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農業科技園區發展及效益評價相關文獻資料的查閱分析,借鑒已有研究成果,構建了陜西省農業科技園區評價體系,并運用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對陜西7個農業科技園區綜合效益進行了對比評價。研究結果顯示:陜西省農業科技園區整體處于發育成長階段,綜合評價得分最高的是楊凌農業科技園區,其他依次為西安、成陽、寶雞、渭南、安康、榆林。最后根據7個園區各自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業科技園區;綜合效益評價;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
中圖分類號:F327.9;D42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07(2018)03-0141-10
引言
農業作為一國之本,其發展對社會的穩定與經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農業科技園區作為農業科學繼承、科技服務與農業生產的載體,是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技術變革以及產業結構優化的有效方式。陜西省作為我國西北部的一個重要省份,對其農業科技園區綜合效益進行橫向對比評價,有利于發現單個園區的優勢與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揚長避短,更好地促進陜西省農業科技園區的發展。
在農業科技園區評價方面,最早涉及此研究的是美國學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羅杰斯和拉森。由于受研究領域的限制,他們無法進行定量分析評價,但其仍然具有很大的價值。我國學者關于園區評價的研究中,楊秋林等人從園區高新技術含量、經濟效益和社會生態效益3個方面對園區的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構建。崔虎渠等人的研究中園區評價指標體系共包含了5個方面的指標,即基礎設施指標、技術指標、經濟效益指標、生態效益指標和組織管理方面的指標。王歐等人進行園區評價時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并在實證分析時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宏觀評價指標、園區具備的基礎條件與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指標、效果評價指標和龍頭企業評價指標的權重。潘啟龍等人從基礎建設與園區規模、區位優勢與市場環境、產業鏈條與企業發展、科技創新與人力資本、園區管理和公共服務以及政策傾斜與優惠6個方面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從而主要對現代農業科技園區的競爭能力進行研究。
本文在借鑒與參考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基礎上,選取陜西省7個農業科技園區,結合園區的實際發展狀況,構建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采用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對相關數據資料進行計算分析,以此對陜西省農業科技園區綜合效益進行對比評價。
一、陜西省農業科技園區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一)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在新時代背景下,經濟效益依然是衡量現代農業發展綜合效益的根本指標,同時現代農業發展綜合效益的衡量更離不開科技環境、技術水平和現代化水平等指標。基于此,本文結合相關文獻資料和專家意見,經過嚴格比較、篩選及調整,在構建農業科技園區評價指標體系時,采用層次分析法,最終形成包活1個總指標(目標層S),5個一級指標(準則層M)和21個二級指標(指標層N)的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二)評價指標說明
1.區域環境。園區的發展離不開區域環境的支撐,區域環境是農業科技園區發展所需要的外部保證機制,它體現了園區所在地區對農業科技發展的重視程度以及吸引外資的能力。對區域環境的評價本文選取4個指標進行衡量。
2.園區科技。園區科技是園區內部對科技的重視程度、吸引高新技術企業的能力以及擁有人才智力資源情況的體現,為園區的發展需要提供了內部保證機制。本文選取了6個評價指標對園區科技進行評價。
3.技術水平。技術水平反映園區綜合效益在技術運用與創新方面的優劣程度,體現園區的科技發展能力和未來發展潛力。本文結合陜西省園區實際情況,選取2個主要衡量指標來評價園區的技術水平。
4.現代化水平。農業科技園區是一種能適應農業發展新形勢的現代化園區,其最終目的之一是實現農業現代化。因此,現代化水平是評價農業科技園區綜合發展效益的一個重要指標。21世紀是信息時代,農業現代化的轉型升級離不開與互聯網的融合發展。本文對園區現代化水平的評價主要用4個指標來體現。
5.經濟效益。經濟效益是衡量園區發展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從根本上反映了園區的經營效果和市場競爭力。對園區綜合效益的評價離不開對經濟效益的評價,本文對園區經濟效益的評價主要由6個方面的指標組成。
(三)評價指標體系數據
本文數據資料主要根據《2016中國科技年鑒》《2016陜西統計年鑒》《2016陜西科技統計年鑒》和2016年陜西省各市區年鑒直接獲得或根據相關數據計算取得,數據如表2所示。
二、陜西省農業科技園區綜合效益實證分析
本文在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陜西省農業科技園區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將模糊綜合評價法和專家意見法相結合,對綜合效益進行對比評價。
