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數據的開發和應用水平越來越高,成為全社會不同領域關注的核心內容,大數據的開發和應用能力已逐漸的成為各國國家綜合實力的象征,也對國家治理模式和社會治理方式產生巨大影響。由此可見,在治安治理過程中,如何在大數據背景下開展社會治安治理工作,如何深入挖掘大數據在社會治安治理中的價值,實現社會治安治理的精細化、精準化和智慧化,提升大數據背景下掌控治安形勢的能力,對提升社會治安治理能力和實現平安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大數據;治安治理
中圖分類號:D63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35-0061-02
作者簡介:許穎芳(1991-),女,遼寧鐵嶺人,碩士,河北公安警察職業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治安基礎。
大數據的開發和應用水平越來越高,成為全社會不同領域關注的核心內容,在2012年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就有與會者提出:“數據的威力無比強大,數據就好比貨幣和黃金一般,成為新型的資產。”大數據的開發和應用能力已逐漸的成為各國國家綜合實力的象征,也對國家治理模式和社會治理方式產生巨大影響。由此可見,在社會治安治理過程中,如何在大數據背景下開展治安治理工作,如何深入挖掘大數據在社會治安治理中的價值,實現社會治安治理的精細化、精準化和智慧化,提升大數據背景下掌控治安形勢的能力,對提升社會治安治理能力和實現平安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大數據發展現狀和社會治安治理現狀分析
(一)大數據發展現狀分析
半個多世紀以來,隨著計算機技術全面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信息爆炸已經積累到了一個開始引發變革的程度,它不僅使世界充斥著比以前更多的信息,而且增長速度也在逐漸加快,信息總量的變化導致信息形態的變化,也就是量變引發了質變。如今,這一概念幾乎應用到了所有人類致力于發展的領域中。一般認為,大數據是人們在大數據的基礎上可以做到的事情,而這些事情在小規模數據的基礎上是無法完成的。大數據是人們獲得新的認知,創造新的價值的源泉,也是改變市場、組織機構,以及政府與公民關系的方法。①
大數據不僅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也引起了不同學科和不同領域的高度關注,在中國,2011年,北京成功舉辦了世界大數據論壇,2012年,工信部將信息處理技術寫入物聯網“十二五”規劃中,同一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將數據分析軟件開發和服務列入專項指南。2013年,科技部將大數據列入“973基礎研究計劃”中,同一年,管理學部,數理學部和信息學部將大數據列入國家自然基金指南。近些年,我國一部分重點高校和科研部門還相繼成立了多個專職大數據研究的專門機構,開展大數據科學研究。②由此可見,中國的大數據研究工作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二)社會治安治理現狀分析
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后,經濟社會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傳統走向現代,尤其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推行,人、財、物、信息的大流動,尤其是農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涌入,傳統的“單位人”轉向“自由人”,城市社會流動人口積聚加大,這無疑加大了公安機關的人口管理難度,與此同時,人們的價值觀也日趨多元化,各社會群體之間利益沖突加劇,違法犯罪日益嚴重。為應對日益嚴峻的社會治安形勢,我國公安機關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長時間保持對違法犯罪的嚴打態勢,一度陷入“重打輕防”的誤區,忽視犯罪預防和群眾工作,警民關系淡化,公安工作進入“打不勝打,防不勝防”的“怪圈”,處于十分被動的境地。③一段時間,人民對社會治安十分不滿意,反映十分強烈。再加上近年來受國際政治與安全形勢動蕩的影響,國內治安與維穩形勢愈加復雜,公安機關作為社會治安治理的重要主體,面臨著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艱巨任務,其工作難度和壓力不斷加大。
2016年10月24日,阿里的董事會主席馬云受邀在中央政法委為全國超150萬的政法系統同志們做講座,馬云把重點放在未來社會治理的預防機制上,他強調整個數據時代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做到“事前諸葛亮”,就是要有預防機制,在治理認識人的過程中,傳統治理只是“認”,大數據幫我們識人。2017年6月9日,騰訊公司老總馬化騰也受邀為中央政法委做了講座,分別在提升公共服務、社會風險防控智能化和運用技術反制網絡犯罪方面做了一一解讀,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治安治理不僅有政府的頂層設計,也有互聯網企業高層對社會治安治理高度關注,當然,也包括社會主流媒體、社會組織等也對社會治安治理工作十分關注。
大數據的出現為社會治理提供了若干種可能,因此,若能充分依托大數據這一現實背景,樹立大數據思維理念,科學合理運用大數據資源帶給我們的優勢,實現社會治安治理優化發展,不僅是公安機關主動適應我國現階段治安治理現狀的客觀要求,同時也對國家維護全社會穩定和平安中國建設具有重大深遠意義。
二、大數據背景下的社會治安治理
重在樹立培養大數據理念,提高中社會治安治理能力。
(一)完善社會治安治理大數據的信息采集
