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蘭陵縣第二實驗中學)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適合于學生成長的閱讀教學是新時期發展的需要,是人文性的重要體現。只有把尊重每個學生的閱讀個性落實到當前的語文新課程中,才能把語文教學推進到一個新的層次和新的高度,才能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是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因此,教師要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思考、發現以及他們的動機,并善于引導。不管學生天賦如何,都能讓其揮灑個性,無憂無慮的專心閱讀,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充滿自信,從容交流。使學生能夠時刻保持著輕松與活力,自主發展。如在教學科幻微型小說《喂_____出來》一文時,小石子又飛出來落到地面后,后續又會如何?學生們都七嘴八舌討論起來了,無數精彩的續集從他們中間不時地迸發出來。激發他們的性情,放飛他們的心靈,也可采用多種活動形式:如組織讀書筆記展評、練筆、課外讀書會、利用影視網絡資源等。教學時更多的去創設情景,在文本教學中引導學生圍繞總體目標讀書,解決相關問題,寫評注、做摘抄,寫心靈感悟。讓學生自己去感悟、體驗、探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同時學生在閱讀中全面互動,走進文本,敢于創新,在積極的互動、合作過程中獲得無窮的樂趣。讓他們在有個性的合作、探究中閱讀能力和人文素養得到了開發、升華。
教學不再是一言堂,僅僅局限于向學生傳遞、灌輸知識;而是師生在課堂上的共同發展。學生是主人,教學時應強調以人為本,讓學生擁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由原來的僵化管理轉向學生的個性、多元化發展;由被動向師生互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共同提高,共同進步。
不把學生當工具,給予學生人文化的關懷。因此,教學中教學策略的引領要科學,要靈活,同時更應該注重學生的自我閱讀實踐。在教學中一味地強調某一教學策略,對另外某些同學來說可能有失公允。如我在執教《背影》時,對全文主要內容情感的把握,表達的既有父親對兒子的舐犢之情,也有兒子對父親濃濃的悔悟之愛,表現的是雙重的父子情深。所以,學生們理解時不可能體會的這樣全面,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在引導學生上要有的放矢,既要照顧全面,又要關注到每個學生的閱讀意識和水平;當然,學生也可自主互動猜想,一切都在老師的解讀與學生的積極參與和互動理解中得到解決。還有,激發調動學生的興趣,使其對學習的渴求度高漲,滿懷愉悅地走進文本,如癡如醉,充滿享受的與方方面面互動交流。在《公輸》一文的教學中,看似文本枯燥無味,我適時地引導學生抓住文章中的墨子、魯班兩個為世人所熟悉人物為切入點,并以他們的成語故事“墨守成規”“班門弄斧”引入,學生的積極性瞬間提起來了,很期待的投入到文本中去。學習課文時學生很快的就理順了人物之間的相互攻伐,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以及墨子充滿智慧的譬喻、類比等學生與文本之間進行了多方對話,尊重學生閱讀的自我選擇,滿足他們的個性和求知欲,他們學得主動、愉快,把學習當作一種享受,使學生感受到了自己時刻是在春風化雨中獲得新知,從而真正提高學生閱讀的質量和實效。
課堂教學的閱讀形式靈活多樣,不只是課內的活躍、熱鬧,散漫無狀之態上;而是將個性化閱讀置于“三維目標”之下。充分體現教學多元化的人文價值取向,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他們都是平等的;還有教師的引導,學生有個性的見解,我們要已給予充分的尊重。教師既不能高高在上,學生也無需妄自菲薄,大膽思考,主動交流,個性化閱讀要落到實處給予師生之間想象、揮灑的空間,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逐步養成了其良好的閱讀習慣。當然,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之上外,不是只停留在課內,還應是千方百計把學生的閱讀視野引向課外;不是只局限于書本,還有網絡、媒體等多種形式,鼓勵學生讀有益的書和各種報刊雜志,鼓勵學生在網上閱讀。這樣廣闊的閱讀空間才能使其逐步形成自己的閱讀感受、體驗、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從中獲取豐富的精神養料,提高語文自己的素養。
學生要有自己正確的判斷,知道取舍、篩選。即使是我們熟知教材課文閱讀時也有一種批判意識,不迷信文本,不迷信教師。學生才能極大地挖掘出閱讀文本的人文內涵,真正的探求到新知,從而提升自我,體現自己的成長,才能顯示出他的閱讀個性化的真正意義。學生在閱讀實踐中自我“成長”,在享受純真中逐步變的自信、堅定,在創新中擺脫了以往閱讀中的枯燥乏味和困惑,將會變得更加成熟,豐富自己的人生。
總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個性化閱讀教學是一個順應時代發展的新課題。讓課堂教學更好地適應學生,彰顯個性,促進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和人格的自我完善,為其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我們是應該在繼承傳統閱讀教學優秀經驗的情況下,積極緊跟新的教學理念,努力在教學實踐中實現師生的共同發展,真正實現閱讀教學的個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