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芳萍
地方文化,是一個地方的精神的體現,是寶貴的地方資源,有明顯的區域性。地方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是民族凝聚力的動力與源泉。在目前的形勢下,對地方文化的重視自然也成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關注點。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性質決定了語文與現實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血肉聯系。新課程標準要求:“增強文化意識,重視優秀文化遺產的傳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關注當代文化生活,學習對文化現象的剖析。應從學生的需要出發,按照學校的規劃,積極開設選修課,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區的課程資源,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讓地方文化融入高中語文課堂,把地方資源與語文教學緊密聯系起來,豐富語文課程資源,給語文課堂帶來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蘊,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已經成為當下語文教學的特色之路。
中國社會是地方性的,中國教育與地方之間存在著必然的精神聯系。利用地方文化做為語文教育的資源的意義就在于:一是以地方的角度去理解和構建帶著地方個性的民族文化底蘊;二是以此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操,培養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利用地方文化資源,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無意地引導學生關注本鄉本土的文化精髓,就能使學生更加關心本地社會發展狀況,培養學生對故鄉的熱愛之情和自豪感,甚至可能使得學生成材后更有意愿為家鄉建設事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地方文化以她的地域性、鮮活性、生動性對學生而言,即熟悉又陌生。看似平常可知可感的東西,學生往往熟視無睹,一旦讓學生對其進行研究實踐,則容易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
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中占很大比重的一塊內容,內容多,范圍廣,學生能多方位多角度的接觸中外的優秀文化,培養閱讀鑒賞能力,提高審美情趣。在平時的教學中按照教材進行講解,學生似乎總覺得離日常生活太遙遠,不能在感情認同上達到融合。因而鄉土文化的加入,讓他們的情感被激活,在情感上與文本發生共鳴。
教授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依照慣例會選擇他的另一首作品《沁園春?雪》,我結合本地是紅色蘇區,有過反圍剿勝利的歷史事實,在把握文本中作者作為革命青年“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揮斥方遒”豪邁感情的分析中,引入毛澤東同志在第二次反圍剿勝利時所寫的作品“白云山頭云欲立,白云山下呼聲急,枯木朽株齊努力。槍林逼,飛將軍自重霄入。七百里驅十五日,贛水蒼茫閩山碧,橫掃千軍如卷席。有人泣,為營步步嗟何及!”(《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并在課前讓學生查找有關本地紅色蘇區文化的相關資料,以這首帶著地方文化色彩的作品,融入對《沁園春·長沙》文本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拉近學生與作者毛澤東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從心里為家鄉自豪,更深切地被作者身上所具有的青年人對夢想的追求以及為了實現理想而作出的努力而感染。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學會多角度的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在生活和學習中多方面地積累素材,多想多寫,做到有感而發。而學生對作文訓練歷來是畏懼的,總覺得無話可說。為了完成一篇作文感覺像經歷了一次重生。造成這樣的局面的原因與學生不懂得觀察生活獲得情感體驗,或者是對生活熟視無睹有關。如何引導他們消除對作文的恐懼,讓他們發現寫作也是能夠給他們帶來成就感,讓他們從不怕到樂意去接受,地方文化便是一個較為有效的方式。讓學生從熟悉的事物中摸索,試著去表達,至少有東西可說,表達的好壞可以進一步的升格,慢慢打磨。化解了學生心理的障礙,就是寫作中至關重要的一步。
在講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時,其中對月光下荷塘美景的描述,先讓學生進行體驗,感受自己身邊的荷塘在月色之下是如何的,形成一段描寫性的文字。把自身的個性化體驗帶入課堂,去比較作者眼中的荷花與自我體會到的有何異同,作者所用的哪些手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從而讓學生對事物的描寫有帶著自我體驗的感知。類似的還有在進行議論文論據的教學訓練中,把地方文化中的紅色蘇區所傳承的優秀品質,蓮的品格等引入課堂,讓學生用生活中鮮活的實例把握議論文的寫作。
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在如今對學生素質培養的大環境下,研究性學習中融入地方的文化資源,學生容易上手,有方向性,有廣闊的實踐空間,當他們遇到困難有了疑惑時,不是把現成的資料、答案直接給學生,而是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尋找、討論、探究答案,完成研究。在我看來每一次的研究的過程中,都是對學生自己能力的提升,對地方文化深層次的認知,能讓他們更多的接觸到文化的精髓,熱愛家鄉,提升能力,獲得帶自我色彩的感受和體驗。
在高一、高二的研究性學習中,我引導學生對本地紅色老區文化的研究,讓學生通過查找檔案局的文獻資料,參觀反圍剿革命紀念館,祭掃革命烈士陵園等途徑,感受革命先烈為革命事業所做的巨大犧牲,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和家國情懷。并引導他們對地方的紅色文化在新時代如何發揚與傳承,以學生的視角深入思考與研究,獲得深層次的體驗。
地方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其中很多寶貴的東西需要傳承與創新,讓地方文化進入高中語文課堂,使文化與思想對話,讓精神與創新銜接,一方面激活了高中語文課堂,讓學生覺得原來語文也是有趣有用,可知可感的,另一方面又潛移默化的加強了對文化的宣傳,為文化注入新鮮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