對于影響我國社會治安治理的源頭性、基礎性信息采集的主體為有采集任務的警鐘、部門民警和基層民警。各警種、各部門負責指導、協調基層民警和其他警種、部門民警采集本部門需要采集的信息,這是信息有效整合和共享的基礎工作。公安機關基礎信息采集單位和人員應按照以下基本要求,認真履行基礎信息采集職責,確保信息質量:
1.完整。采集負責人應按照工作規定,全面、規范地采集基礎信息,詳細錄入系統。對一次無法完整采集的信息,應當再次或多次采集。
2.準確。采集負責人應認真檢查核對所采集錄入的信息,確保信息變數清楚、真實有效。對已發現的不準確、不真實信息,應及時過濾或糾正。
3.鮮活。采集負責人應切實履行職責,及時掌握最新情況,對多負責的信息進行更新,確保信息時效性,滿足實戰要求。
在既有城市治安治理大數據的條件下,可以有效利用物聯網技術如傳感技術、指紋識別技術、車牌識別技術、人臉識別技術、聲音識別技術和虹膜識別技術等進行車牌、人員身份、人臉、手機、指紋和聲音等大數據的采集。在采集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專業化采集與社會化采集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最終實現通過物聯網將采集的數據傳輸至城市治安治理大數據平臺,實現對人員、車輛等的全方位、立體式治安治理,有效提高我們公安機關的治安治理水平,對平安社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二)有效整合和利用社會治安治理大數據信息資源
信息資源整合包括內部信息資源整合和外部信息資源整合:
1.內部信息資源整合是指公安機關在開展業務工作過程中掌握和形成的,由公安機關直接管轄,主要在公安內部只用的信息資源。內部資源整合的目的是為了打破警鐘接線,避免信息孤島,將內部信息資源,按照信息應用的要求和規則進行重新組合、改造個優化,以實現公安信息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信息資源的綜合應用效能。
2.外部信息資源整合,也就是社會信息資源整合。社會信息資源是相對于外部信息資源而言的,如社保信息、個人消費信息、工商營業信息、乘客購票信息等,是公安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一般通過共享、交換、調取、協作、購買的方式獲取。這些信息資源主要涉及人員、地點、物品、機構(組織)四類。
3.“人員”類信息。主要包括一是基礎性信息,反映人員基本情況的實名制信息。二是動態性信息,包括出行信息、住宿信息、通信信息、消費信息和娛樂類信息。
4.“地點”類信息。如:地圖數據、出租屋編碼等,這些信息可從國土、民政等部門獲取。
5.“物品”類信息。如:手機編碼、通信基站信息、電子防控門禁等信息,這些信息可從通信運營商,物品持有人等渠道獲取。
6.“機構(組織)”類信息。如:工商企業登記信息、企業備案信息等。這些信息可從工商、民政等部門獲取。
(三)深入數據挖掘研究,構建中國城市治安治理體系一體化信息平臺
在我國的社會治安治理過程中,公安機關應更加注重對數據進行挖掘后產生的價值加以有效運用。一是要注重研究大數據挖掘的技術方法,研究大數據中只能軌跡分析、只能情報檢索、實時比對碰撞、實時研判分析和可視化分析等技術,有效完善城市治安治理建設。二是要積極探索大數據背景下的一體化城市治安治理信息平臺。現階段,各國政府和社會各行業各領域都在積極應對大數據時代帶來的機遇和挑戰,謀求自身突破和發展。若要更好地實現城市治安治理向良性發展,讓群眾滿意,政府各個部門、社會各個行業、領域和各種社會組織團體之間努力突破行業壁壘,真正實現數據信息共享,以此為基礎,建立政府部門、各社會組織的一體化信息平臺。這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政府和各社會組織要在理念上有所轉變,突破計劃經濟時代的管理思維,敢于探索治理新內涵;第二,政府要努力在各個方面的博弈中發揮協調主導的作用,以此促成新合作機制的建立;再次,如何協調劃分一體化信息平臺的使用權限,如何既發揮信息的最大價值又保障公民的個人隱私等相關權益,如何界定從各個領域和部門,尤其是各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等收集到的信息的占有、使用的權利問題,這些都需通過制度創新和法制思維的提升進行合理解決。④
(四)重視培育大數據專業人才,積極影響社會治安治理過程中大數據方案的廣度和深度
我國目前大數據專業人才數量和質量皆存在不足現象,大數據背景下的城市治安治理建設過程中必須注重大數據專業人才的培養,尤其是對大數據系統中數據挖掘人才的培養尤為專業,各省的省屬警校應積極為學歷班學生尤其是在職民警開展相關課程,提高公安隊伍大數據挖掘和運用的人才儲備和培養,提升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維護社會治安秩序的能力。
三、小結
大數據時代為我國社會治安治理提供了挑戰的同時也提供了機遇,作為我國社會治安治理主體的公安機關重在樹立運用大數據理念,完善城市治安治理大數據的信息采集、整合和利用,深入數據挖掘研究工等作,通過構建中國城市治安治理體系一體化信息平臺來提高中國城市治安治理能力,實現平安中國建設。但不可否否認的是,無論大數據再怎么發展都無法改變其作為人工智能進一步延伸的本質,無法代替人的思維活動,更無法對當前中國社會治安形勢做出比人腦更為理性的判斷,因此,當前我國城市治安治理在依靠大數據時代背景的同時,還要對其可靠性和智能型保留一定余地,尤其在我國急劇的社會轉型時期,主體部門應牢固把握城市社會日常生活規律,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以此來實現多重維度構建良性有序的社會治安秩序。
[注釋]
①維克托·麥克-舍恩伯格,肯尼克·庫克耶[J].大數據時代,2013.
②許鑫,馮詩惠.大數據領域的主題分析——基于WOS和Wikipedia的互證研究[J].情報雜志,2014(11).
③楊瑞清,王淑榮.社區警務[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5.1.
④陳君武,姚舒文.論以信息化促進公安人口管理向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整合[J].治安學輪壇(第十卷),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