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廣水市鐵路幼兒園)
深化幼兒教育改革,構建科學合理的幼兒園教育機制,是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內容。幼兒園作為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發揮專業性、有效性的教育價值,為幼兒的全面健康成長,創設良好的內外環境。區域活動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載體,也是幼兒學習生活的重要部分,應在教育教學中得到有效構建。在筆者看來,新的教育環境、新的制度要求,幼兒區域活動的構建,應踐行“生本”理念,以幼兒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化幼兒園教育教學改革。
幼兒處于個性發展的特殊期,全面的活動設置,能夠更好地滿足幼兒不同個性的發展需求。但從實際來看,幼兒區域活動設置不均衡,內容單調、活動流于形式。活動看上去很好花哨,但實質性的活動比較欠缺。在活動室,孩子們有的在繪畫、有的在玩橡皮泥、有的在剪紙……活動區域內容豐富,甚是熱鬧的場景。但細而觀之,孩子們的游戲活動都屬于美工類活動,幼兒們的活動內容、空間過于集中,缺乏全面性,特別是在科學探究等領域的活動缺乏開展。
區域空間的合理設置,應注重區域位置的科學安排,能夠為幼兒多樣化的活動開展,提供良好的區域環境。在區域活動中,益智區域語言表演區相鄰;音樂區與數學區相鄰……活動區域的位置比較混亂,相互干擾的問題比較突出。因此,在筆者看來,幼兒園區域空間設置最大的問題就是,“動靜”未分區。對于益智區、數學區,需要“安靜”的區域環境,而旁邊的音樂區、表演區則是比較熱烈。這就要求教師在區域空間位置的設置上,要基于區域活動的特性,進行合理的“動靜”分區,避免區域活動相互干擾。
材料是區域活動開展的重要載體,要求投放適時、合理。但從實際來看,幼兒區域活動在材料投放中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1)材料缺乏多樣性,幼兒玩來玩去都是那幾樣東西,影響了幼兒區域活動的興趣;(2)材料投放缺乏年齡段特征。在實際當中,一些幼兒園的區域活動材料比較混亂,缺乏年齡特征的突顯。實質上,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其對活動材料的需求存在較大差異,要求教師基于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提供相應的區域材料;(3)材料缺乏創新,一成不變。幼師忙于教學,在區域材料的開發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工作開展,這就導致了幼兒區域材料缺乏創新的問題。
區域活動的科學設置,應強化“生本”理念的踐行,從幼兒個性發展出發,立足幼兒的全面發展,創設豐富而有序的區域活動,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在實際當中,區域活動不全面、缺乏活動內容,很大原因是區域活動構建弱化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區域活動的形式化,難以滿足幼兒個性發展的需求。在區域活動中,幼兒缺乏參與的積極性。一些幼兒個性孤僻、內向、膽怯,在區域活動中難以融入其中,處于壓抑狀態的心理現狀,不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為此,幼兒區域活動要遵循“全面”原則,為幼兒個性自由發展創設空間,促進其更好地感受幼兒園生活。
例如,在“我幸福的大家庭”的區域活動中,教師為了更好地提高活動的趣味性、互動性,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游戲活動。在活動中,幼兒扮演家中的“爸爸”“媽媽”“爺爺”和“奶奶”。圍繞著這些角色,展開情境式生活游戲。在周末,“爸爸”駕車帶著一家人出去游玩;晚上,“媽媽”為一家人準備美味的晚餐;下班后,打掃家庭衛生……小家伙們有模有樣的扮演著角色,展開著系列家庭活動。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幼兒對區域活動更有積極性,在快樂的互動之中,讓幼兒更好地自我釋放,體會區域活動的快樂,而不是扭扭捏捏不敢表現。
區域活動應注重創新,在新穎的活動中激發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對于傳統的區域活動,教師應在創造加工的基礎之上,讓其變換出新花樣。幼兒教育應游戲活動為主體,在“學”“教”一體的教學模式之下,通過益智區、數學區等的有效構建,更好地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當前,幼兒教育“小學化”,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區域活動的創設以“教學”為主,幼兒缺乏興趣愛好、個性自由的釋放空間。為此,教師要突破傳統幼兒教育的思維模式,在創新區域活動內容的同時,能夠巧用區域活動材料,在科學探究、益智啟迪中,實現幼兒園更加全面的幼兒教育。
例如,在益智區的游戲活動創設中,幼兒對活動材料缺乏興趣,玩具車、小卡片,等等,幼兒們都玩厭了。對此,教師在“認識1~10”的趣味游戲活動中,通過創新活動材料與玩法,開展了“找朋友”的活動。教師將學生們玩厭的小卡片、小汽車進行改裝。在小卡車上,教師涂裝了“1~10”的數字,將數字小卡片做成停車位。教師要求學生駕駛數字汽車,將車停到相應的車位之上。平時學生不感興趣的游戲材料,在教師新穎的玩法之下,有了不一樣的趣味性。益智區不僅有快樂的游戲,也有益智啟迪的教育意義。
區域活動在創設的過程中,應合理安排區域活動空間,這是確保區域活動有效開展的重要基礎。在筆者看來,教師應基于區域活動的性質,將區域活動以“動靜”的類別,進行合理劃分。在數學區、益智區等,作為“靜”態區域空間,應與音樂區、科學探究區進行有效分離,避免動靜區域的相互影響。與此同時,教師要善于對活動空間的拓展,通過活動資源的挖掘,讓區域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區域活動空間的安排比較合理,但區域活動“沉悶”,活動資源欠缺,幼兒活動的積極性欠缺。為此,合理安排區域活動空間的同時,也應強化對活動資源的有效挖掘。
在區域活動的構建中,教師將鄉土民間游戲引入區域活動之中,讓區域活動豐富起來。如在“過獨木橋”的活動中,教師基于民間活動器材的簡單性,但互動性強的特點,組織幼兒團隊合作,共同完成游戲活動;親子互動,也是幼兒區域活動構建的重要內容。教師應打造親子互動園、歡樂谷等活動內容,強化家長參與幼兒區域活動的主動性。因此,區域活動“活”起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得到有效提高,能夠在民間游戲、親子互動中,更好地、全面地健康成長。
總而言之,幼兒園是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健康發展的環境構建,要求幼兒園應強化區域活動建設。在“生本”理念的踐行中,科學設置幼兒區域活動空間、開展趣味游戲活動,豐富幼兒在幼兒園的活動內容,都是基于全面發展視域下,幼兒園區域活動有效構建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