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萱 王南
[摘 要] 網絡金融的迅猛發展,使我國的傳統金融行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網絡借貸也順勢而生。P2P融資平臺作為互聯網金融新興事物的代表,有著資源配置效率更高、服務更具高效性和便捷性、服務成本低等發展優勢,但在其運營中融資平臺上的龐氏騙局也應運而生,造成嚴重影響,對其制度還有待完善。鑒于此,基于龐氏騙局與P2P平臺概述,通過分析P2P融資平臺的運營特點、P2P融資平臺的龐氏騙局的表現形式及其爆雷原因,提出了規范P2P融資平臺的內部風險管理、提升投資者風險識別能力以及完善外部監管等防范建議,從而為維護金融秩序,促進金融業有序發展貢獻力量。
[關鍵詞] 龐氏騙局;P2P融資平臺;非法集資
[中圖分類號] F830[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9-6043(2018)12-0152-03
與傳統金融行業相比,P2P融資平臺有著資源配置效率更高、服務更具高效性和便捷性、服務成本低等發展優勢。隨著P2P融資平臺的不斷發展,非法集資結合虛擬的網絡變化應運而生了一些全新的模式方法。許多P2P平臺企業在“為互聯網金融創新”的時代大背景下,假借其口號,緊抓互聯網這條主線,變相利用互聯網的各種資源,采取非法手段來引誘公眾,達到吸收公眾存款的目的,其從本質上講,就是龐氏騙局。P2P融資平臺上的龐氏騙局,不但直接造成了投資的財產損失,還間接的擾亂了國家市場金融秩序,對金融環境帶來了災難性的破壞,進一步會使社會變得人心惶惶。鑒于此,基于龐氏騙局與P2P平臺概述,通過對P2P融資平臺的運營特點、P2P融資平臺的龐氏騙局的表現形式及爆雷原因進行分析,進而對如何識別與防范P2P融資平臺的龐氏騙局進行了研究。
一、龐氏騙局與P2P平臺概述
(一)龐氏騙局
龐氏騙局本質上講就是融資企業借入新資金,還舊賬,惡性循環。美國證監會將其定義為:運用新投資者的投資資本資金,作為承兌給原先投資者的利益報酬。龐氏騙局往往都是先以產品零風險或者無風險為推銷噱頭,并且承諾給予投資者相比于金融市場上相對高利益的項目來吸引投資者,利用各種各樣的宣傳方法去吸引新客戶,其核心關鍵點在于建立子虛烏有的假象項目,并且營造出使投資者信服的舉措,利用后入者的資金來償還給前人的報酬。其特征概括為:一是低風險、高回報的宣傳口號明顯與投資基本規律相背離,二是拆東墻補西墻、借新還舊的資金騰挪回補特征,三是讓投資者暈頭轉向的各種投資理論和技巧,四是借助傳銷的理論和方法,讓投資者動力十足的發展下線,讓投資者鬼迷心竅信任。[1]
(二)P2P融資平臺
P2P,即peer to peer,或person to person,即“個人對個人”。P2P網貸,又稱網絡借款,指融資方和出資方,由于資金需求,通過互聯網金融企業平臺,即投資方和貸款方利用兩者之間中介功能,這樣很大程度上節約了中介機構運營成本,雙方能夠在P2P融資平臺上,可以立即對借款的金額、借款的利息、借款的期限、違約所需承擔的責任等條款的借貸合同達成一致,并通過網絡完成借款認證、資金的交割和清算等步驟,從而很快就會實現信用借貸。
二、龐氏騙局在P2P融資平臺中的體現
(一)低風險高回報的理財產品
按照傳統投資理論,風險與回報正相關,即高風險高收益。而P2P平臺的理財產品則違背傳統投資規律利用“經濟人”趨利的心理,在市場利率僅為1.9%的情況下,將有色金屬交易等衍生金融工具包裝為20%~30%超高的投資回報的理財產品,以滿足投資者需求。對于理財產品的高收益大肆宣傳,對風險因素避而不談或者再三強調風險極低,資金的具體運用不明確,以高額回報方式誘導不明真相投資者參與到項目中,最終公司就會悄無聲息跑路,導致大量投資者投入資金卻血本無歸。
(二)借新還舊的資金運轉補缺特征
P2P融資平臺采取線下和線上相互配合的方式,線下虛構皮包公司,在P2P融資平臺上發布虛擬金融投資項目,以低風險、高收益的特征來吸引眾多盲目的投資者,然后將后來者的投資資金來償還前期投資者承諾的收益報酬。因為本來就借助于虛擬平臺的口號式利益融資,缺乏實體經濟的利潤來源,所以就會造成給老投資者的收益無法及時兌現。融資企業為了獲取源源不斷的資金,只能通過營造各種醒目宣傳方式,突出高回報,低風險的特點來吸引眾多從眾投資,從而獲得眾多資金。拆東墻去補西墻的洞,盡力維持完整的資金鏈,從而使騙局在短暫時段內能夠攫取更多利益。[2]
(三)空手套白狼的營銷手段
目前正處于經濟新常態的轉型期,傳統實業面臨著轉型升級的挑戰。證券市場應當是經濟的晴雨表,投資的收益率應當反應目前實體的發展狀況或者證券行情。而P2P融資平臺中塑造“投資天才”或“理財專家”的高大形象,利用投資者的從眾心理,提供資金供求雙方的交流平臺,營造穩賺不賠的投資。