(一)原始數據標準化
數據標準化是為消除數據的不可比性而進行的數據同趨化處理和無量綱化處理。本文采用歸一化法,對園區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的相關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二)利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
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來確定評價指標的權重。層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把多個需要比較的復雜因素,經過一定的簡化,變為兩兩因素之問的比較,然后將比較后的判斷進行總結綜合,最終得出整體比較結果。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的步驟通常包括構建層次結構模型和成對比較矩陣,計算權向量并做一致性檢驗。依據層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根據已獲得的數據資料并結合陜西省農業科技園區實際發展情況,本文利用層次分析法軟件Yaahp進行計算,進而確定評價指標的權重。
(三)綜合效益對比評價
本文在對園區綜合效益進行對比評價時,主要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模糊綜合評價法是根據模糊數學的隸屬度理論把定性評價轉化為定量評價,即用模糊數學對受到多種因素制約的事物或對象做出一個總體的評價。作為一種成熟的模糊數學方法,模糊綜合評價法已得到學術界的廣泛認可和運用。
通過借鑒國內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將農業科技園區的發展分為3個階段:(1)擴散階段。評價指數位于區間0.8~1,這個階段的農業科技園區能夠對周圍農村經濟起到帶動作用。(2)成長發育階段。評價指數位于0.6~0.8,此階段的園區對周邊農村經濟帶動作用很小甚至沒有。(3)引入階段。評價指數位于0.4~0.6,這個階段也是園區的起點階段。
1.建立模糊關系矩陣。本文依照權重分別為90%、5%、4%、1%的優良中差4個等級對5個準則層下面的各個指標層進行投票,建立7個園區準則層的模糊關系矩陣,見表9~15。
2.建立初始模型。根據表9~15中7個園區準則層的模糊關系矩陣及各評價指標權重,借助Excel分別計算7個園區準則層中區域環境、園區科技、技術水平、現代化水平和經濟效益的評價綜合分值:
西安:M1=W1R1=(0.704 297,0.133 734,0.101 296,0.060 773)
M2=W2R2=(0.821 39,0.146 85,0.018 537,0.013 223)
M3=W3R3=(0.769 98,0.049 997,0.160 005,0.02)
M4=W4R4=(0.803 057,0.103 575,0.068 817,0.026 925)
M5=W5R5=(0.697 856,0.081 093,0.130 937,0.090 214)
根據各評價指標設定的等級權重(90%、5%、4%、1%),計算相關指標評價結果:
M1=0.704 297×0.90+0.133 734×0.05+O.101 296×0.04+0.060 773×0.01=0.645
同理可得,M2=0.747,M3=0.702,M4=0.731,M5=0.638
依照上述計算方法可得其他6個園區各一級指標評價綜合分值:
寶雞:M1=0.667,M2=0.701,M3=0.620,M4=0.678,M5=0.657
楊凌:M1=0.697,M2=0.709,M3=0.732,M4=0.702,M5=0.725
咸陽:M1=0.622,M2=0.685,M3=O.638,M4=0.705,M5=0.712
渭南:M1=0.644,M2=0.656,M3=O.533,M4=0.691,M5=0.717
榆林:M1=0.646,M2=0.540,M3=0.557,M4=0.793,M5=0.626
安康:M1=0.645,M2=0.555,M3=0.720,M4=0.626,M5=0.652
7個園區準則層指標系數排序如表16所示。
3.建立綜合評判模型。利用7個園區初始模型的評價結果,構建各園區目標層的模糊判斷矩陣R,再將R和目標層權重向量W進行模糊復合運算得出各園區綜合效益評價結果。
W1=(0.070 3,0.294 6,0.169 2,0.194 3,0.271 6)
M西安=WTR西安=(0.767,0.103,0.089,0.041)
同理可得:
M寶雞=(0.731,0.123,0.092,0.054)
M楊凌=(0.784,0.145,0.049,0.030)
M咸陽=(O.749,0.126,O.086,0.040)
M渭南=(0.719,0.123,0.103,0.056)
M榆林=(0.661,0.432,0.140,0.108)
M安康=(0.687,0.104,0.127,0.081)
依據前文所定等級權重即90%、5%、4%、1%,計算7個園區綜合得分:
Z西安=0.767×0.9+0.103×0.05+0.089×0.044-0.041×O.01=0.70
同理可得:Z寶雞=0.67,Z楊凌=0.71,Z咸陽=0.68,Z渭南=0.66,Z榆林=0.62,Z安康=0.63
7個園區綜合得分排序見表17。由表17可知,7個園區綜合得分均位于0.6~0.8之間,表明陜西省農業科技園區的發展整體處于發育成長階段。
三、結論分析及政策建議
(一)結論分析
本文綜合考慮園區發展實際狀況,選取陜西省7個農業科技園區,建立了農業科技園區綜合效益評價體系。通過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評價體系各指標權重,模糊綜合評價法計算得出各大園區評價得分,結果顯示,陜西省農業科技園區發展整體處于發育成長階段。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有效檢測農業科技園區的發展效益,對正處于發育成長階段的陜西省農業科技園區緊跟新時期發展機遇,實現自身突破發展,從而對國家現代農業發展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意義重大。
