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映忠
采取新的師生課堂互動方式,是高中語文教師積極響應課程教學革新的教學實踐創新,也是高中生渴望自己更多掌控自我學習的個體性訴求,更是創建濃郁語文課堂氛圍的現實性要求。只有教師在師生課堂互動方式上,重視高中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和多元化學習需求,才能夠促使高中生熱愛語文學習活動,也才能促使高中生潛在的語文學習創造力得以發揮。
從傳統高中語文課堂師生互動方式來看,因部分高中語文教師忽視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創造性,致使高中語文教師完全掌握著師生課堂互動活動,并不考慮學生的多元化學習訴求及學生對課堂教學活動設計的滿意與否,而是一味地要求學生一切按照教師的要求去安排自我學習活動,去配合教師的課堂互動教學提問等。顯然,這樣的師生課堂互動教學方式不能夠得到學生的接受和認可,導致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學習積極性不高,最終導致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沉悶、無趣乃至無效。因此,要求教師要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自己處于課堂互動輔助地位去開展師生課堂互動教學活動。
從高中生所處的生理年齡階段來看,他們的個體自主意識比較強,他們希望在學科教學活動中自己的想法能夠得到學科教師的尊重,更希望教師站在自己的視角和學習需求上去設計教學活動。一旦教師想學生之所想,并設計了學生愿意主動參與的教學模式,就有助于高中生充分發揮學習動力和創造力去探究問題,從而實現推動高中生學科綜合學習素養得以培養,進而使學科教學活動的效力也得以實現。因此,教師要深刻剖析高中生所處生理階段的學習訴求,根據高中生的多元化個體訴求去科學設計課堂師生互動方式。
綜合性對高中語文教材所節選的文章進行深入剖析,會發現無論什么題材類型的文章總是體現著高超的文學創作手法,總是寄予著作者深厚的情感,而這些都是高中生進一步成長所要汲取的養料。在課堂互動教學活動中,如果學生總是被動性地接受語文教師的總結和歸納,那么,學生就不能掌握獲取答案的語文思維和學習方法,也不能夠有效地提升其語文學業水平。而問題探究互動模式,不僅能夠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又能夠體現語文教師的輔助地位,因此,需要教師采用問題探究互動模式,引導學生在挖掘教材內涵的同時,有力地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的《赤壁賦》這一課教學活動時,首先,教師不先介紹或者講授內容,而是讓學生去自主地細讀《赤壁賦》這篇散文,這就有助于學生在問題互動探究學習環節獲取豐富的教材資源支撐;而后,教師把問題,比如“《赤壁賦》是純粹風景類描寫嗎?《赤壁賦》哪些句子讓你精神振奮?《赤壁賦》讓你感受到蘇軾什么情感?《赤壁賦》之所以廣為傳頌的原因體現在哪里?”等展示在黑板上。教師先讓前后桌之間組成學習小組進行互動探究學習,并形成自己的觀點或者意見;最后,教師學生代表回答問題,其他同學進行評價。當兩個小組意見不一致時,教師站在雙方不同立場的角度,同學生一起探究,幫助學生解惑釋疑。最終,通過這種問題探究的互動方式,不僅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而且也提升了高中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對于高中生來說,作文寫作也是其一大語文學習難題。因此,教師要采取談論互動方式,借助師生間的雙向討論引導學生挖掘出作文內在的寫作規律。例如:在進行“公共秩序”為主題的議論文寫作教學活動時,首先,教師借助多媒體教學輔助工具以文本的形式把諸如報刊、雜志、網絡專欄評論等文章展示出來;而后,教師針對議論文的結構、首段立意、尾段深化主旨等方面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并結合討論結果進行這類文章寫作的內在規律的歸納和總結;最后,師生間一起就公共秩序為對象,就這篇議論文的結構、論點、論據、論證和結論等如何鋪設,雙方交流意見,并最終達成共識。通過這樣的討論互動方式,教師可以扭轉學生難以寫好作文的學習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