三、P2P融資平臺持續爆雷的原因分析
(一)合法身份掩飾非法目的
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金融行業的金融活動越來越專業化。由于人們手里的錢袋子越來越充實,有更多的閑余資金去投資,面對大量的投資需求,各式各樣的衍生金融交易方法和融資手段運用而生。龐氏騙局也隨之變化了各式各樣的形式,所以造成眾多普通投資者難以真正識別。再加上互聯網信息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的特點,同時P2P融資平臺表象上以符合我國的國家政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導向,打著金融服務創新的口號,進行偽造式的非法集資,龐氏騙局事件波及范圍之廣、影響之深難以想象。P2P融資平臺利用國家監管的漏洞,以工商注冊證明其業務的合法性,背地里的非法金融活動的手段卻層出不窮。[3]
(二)危害涉眾性廣,投資者自我保護意識差
網絡平臺具有虛擬性和快速擴散性。同樣,P2P融資平臺也具有了先天的隱蔽性和擴散性,突破了物理界限,非法集資領域也充分體現出來了,借助于網絡平臺在全國蔓延。例如“聯璧金融”事件,其與電商京東合作,借助其影響,涉及人員之廣,涉及多省,集資金額數百億元,不僅讓京東成為眾矢之的,還大大損害了投資者的權益。在這個龐氏騙局中,相當多的投資者在受騙后出現“拉他人墊背”的機會主義思想,使得新的受騙者不斷填坑。由于自身存在過錯,大部分投資者,不敢用法律武器維權,致使龐氏金字塔尖的始作俑者,騙取巨額財產,逃至海外逍遙自在。
(三)“三無”狀況即“無準入門檻、無行業準則、無監管機構”
“三無”狀態使得P2P融資平臺雜亂無章,良莠不齊,所以也就導致了客戶的投資極高,融資公司隨時跑路。目前互聯網金融發展還處于初步階段,沒有形成比較完整的法律法規體系,由于其虛擬性,所以暫時難以建立完備的可操控性的信用體系,加之現在我國的金融企業環境日漸緊張,導致同行業各自為營。最后,也就導致了融資平臺整體性不強,難以平衡各路企業,難以整合P2P融資平臺。而且由于存在大量的業余投資者和大量的盲目從眾者,其往往是無法準確的判斷融資平臺的優劣性,導致大量投資者只看重眼前的利益,無法兼顧長期利益。所以只會選擇投資回報率大的融資平臺。最終就會導致入了龐氏騙局的圈套里了。
四、防范P2P融資平臺中龐氏騙局的建議
(一)規范P2P融資平臺的內部風險管理
1.構建完善管理體系
首先,在P2P融資平臺對投資者進行風險規避指導和風險測評,按照“借貸自愿、責任自負”原則以及“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的警示,讓投資者和借貸者明白產品存在的風險。與此同時,P2P融資平臺企業也要真實客觀,及時進行信息披露。其次,將平臺自身的風控、平臺軟硬實力以及自身產品受眾程度作為衡量標準,來衡量該平臺的合格性。再次,行業內部應該建立健全完備的流程體系,加大信息復核力度、緊緊把握資金撥款方式、持續加強貸后跟蹤并定期對全面的工作質量結果進行考核,將考核結果及時反饋和評價,合理規避風險。最后,對于行業自身來說,要靠自律,全體從業人員要共同維護整個P2P融資平臺,共同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進而推動行業的平衡發展,這樣才能給金融平臺創造良好的發展開端。同時這樣也就能滿足各式各樣的投資者投資需求滿足。因此行業內部企業之間可以共同協作,信息共享,彼此監督,共同促進自身的發展。
2.公平競爭原則
一方面,企業自身需通過條例內化企業,做到自覺、自律。由于2015年12月份銀監會發布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規定要求“除信用信息采集、核實、貸后跟蹤、抵質押管理等風險管理及網絡借貸有關監管規定明確的部分必要經營環節外,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不得在互聯網、固定電話、移動電話及其他電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場所開展業務?!边@一規定,明確禁止了P2P的線下融資,但也給這些平臺預留了18個月的過渡期。因此企業要及時劃清業務界限,停止線下發展。另一方面,及時清理或者減少線下業務,降低營運成本,提高業務運轉效率,在便于管理的同時及時篩選出不良平臺,以防引發現代化的P2P融資平臺和傳統銀行的惡性競爭。
(二)提升投資者風險識別能力
