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璐
(吉林醫藥學院)
高校輔導員不僅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也是高校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引導者。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許多高校都重視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但隨著我國對外開放力度的不斷增強,國外的一些思想逐漸滲進高校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對學生的思想觀念造成了較大影響。目前,很多高校學生缺乏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當他們在接收國外的思想觀念時,難以判斷信息的真實性及有效性。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往往很容易受各種不良思想的影響,出現各種偏激行為,給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較大不利。再加上網絡技術的發展,各種網絡信息不斷涌現,一方面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較大便利,而另一方面對學生的思想行為造成較大影響?;ヂ摼W具有豐富的信息,能夠幫助學生學習,但是這些信息中也存在著較多風險因素,不利于學生思想道德觀的培養。因此,在新的社會形勢下,全方位加強和創新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顯得尤為迫切。
高校輔導員在西方國家是一項專門的工作,具有悠久的職業化發展過程,尤其是在高等教育發展程度非常高的美國,高校輔導員的職業化程度較高,一般稱之為學生事務。這是我國輔導員和國外高校輔導員工作的本質區別。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高校都設立思想政治教育課程。2005年,教育部正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納入高等教育體系中,凸顯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國高校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性。在我國的高等院校中,輔導員隊伍是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核心工作,以大學生發展性指導為主體性工作,以大學生事務管理為基礎性工作的一個專門的團隊和組織。
在15~16世紀的西方,最早產生了“班級教育”形式。隨著近代文明的進步,教育不斷普及。清朝末年的京師同文館是我國最早的班級,從此以后,“班級教育”形式在我國高等教育中一直保留了下來。既然存在班級,就會產生相應的班級工作,輔導員作為管理學生事務的專門人員,是班級事務和工作的主要負責人。
我國的高等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學生的思想道德培養一直是重中之重。在2005年,教育部正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納入高等教育體系中,這足以證明國家和社會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輔導員作為高校德育教師,必須將德育工作作為大學教育和育人工作的首位。且要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德育,幫助學生樹立“愛國守法、明理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道德基本規范。
輔導員隊伍是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核心工作,以大學生發展性指導為主體性工作,以大學生事務管理為基礎性工作的一個專門的團隊和組織。輔導員通過政治、思想的教育,對學生進行管理。輔導員不僅是從事思想教育的人員,也是高校學生的引路人和知心人,他可以對學生的心理問題和職業發展等問題給出適當的建議,做好輔導,促進學生的發展。近些年來,高校大都會開展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輔導員也應該通過學習和培訓掌握這項教育內容,為大學生提供更好的職業咨詢服務。
班級是學?;鶎拥囊粋€教學單位,而宿舍則是高校學生的住宿單位,高校對班級和宿舍都具有行政管理的權力。輔導員是班級和班級宿舍的管理者,要及時向班級和班級宿舍傳達學校和上級領導的指令,以便于更好地建設高校學生生活文化。在其中,輔導員不僅扮演著班級領導者的角色,還是高校學生生活文化建設的指導者和執行者。
高校輔導員制度是和我國的基本國情相符合的,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辦學多年的基本經驗,也是高校培養黨政后備干部,為國家和地方輸送黨政后備干部的重要途徑。目前,隨著教育的深度普及和素質教育的深度發展,高校學生在道德、心理、生活等方面都需要更多的專業輔導和指導。因此,我國高校輔導員必將迎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和更加嚴峻的考驗。
在我國,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模式根深蒂固,它的工作模式是一種單向式的教育模式,即“老師臺上講、學生臺下聽”的模式,即教師是教學的中心,以向學生系統傳授知識為主,注重教師的主體性,學生只是被動地接收教師傳授的知識。這樣的教育模式,其教學手段比較單薄,很難真正達到老師和學生思想上的溝通與情感上的交流,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影響教學效果。在當前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信息來源廣泛的社會背景下,這種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對人才培養的需要。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往往注重的是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教育教學方式。這種工作方式與當今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的復雜性和新型性嚴重不符,往往會導致工作的滯后性,嚴重制約和影響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們對教育的日益重視,高校學生數量一直呈現增長態勢,與此同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工作量也在不斷增加。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輔導員作為教育者,恪守固有的觀念和理念,過度強調原則性和規定性,往往會因為人員的增多和人員的復雜是思想政治教育難以產生預期的效果。
在對高校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的教育過程中,高校輔導員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才是教育的主體,它所有的工作都是為學生服務的。在這種意識的引導下,輔導員應該對學生進行引導,打破傳統的“老師臺上講、學生臺下聽”的模式。輔導員若想做好引導教育,就應從自身著手,強化自身的教學水平,為學生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輔導員作為老師是處于主導地位的,學生只能是被動的接受知識,這樣的教學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不能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因此,面對這樣的情況,高校輔導員在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創新開發的過程中,應該開展互動式教育,和學生互動、交流,互動式教育和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其更加民主化、平等化,能夠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自己是被輔導員尊重的,這樣學生才能敞開心胸接納輔導員,更有助于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開展。
想要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創新開發,高校輔導員可以從責任意識方面入手,強化自身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責任意識,進一步認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和職責,從而在責任心的推動下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以此來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可以落實到實處。同時,輔導員還應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讓學生認識到積極、正確的思想觀念的重要性,幫助、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創新開發的過程中,教學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實現了教學方法的創新,輔導員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受,才能使學生融入到學習環境中,進而掌握更多的思想政治知識。
輔導員在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法過程中,可以采用“軟硬結合”的方式,以往的輔導員大都走的是“硬派”路線,這樣使得輔導員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比較疏遠,教學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面對這樣的情況,輔導員就應該適當地“軟化”自己的態度。在教學中軟硬結合,一方面關心、愛護學生,讓學生從情感上接受輔導員,另一方面在教學中不能一味的順從學生,而是要將自己想要講解的內容通過有效的措施傳遞給學生,以此來促使學生能夠在思想政治教育下懂得更多的道理,能夠樹立科學正確的思想觀念。
在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還包括對學生進行日常管理。在當前高校中,很多大學生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識,團隊合作精神也不強,面對這樣的情況,輔導員就需要發揮自己的作用,對大學生進行日常管理,通過這一管理工作的開展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這樣更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在對大學生進行日常管理過程中,輔導員需要對學生的用電、用火等方面進行管理,確保學生在校期間的安全。
在我國,高校輔導員在高校學生工作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也有多種身份。高校輔導員要明確自己的職業性質和工作職責。在新的社會形勢下,高校輔導員還應該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創新,通過思想、方法、日常管理方面的創新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果,進而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