根據評價結果,將各大園區進行橫向對比,各大園區的優勢和劣勢盡顯:
楊凌農業科技園區位于綜合得分第一的位置,并且在區域環境、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方面也位列第一,園區科技位列第二。這與楊凌作為我國第一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與其他6個園區相比,起步較早,發展相對較成熟,并且有我國西部唯一的985工程農業院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提供科研支撐的得天獨厚的優勢相對應。在現代化水平方面,楊凌處于中間位置,這也是在今后的發展中需要注重提高的方面。
西安農業科技園區綜合得分第二,在園區科技、現代化水平和技術水平方面優勢較突出,分別位列7個園區中的第一、第二、第三。這說明西安農業科技園區擁有良好的園區科技環境,市場競爭力和發展潛力巨大。在區域環境方面,西安作為陜西省省會城市,在農業投入力度等方面不及其他6市,今后應加強政府對園區發展的支持。西安農業科技園區的經濟效益在7個園區中是靠后的,這與其先天的地理位置優勢不符,需要在經濟效益方面注重提高農業總產值、農業服務業產值以及農村居民收入,并注重國際旅游的發展。
位于綜合得分第三、第四、第五的分別是咸陽、寶雞和渭南農業科技園區。這3個農業科技園區作為關中地區楊凌、西安之外的另外3個園區,綜合得分很接近,但在一級指標得分上還是存在差異的。咸陽在現代化水平和經濟效益方面排名靠前,但是區域環境方面靠后;寶雞在區域環境和園區科技方面優勢較明顯,但是在現代化水平方面排名靠后;渭南在經濟效益方面取得的成效明顯,但是在技術水平方面不足。在今后的發展中,3個園區應集中力量補足短板,實現發展突破。
安康和榆林農業科技園區分別位于陜南和陜北的2個園區,在綜合排名中位列第六和第七。這兩園區雖在多項指標上排名落后,需要加強和提高,但是依然有值得肯定的方面。如榆林在現代化水平方面排名第一,安康在技術水平方面排名第二,可見其在發揮技術優勢、加速現代化進程方面前景良好。
(二)政策建議
從上文分析結果可知,陜西省農業科技園區的發展在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技術基礎薄弱及分配不均,各大園區地理環境及發展狀況不一,在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諸多不足。為充分發揮農業科技園區的示范和帶動作用,整體提高陜西省農業科技園發展水平,本文提出以下針對性政策建議:
1.楊凌農業科技園區。應加強現代化水平建設,繼續利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科研支撐的有利條件,努力將區域環境、園區科技、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方面的優勢轉化為現代化水平優勢。加大對農業現代化機械的投資力度,努力順應信息時代的發展要求,推行“互聯網+現代農業”的新型發展模式。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在信息獲取和園區管理、營銷、宣傳等方面充分利用互聯網。
2.西安農業科技園區。應充分發揮西安省會城市的優勢,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改善區域農業投資環境,努力吸引外資。大力發展農業服務業,改善農業科技園區產業結構。充分挖掘農業科技園區旅游資源,開發具有農業科技園區特色的旅游產品,吸引游客,設計精品旅游產品,加強旅游信息平臺建設,建立專屬于農業科技園區旅游的信息通道,提高旅游世界影響力,帶動周邊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提高經濟效益。
3.咸陽農業科技園區。繼續保持現代化水平和經濟效益方面的優勢,利用可觀的經濟效益優勢,努力加強區域環境建設。從投資環境、科研支出方面著手,構建完善的有利于促進農業科技園區發展的外部保證機制。在注重現代化水平和經濟效益的同時,重視提高園區科技和技術水平。積極吸引人才,加大園區內部科技活動經費以及RD經費的投入,為園區的發展需要提供有利的內部保證機制,提高技術水平。
4.寶雞農業科技園區。可利用園區科技和區域環境方面的有利條件,通過人才優勢和科研支出優勢對創新的支撐,加強技術創新、現代化創新,加強園區企業信息化建設和電子商務建設,加強園區管理人員的網上培訓,利用互聯網實現各園區人才的無障礙交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加大園區產品的網上宣傳力度,利用各種社交軟件和網絡媒體,實現產品知名度在世界范圍內的提高。積極培育電子商務人才,大力促進電子商務發展,擴大產品銷售渠道。
5.渭南農業科技園區。應有效利用園區發展取得的經濟效益,將經濟效益與技術發展進行合理轉化。加大經濟對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努力實現技術的創新與提高,進一步實現技術發展與經濟增長雙贏。同時,加強在區域環境、園區科技以及現代化水平方面的投入,使園區實現全方位發展。
6.安康農業科技園區。政府和園區都要加強對科技環境的重視,加大農業科研支撐力度,同時政府為農業招商引資和引進人才制定優惠政策,創造有利于支持農業科技園區加快發展的客觀條件。通過園區整體科技環境的改善,為園區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保障,最終實現經濟效益的提高。
7.榆林農業科技園區。完善園區制度建設,彌補先天劣勢。積極引進農業科技園區發展方面優秀人才,為園區發展提供智力保障,努力提高技術水平。利用技術水平的創新提高,促進經濟效益的增長。積極發揚園區現代化優勢,利用現代信息化的農業發展條件,帶動園區綜合效益增長。
(責任編輯: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