P2P融資平臺是“互聯網+”時代的一個產物,其業務獨具復雜性、多變性以及風險的未知性。目前,我國缺少完善的監管體制,致使P2P融資平臺發展良莠不齊、魚龍混雜。因此,投資者對其投資更需謹慎,提升風險識別能力,準確認知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掌握必要的經濟學原理,識破P2P理財中的騙術,提高風險防范意識,防范其中的龐氏騙局。
(三)外部監管的完善
1.嚴格的市場準入機制
首先,提高P2P融資平臺的市場準入門檻,嚴格限定準入條件,從源頭上遏制行業監管不利的局面,加大對符合規定的正規企業的保護力度。與此同時,建立健全合理的平臺退出機制,讓不符合規定的P2P融資平臺在確保投資人的利益的前提下,有序退出市場。可以參照商業銀行的管理模式,由市場監督管理局和銀監會負責P2P融資平臺的市場準入監管。
2.制定平臺監管細則
首先,根據銀監會的規定,監管部門可以是現有,亦可以是新建立的專職部門。但是監管部門應該在核查每家P2P融資平臺時要求:不論是哪家融資平臺,都要及時上報現有的季度經營數據并且還要定時在網上申報經營數據。其次,根據地點或者平臺本身特點的不同,應該制定對應的配套監管細則,例如像北上廣深等金融發達地區,其市場化程度較高,發展速度較快,監管部門要以加強監管為主;對于中小城市,其市場化程度低,發展速度相對較慢,相關部門不僅要加強監管,還要進行詳盡指導,定期開展培訓和行業交流會,促進行業穩健發展。最后,在對分類監管形式上劃分,可根據“線上”、“線下”兩個方面來分,分為電子商務監管和消費者保護監管,兩者分別側重在虛擬平臺的交易信息安全和線下的消費者保護兩個方面。兩者都是加強對消費者的金融交易信息保護,一旦發現相關信息被泄露,進而嚴懲,并進一步限制或者取消該交易公司的交易范圍或權限,盡可能的減少公共利益的損失。
3.實施實時監控模式
首先,市場監督管理局、銀監會等部門對本地區的P2P融資平臺企業可以實行實時監控模式。監管部門落實P2P融資平臺定期將公開的業務信息以及業績情況在公司內部官網上公布,旨在讓投資者了解該融資平臺的管理背景以及資金的相關儲備情況。
在《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中指出,P2P融資平臺必須及時披露完整的信息內容,投資者一旦發現有不符合相關規定的地方,有權立即向銀監會進行舉報。與此同時,監管部門要充分利用“云計算”對傳輸的數據進行有效分析,并及時進行調查和反饋。除了日常對P2P融資平臺進行線上監督之外,相關部門還應當落實每月不定期實地調查制度,通過實地調研,基于平臺的實際情況,并及時給予相關的改進建議。
4.建立聯合監管體系
要求P2P融資平臺在兩者之間構建第三方資金存管平臺,根據第三方資金存管平臺各種約束,出資者、融資者和存管平臺之間共同建立平等協議,共同承擔風險。與此同時,針對P2P融資市場,政府機構應該發揮權利部門的作用,與各個相關監管部門進行整合,建立健全統一的規章制度,積極引導行業向健康、安全、可信任的平臺方向上發展。這樣,既能夠在使P2P融資平臺行業健康、快速發展的同時,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護好投資雙方的利益,同時也能夠對行業中潛在的危險具有一定的約束作用,及時把不正當、不合規的現象扼殺在搖籃中,以防行業出現投資過熱或者其發展停滯不前的現象。
P2P融資平臺中的龐氏騙局不僅極大的損害了投資者利益,影響了投資者的投資熱情,還破壞性的阻礙了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甚至使投資者傾家蕩產進而使社會更加不穩定。所以,如何準確精準識別P2P融資平臺中的龐氏騙局,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謹防掉進陷阱成為當前的重要議題,對促進P2P融資平臺的健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P2P融資平臺的持續暴雷給互聯網金融行業敲響了警鐘,相關部門的監管者需要開啟了P2P融資平臺的專項整治工作,為P2P融資平臺的健康發展打開一扇窗。
[參考文獻]
[1]趙敏.互聯網金融平臺背景下“龐氏騙局”的識別與防范[J].浙江金融,2016(8):13-17.
[2]蔡佳,關輝.線上線下互惠影響機制的研究述評與展望[J].商業時代,2014(24):72-73.
[3]董希淼.互聯金融風險與應對策略研究報告[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6:2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