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
(大慶師范學院)
黑龍江省為了與“一帶一路”倡議相對接,提出構建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黑龍江省充分利用與俄羅斯毗鄰的地緣優勢, 與俄羅斯在交通、能源、電力、區域合作、金融和航天運輸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三條路線中,兩條路線與俄語相關,使用俄語國家12個。“一帶一路”的建設,為高等教育和人才培養帶來了機遇和挑戰,社會對應用型俄語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地方院校俄語專業應看到其發展的廣闊空間,培養既具備俄語能力,又懂專業技術的應用型人才,以適應“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需求。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很多考生家長認為,英語使用面更廣,用途更多,所以導致在中學階段學習俄語的人數在減少。目前,黑龍江省內沒有小學開設俄語課,大部分中學也都已經不再開設俄語課程。黑龍江省的中學俄語已經瀕臨“絕種”,很多優秀的中學俄語教師無奈之下只能離開教學一線,到機關后勤工作,或者是通過進修轉教其他課程。由于中學階段學習俄語的學生已經接近枯竭,所以導致高校招收有基礎的俄語生源也越來越少。俄語專業的學生幾乎90%多都是零基礎,而且選擇“小語種”也多數不是第一志愿。選擇了不喜歡的專業,加之俄語語法的結構比較復雜,對學生學好俄語造成了極大的困難,直接對高校俄語教學和人才培養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目前全國開設俄語專業的院校有130所,開設俄語專業的省份有26個省。俄語專業在1099個專業中,就業排名第287名,在外國語言文學類65個專業中,就業排名第8名。就業去向:進出口貿易30%,電子商務、互聯網14%,機械11%,電子技術9%,教育培訓6%,新能源5%等。由此可見,高校俄語專業的畢業生在就業方面呈現多元化趨勢。就業人才市場需要的是高水平、懂相關專業的應用型人才,而這樣優秀的翻譯少之又少。目前比較常見的現象就是,用人單位只能優中選優,先接收畢業生,然后再慢慢培訓,通過實習、實踐的鍛煉來達到標準。
雖然很多高校開設俄語專業,但是在培養目標和培養要求上定位不準,為了迎合就業市場需求,紛紛開設熱門專業。但實際上,不論是商務方向、旅游方向、師范方向、學術研究方向,所采取的人才培養模式相差不大,開設的課程多為俄語語言基礎類課程,如基礎俄語、高級俄語語法、視聽、翻譯、閱讀等,只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一些院校雖然與國外聯合辦學,采取“2+2”“3+1”模式,學生可以在國外進行學習,但也都是學習俄語語言方面的知識,并沒有設置其他相關應用型專業的課程,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幫助不大。而且俄語教材的可選余地小,內容陳舊,更新速度慢,與時代脫節現象嚴重。
俄語專業在教學模式上也存在很多問題,與其他專業相比,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整體上都處于滯后狀態。課堂教學只重視對書本知識的講解,忽視了相關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內容,以及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開發。單純重視對單詞、語法、翻譯等理論知識的講解,重視各種專業等級考試,卻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養的提高。教學方法比較單一,主要還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不能成為課堂的主體,變得很被動,所以學習熱情不高,加之很多都是零起點的學生,畏難情緒嚴重,嚴重影響了學習效果。教學手段也比較單一,雖然課堂上加入了多媒體、互聯網等新媒介,但是很多課件都是教師教案的變形,只是電子板書,因此使用效果并不明顯。
應用型俄語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為俄語教師提出了難題。雖然經過多年的人才引進方案,高校俄語教師大都是碩士、博士畢業,但都是從事語言教學或語用研究,對商務、旅游、外交、建筑、石油等方面的知識比較匱乏。所以相關課程的教學只是紙上談兵,教師在這方面并沒有足夠多的經驗,學生無法從課堂上獲取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也有的高校嘗試聘用具有實踐經驗的經貿翻譯來授課,但是這樣的教師又缺乏語言教學的技能,所以要構建一支專業化的教師隊伍。
增加中小學俄語的開課率,為高校輸送更多有起點的俄語生源,特別在一些有著得天獨厚地域優勢的地方,如黑河,綏化,適度增加俄語班所占的比重。在中考考試中,適當降低俄語考試的試題難度。這樣在同等條件下,俄語生的錄取比例就會增加,家長和學生在選擇學習俄語語種時就會心甘情愿。同樣,在高考中,各高校也可以拓寬俄語生的報考范圍,使俄語考生在高校的專業選擇及未來的就業選擇上,并不是十分的受限制,以達到高校俄語專業生源優化的目的。
