家探索出的一條特色道路。

陳望道曾說:“做記者除了熟悉新聞業務外,最好還要掌握一門專長。”為此,復旦大學新聞系三四年級的課程被分為文史哲組、財政金融組、政治外交組,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興趣選擇聽課。

在1956年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期間,羅列曾帶領北京大學新聞專業的教師對世界上主要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聞教育方式進行過探索。他認可世界各國普遍采用的“把其他基礎課與新聞專業課結合起來進行訓練”的方式,并極力主張在北大新聞專業當中推行。整合進人民大學新聞系后,羅列將這種課程安排帶到了人民大學,1959年人民大學新聞系的課程包括30%左右的政治理論課、40%~50%的科學文化知識課(包括語言、文學、歷史、法學及自然科學等),余下的20%~30%才是新聞業務課和業務實習。

廣播電視作為一種新興的傳播媒介,民國時期的新聞校系雖有相關教學內容或課程但未構成專業,燕京大學新聞系學生曾以廣播為題撰寫畢業論文。新中國成立之初對其研究并未形成規模,而專門培養廣播電視新聞人才的課程更加屈指可數。從上世紀50年代起,部分高校開始了對廣播教學道路的探索: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曾有廣播新聞的教學內容;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開辦過三年制廣播班,著重從政治和業務素質上提高廣播干部的水平,但未開設廣播方面的課程。50年代末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的創辦得到了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新聞系的大力支持,廣電新聞教育終于初步創辦了起來。當年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開設了“新聞廣播概論”“新聞廣播史”等相關史論課程,還編印了《中國新聞廣播文集》(上下冊),并提出了培養廣電人才要達到“三過硬”(編采專業學生做到“筆頭過硬”;播音專業、外語系學生做到“口頭過硬”;攝影專業學生做到“機頭過硬”)的要求。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的廣播電視新聞教育也得到了新的開創。

五、結語

新中國第一代新聞教育家打破了“新聞無學論”的禁錮,創建了新中國的新聞教育事業。他們對新中國新聞教育的貢獻在于:1.奠定了新中國新聞教育的基礎;2.引領和培育了一批新聞教師,使他們成為新中國第二代、第三代新聞教師的中堅力量;3.為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三臺等新聞媒體培養了大批優秀的畢業生。

如今,我國新聞傳播學教育已發展出了包括新聞學、廣告學、廣播電視學、傳播學、編輯出版學、網絡與新媒體、數字出版等二級學科在內的7個專業。截至2015年底,我國共有681所高校開設了新聞傳播學類相關專業,在校本科生約23萬人。

在新聞教育即將迎來百年華誕的今天,我們追憶新中國第一代新聞教育家,緬懷他們的歷程,總結他們的思想,以期能夠從中獲取前行的指引和激勵,在新時代新聞教育的新征途上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注釋:

① 《燕京大學近聞:與密蘇里新聞學院互送研究生》,《中華基督教教育季刊》,1930年第6期。

②⑦ 趙玉明、郭鎮之:《中國新聞學教育和研究80年》,《趙玉明文集》(第三卷),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14年版,第3、4頁。

③ 1921年8月,毛澤東創辦了湖南自修大學,在文科中設置了新聞學。

④ 溫濟澤:《紀念我國新聞學研究和教育事業創始70周年》,《征鴻片羽集》,當代中國出版社1995年版,第286頁。

⑤ 該校于1951年8月停辦。

⑥ 該班于1957年停辦。

⑧ 1959年9月北京廣播學院在1954年中央廣播事業局“技術人員培訓班”的基礎上建立,成為了新中國第一所培養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的高等院校。

⑨ 方漢奇主編:《中國新聞事業通史》(第三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284頁。

猜你喜歡
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車內教育
英語文摘(2022年8期)2022-09-02 01:59:30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軟件工程教育與教學改革
軟件導刊(2022年3期)2022-03-25 04:44:48
“雙減”如劍,“體外教育”何去何從?
當代陜西(2021年15期)2021-10-14 08:24:24
教育心得
贏未來(2020年1期)2021-01-07 00:52:26
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人大建設(2020年1期)2020-07-27 02:47:08
什么是“好的教育”?
當代陜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36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讓教育成為終身之擇
商周刊(2018年25期)2019-01-08 03:31: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99在线观看| 欧美不卡在线视频| 国产人成乱码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精品91自产拍在线| 欧美精品高清|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在线|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国产97公开成人免费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理论片一区| 97视频免费看| 亚洲高清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99在线| 欧美在线导航| 五月综合色婷婷| 中文成人在线视频| 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a级毛片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3p视频| 国产不卡网| 久久国产精品夜色| 亚洲综合欧美在线一区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黄视频网站|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极品av一区二区| 日本91在线| 欧美一级在线| 日本a级免费| 久久黄色视频影|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91视频| 国产h视频免费观看| 國產尤物AV尤物在線觀看| 亚洲AV一二三区无码AV蜜桃|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99成人在线观看|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青青草原国产免费av观看| 香蕉eeww99国产精选播放| 国产超碰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你懂的| 亚洲AⅤ波多系列中文字幕| 四虎免费视频网站| 日韩性网站|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久久免费视频6|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国产毛片基地|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 亚洲人网站| 亚洲嫩模喷白浆| 亚洲免费三区| 欧美性精品| 国产一级做美女做受视频| 欧美区一区| 在线免费亚洲无码视频| 四虎永久免费在线|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伊人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爱草草视频在线| 99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二级毛片| 日本少妇又色又爽又高潮|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欧美黄色a| 麻豆精品视频在线原创|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国产视频入口| 制服丝袜无码每日更新| 日韩人妻无码制服丝袜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