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明
初高中語文教學的銜接,就是在整個初中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根據語文教學的整體性、相關性、層次性和有序性等要素,靈活調節教學各要素、各環節,使之良性、動態運行,同時,讓學生在其中實現和諧持續的發展。
高一階段是學生從初中到高中的過渡時期,也是他們能否迅速進入高中學習狀態的關鍵時期。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幫助學生平穩過渡,實現初高中語文學習的對接。幫助他們樹立能夠學好高中語文的自信心,培養他們的語文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促進他們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
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以為做好初高中銜接并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可主要從語法、閱讀和寫作三方面入手。
經過調查,剛剛升入高中的孩子在語法方面幾乎是個空白,對基本的語法概念亦不甚了解。究其原因,筆者以為初中執行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是實驗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可見初中階段淡化漢語語法是有依據的,于是大部分老師也就沒能從語法上對學生進行相對系統的教學。然而,高中課程目標第四學段閱讀部分規定:“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課文中的語言特點。”可見,語法知識的學習是語文教學的必需。
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在文言文教學中,因為學生缺乏最基本的語法知識,導致與文本的溝通產生盲區,尤其是對文言用法更是無法理解,以致教學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甚至因學生缺乏嚴格的語言訓練,在寫作中形成語法、修辭、邏輯上的嚴重混亂。另一方面,由于這些年,英語受到重視,學生在英語語法學習方面往往要比學習漢語語法更為重視,從而讓學生走入將英語語法套用漢語語法的誤區,從而給語文學習造成了困難。可見,切入語法教學,做好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很重要。
首先從句子成分入手讓學生樹立起基本的語法意識,從而對句子結構、短語結構及類型有一個必要的認識和掌握。
1.基本語法知識,主謂賓定狀補必須給學生講清楚;筆者講解時多用位置法,以便學生記憶和理解掌握;語法肯定得從概念入手,先講清主謂賓,后再講定狀補,通過句子成分的位置讓學生對句子成分的概念有一個清晰地理解和認識。
2.堅持每天一練,尤其是文言文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的學習中一定要結合現代漢語語法一起跟學生探討,力求使學生較好掌握;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落實好語法知識,概念講清了,關鍵在于高一第一學期的堅持訓練,每天上課前讓學生選取一句話(可以是學生自選,教師也可提前印發),剛開始學生可能會聽不懂,感覺乏味,但學習的過程貴在堅持、成在堅持;可選取初中課本中的課文實例,或精選生活實例及流行歌曲的歌詞,原則是學生熟悉的內容。
3.要求學生必須學會使用工具書,參照有關講解、注釋,對字形、詞語、標點、句法、修辭、文學常識、寫作知識等注意搜集,積極構建起各自的語文知識網絡。幫助他們切實學好語法知識,特別要把初中階段忽略的語法知識學好,順利地進行語文教學。
1.從現代詩歌的朗讀、朗誦角度提升學生對漢字、漢語表現力的感悟,提高閱讀的興趣。為此筆者專門為高一新生編選了《誰從我身旁走過——中外抒情詩抄》。
2.從小說閱讀入手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和親近語文的期盼,循序漸進為高中階段鋪展開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傳記、訪談、演講、新聞等實用類文本閱讀的教學打下良好且堅實的基礎。在選文方面,主要遵循短小簡潔且趣味性強、可讀性強的文學作品。
3.樹立大閱讀的觀念。較之初中語文,高中語文無論從教學目標、閱讀能力、閱讀要求上都有更高的標準,主要表現在注重運用、審美探究、評價質疑等方面,所以深厚的知識積累便成為重中之重。這就要求學生不必只讀課本,還要樹立廣泛閱讀、雜觀百家的大閱讀概念。文學作品、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哲學等要讀,報刊雜志也要涉獵;生活處處皆語文,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從根本上積累用之不盡的語文素養。
對剛剛進入高中的學生有必要進行廣義上的寫作訓練,既要多說,多給學生提供說話的舞臺;又要多寫,讓學生結合閱讀堅持寫形式多樣的讀后感、觀后感等等;還要多積累素材寫評價文字,多角度評析材料并反復堅持。筆者多年實踐一種方法,對學生的能力提升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要求學生概括式抄寫一篇二百字左右的小故事或歷年全國各地高考作文材料,每周積累一篇、評價一篇,達到十篇時再反復從一到十進行多角度評價,學生每人都有一個評價本,如此堅持到高三便人人擁有一筆不菲的知識財富。
總之,高中語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繼續與深入,需要調動各方面力量,積極探索各種新途徑、新方法,不斷取得新進步,這樣才能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信心,使高一學生能盡快適應高中語文學習,為學生將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