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彩霞
在人的智力結構中,想象力是一個非常富有創造性的因素,它對學生掌握知識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更加深入的去思考文章,在學習中舉一反三,創造性地解決遇到的問題。因此,語文教師要以開發學生智力為目標,從聽、說、讀、寫等方面去挖掘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在創造性學習的路上飛得更高、走得更遠。
擴想和續想都是培養學生想象力的有效方法。教師在運用此類方法時,要對教材內容和大意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精細的研究。通過多種渠道了解作者和教材的創作背景,深入挖掘教材,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從多個角度去推敲文句,逐漸展開課文,引導學生進入教材的想象空間。比如,在講授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時,教師要介紹這篇文章一改魯迅戰斗檄文的特點,描寫了魯迅童年的一段往事。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對阿長的情感態度,學生比較難以把握,教師可以站在兒童的視角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如作者為什么多次使用“憎惡”這個詞,并讓學生想象當作者知道是阿長謀死他的隱鼠時,眼中發出怎樣氣憤和憎惡的光芒,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兒童的氣憤和憎惡并不是仇恨。看上去很嚴重的詞語,其實是兒童心理的準確描述。
語文學習其實就是學生通過想象對文品語言進行新形象再創造的過程,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來培養和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創造能力的目的。比如,從作者是如何對阿長產生敬意的方面引導學生進行續想,讓學生對阿長買山海經的過程進行想象,并寫出一篇續文。有的學生就把自己融進了作品里進行再創造,描述自己也去書店買書,看到一個胖而矮的中年婦女——四處張望,嘴微微張開,在書店轉來轉去還是沒有找到書。于是我走向前去問“阿姨,需要幫忙嗎?”這就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能力,使學生運用自己的思維來創造出一個新的人物形象。
腦中的表象儲存不足是阻礙學生展開想象的重要因素。要想讓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就必須使他們的表象先豐富起來。豐富學生表象的方式有很多,利用我們熟悉的語文教材中的文學形象來豐富學生的表象是一個非常實用而有效的方法。在利用語文教材進行表象儲存時,教師必須使學生對教材中的文學形象的內容涵義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理解,這樣才可以讓具體形象變成表象,并具備運用想象的價值和意義。如在講解《阿長與〈山海經〉》時,教師想讓學生了解作者對待阿長都有什么樣的態度,讓學生了解作者感情變化的原因。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和很,究竟什么事情讓作者的感情發生變化,并且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如阿長喜歡切切察察、睡覺時擠得我無法翻身、限制我的行動、謀害我的隱鼠,這些都是作者“憎惡”并喚他“阿長”的原因。而通過阿長沒有名字看出了她的地位低下,睡覺時“在床上擺成大字”體現了她睡相不好是個粗人;而通過長媽媽講長毛攻城的故事體現了阿長的淳樸,長媽媽給我買《山海經》又表現出她的善良和真誠。通過對教材的全面了解與仔細分析,學生對阿長這個人物形象有了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并通過作者對阿長的描寫,感覺出魯迅對阿長的熱愛和悼念。學生在對課文細致分析的過程中,思維能力得到了加強,想象力也得到了提高。
看到一個事件就想起另一個事件的內心變化活動就是產生聯想的過程。對一件從來都沒有發生過的事情,對其展開細致的構想就稱為想象。有時聯想與想象的邊界很模糊,學生的想象思維就是在這兩者的充分結合下激發出來的。在引導學生學習 《阿長與〈山海經〉》時,教師要重點讓學生分析阿長來問《山海經》是怎么回事的時候,作者是怎樣想的,他為什么會這樣想?作者為什么在“上窮碧落下黃泉”無處可得時,不想去找長媽媽求救?當長媽媽把有畫的“三哼經”拿到“哥兒”的面前時,讓學生聯想到長媽媽關心孩子的優良品質。
教師可以更深一步的引導學生根據教材內容和人物的性格特征,展開想象的翅膀,給長媽媽這個人物賦予當前新時代的特征:“假如長媽媽現在還活著,看到這篇文章后會有什么樣的心理活動,你們代表長媽媽說出來好嗎?”在進行片刻的思考后,有的學生就有答案了:“哥兒啊,你怎么把我這個無名無姓的老太婆給整成名人了?你說我無名無姓,黃胖矮丑也就罷了,怎么連人家頸上的瘡疤也寫出來,那還能看嗎?還說我迷信、煩瑣、規矩多,我又沒文化,不看書不看報的,能不迷信嗎?”教師通過這些問題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啟發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使他們的創新能力在學習中有所體現。
總之,在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培養途徑,利用初中語文教材的內容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發他們的思維,是初中教育的一項重要舉措。在語文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使他們對知識理解的更加深刻、透徹,使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知識的天空中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