“一帶一路”戰略體系在不斷的推進和發展,中國與俄羅斯、中亞等國家的貿易往來更加頻繁。因此,地方院校要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積極探索,在公共課、必修課之外,設置相應的選修課程,如俄語時事新聞、石油俄語、旅游俄語、科技翻譯、外事外貿函電、商務俄語談判、國際貿易等。要細化培養要求,并以支撐培養要求為目的設置課程,開設不同方向的專業選修課,使學生根據自身的職業發展規劃,有目的的選修不同方向的課程。同時增設跨文化交際方面的課程,如中亞國家文化概論、文化對比、演講技巧、跨文化交際等。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學校俄語專業學生搭建平臺,聯合俄羅斯高校,鼓勵學生到國外學習半年或一年。在聯合辦學課程的設置中,除了語言類課程,還要增加相關專業的課程,如:國際關系、工程、法律、金融等,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又能學到其他學科的專業知識。
課堂教學要充分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引領者,監督者,陪練員,指導學生對專業課程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各科老師既要分工明確,又要協同作戰,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在課堂教學環節中加大學生訓練、實踐的比重。根據培養目標,培養學生的基本功、文化素養、跨文化交際等方面的能力。教學方法上,可以多采用任務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模式,提高學生學習俄語的興趣,如基礎俄語、俄語視聽、經貿俄語、旅游俄語、俄羅斯文化等課程都可以采用情景教學法。結合所學內容,設置仿真場景,將學生賦予各種不同的身份,置于場景之中。根據場景創建的角色,鍛煉不同角色下的口筆語表達能力和溝通技巧。
高校俄語專業要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在教學手段上要不斷創新,才能培養出社會需求的高質量應用型俄語人才??梢岳没ヂ摼W平臺,構建微課、慕課等新型教學模式,以減輕人才培養目標中課時量不夠的壓力。另外,教師可以通過平臺為學生推送復習資料、閱讀書目,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習的自主性,提高獨立思維的能力。教師也可以在規定時間內與學生互動交流,進行輔導答疑,就相關問題進行探討。這樣,就可以抓住學生的課下時間,充分保證學生的學習時間。
同時,開展系列活動,如開學教育,學習經驗交流會,安排各種學術講座和報告,講座可以涉及俄羅斯和中亞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內容,使學生全面了解俄羅斯及相關俄語國家。
地方院校應開展引進人才計劃和教師培訓計劃。引進人才計劃是指引進海外高水平的俄語人才或行業企業家,來學校任教或者做客座教授,彌補專任教師不懂其他行業技能的缺陷。教師培訓計劃是指對在職教師的崗位培訓,可以通過師資交換、國內外訪學、定期實踐培訓、國際會議、海關模擬、合同書寫以及談判同譯等方式對教師進行有計劃、有目標的“語言+技能”的培訓。鼓勵教師報考翻譯證書、導游證書,不僅可以提高技能,同時也可為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和培訓。利用外請專家講座、培訓等方式,定期向俄語教師傳授相關知識,并為其提供外出實踐鍛煉的機會,使其豐富實踐方面的經驗。
高校要實現培養高質量的俄語人才,擺脫所培養的學生與市場需求相互背離的尷尬局面,應該走校企合作之路。與企業合作,可以為學生提供專業化口筆譯能力鍛煉的機會與環境。學生可以在高年級時進入企業,進行口譯筆譯的實踐鍛煉,深入到企業管理中,獲取書本上得不到的語言技能,同時也可將書本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鼓勵學生在企業實踐中進行畢業設計,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學校應積極建設校外實訓基地,使企業培訓的學生具有實訓環境,充分將課堂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工作能力。可根據區域特點,構建俄語學習基地,使學生的俄語綜合運用能力得以提升。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實訓基地的訓練,增強其社會適應能力。
“一帶一路”戰略思想的提出,區域經濟和文化交流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而且對俄語專業的建設和人才培養來說,又是一次較大的挑戰。形勢的發展要求高校積極改變觀念,應對挑戰,對俄語人才培養提出新的構想。高質量應用型俄語人才的培養需要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學校對人才培養方案的準確定位,教師積極參與教學改革,以提高教學質量??傊瑧眯远碚Z人才的培養需要不斷的探索和創新,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