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利 張世龍
摘要: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試點工作是公益司法保護制度的實踐探索。作為基層試點地區,慶陽市檢察機關立足市情,面對局難開、題難破、案難辦的情況,兩級檢察院領導高度重視,大膽實踐,增強開展公益訴訟對環境保護等方面作用的認知。積極創新,采取“三通”工作方法推動工作。多措并舉,拓寬線索摸排渠道,成功辦理了一些案件,試點工作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形成了一點經驗,以期在全面開展公益訴訟工作后,能對同仁起到借鑒作用。
關鍵詞:檢察機關;公益訴訟試點;經驗
中圖分類號:D926.3;D92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35-0109-02
作者簡介:張志利(1966-),男,漢族,陜西西安人,法律碩士,慶陽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研究方向:公益訴訟工作。
一、黨組高度重視,切實增添思想新動力
市院黨組面臨局難開、步難起、點難破的困境,主動發聲喊起來,主動出擊干起來,主動協調活起來,緊緊扭住基層院檢察長這個“牛鼻子”,上下同心,齊力共抓,打開了試點工作局面。
(一)在提高站位上狠下功夫
主要做到“三個結合”。一是把公益訴訟試點工作同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四中、六中全會精神結合起來,合理選點,培育載體,延伸觸角,闡釋要義。二是把公益訴訟試點工作同深化檢察體制改革結合起來,珍惜機遇,主動作為,敢于擔當,開辟陣地。三是把公益訴訟試點工作同傳承南梁精神結合起來,立足實際,面向群眾,抓住重點,嚴格執法。
(二)在率先率范上狠下功夫
黨組精心謀劃,市院黨組把試點工作擺在重要位置,針對公益訴訟案件呈現出領域的廣泛性、侵害的長期性、發現的隱蔽性等特點,先后召開4次專門會議進行研究部署,尋找破題之策,盤活案件資源。領導帶頭辦案,市院黨組按照“干給大家看、領著大家辦、齊心協力干”的工作思路,要求兩級院檢察長、分管檢察長親自摸排線索、親臨辦案一線、親為案件解難,效果良好。9名基層院檢察長、10名分管檢察長親自或參與了線索摸排,對提起公益訴訟的13件案件,基層院檢察長均參與了辦理。
(三)在督導推動上狠下功夫
在督導方法上,市院黨組以寫信的方式,把壓力和責任傳導給基層檢察長;專門召開會議,請省院領導與市縣兩級院共同謀劃,會診把脈;市院主要領導約談9名基層院檢察長,畫明路線圖、限定時間表、立下軍令狀。在督導內容上,市院黨組聚焦群眾關注熱點、攻克公益侵害難點、覆蓋行政監督盲點,盯住問題,掛圖作業,倒排時間,倒查責任。2016年年底,僅用2個月時間就起訴8起案件,消除了空白,補齊了短板。
二、創新機制制度,切實增強工作新合力
把爭取各方支持作為推動試點工作的出發點和突破口,切中要害,創新驅動,互聯互通,探索形成“三維互通”機制,增強了工作合力。
(一)與省院、市委等部門溝通匯報,實現“上通”
我們及時領會省院關于公益訴訟工作要求的內涵和標準,對上報審批的所有案件,均要求市院民行處干警與縣區院辦案人員共同匯報,誠心聽取意見,明確辦案方向,把準辦案脈搏。就開展試點工作的目的要求、措施方法、時間節點等主動向市委、市人大做了專題書面匯報,爭取了市上領導的理解和支持。市縣領導都給予明確批示,要求兩級院積極試點,試出成績和效果,以優異的成績回應國家重大決策部署。
(二)與內設部門、中級法院、專家教授及被訴單位溝通,實現“互通”
兩級院自偵、公訴、技術等部門就線索梳理、檢察建議、案件辦理等事項共同研究部署,跟蹤指導,協同取證,減輕民行部門壓力。市院與市中級法院召開座談會,就辦理公益訴訟案件建立了聯系制度,特別是就請求事項、證據適用、庭審中注意的問題等事項交換意見,接受指導。邀請隴東學院、西安石油大學、西北農林大學的專家學者,對6件專業性很強的案件進行了實地診詢,獲取意見,確保所訴案件證據確實充分。針對被訴單位,從試點工作的政策性和對規范履職的必要性方面深度解讀,消除他們的后顧之憂,減輕了辦案阻力。
(三)與各縣縣委、基層院積極溝通,實現“下通”
市院主要領導通過電話或在召開會議、出席活動間隙,面對面與各縣縣委書記深入溝通,交換意見,取得了大力支持。抓住各縣區檢察長、分管檢察長“關鍵少數”,傳導壓力,傳導責任,傳導良策,調動積極性,發揮能動性。市院民行部門從案件事實把握、證據收集和固定、法律適用、文書草擬等環節,逐案逐項同基層院協商,嚴把案件質量關口。市院還組織兩級院公益訴訟試點工作人員堅持到庭旁聽每起案件,討論研究,相互借鑒,共同應對困難,打開了“綠色通道”。
三、拓寬線索來源,切實挖掘資源新潛力
緊緊抓住摸排線索這個關鍵節點,著眼于群眾反映最強烈、公益侵害最嚴重、行政監督最缺失等熱點難點問題,拓寬線索摸排渠道,積累案源,夯實辦案基礎。
(一)在履行監督職責中發現線索
把摸排線索的觸角前移到反貪、反瀆、預防、偵查監督等部門,延伸到入口案件和公訴出口的案件當中,案中找線、案中布線;認真審查公安、法院辦理的案件,目標性地向環保、國土、食品藥品等領域延伸輻射,加大線索排查力度,先后發現線索11件。例如,環縣院反瀆局辦理瀆職犯罪案件時,發現多家企業在環江河道非法采砂,致使環境遭受嚴重破壞,遂與民行部門聯合查辦了環縣水務局怠于履職案;子午嶺林區院審查一份判決書時,發現了寧縣林業局不依法履職造成環境破壞案。
(二)在開展專項監督活動中發現線索
結合省院開展的“保護母親河”“參與土壤污染防治”等專項行動,經對全市食藥局、環保局2014年以來辦理的953件行政處罰案進行聯合執法檢查,以及對華池、慶城、鎮原三縣國土資源部門2008年以來辦理的300多件土地出讓金案件進行抽查,從中發現線索27件,履行訴前程序后,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4503萬元。
(三)在新聞媒體中發現線索
高度關注電視、網絡、報刊等媒體曝光的環境污染、資源破壞等事件,及時跟進,細致排查。2016年3月,市院領導看到《隴東報》關于西峰區什社鄉武家川河流嚴重污染的報道后,派員調查,發現西峰區政府疏于監管,致使生活污水、企業排放污水流入河道,污染了水源。經發檢察建議,跟蹤督促整治,目前武家川河流水質污染程度明顯減輕,西峰區政府投資2.3億元正在建設西峰東區污水處理廠。
四、彰顯工作實效,切實注入發展新活力
我們嚴格按照試點工作要求,緊盯生態環境等領域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深查細究,對標實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一)有效促進了依法規范行政
從排查的49件線索中篩選11件不依法履職的行政機關作為被訴單位,找足證據和法律依據,細扣訴訟請求,嚴格辦案程序,成功提起了行政公益訴訟。其中分布不同區域的9件案件被當庭宣判后,起到了震懾作用,發揮了連片帶動效果,一些怠于履職的行政機關被警醒過來,開始自覺糾正監督落實不到位的問題,有力推動了依法、規范行政進程。
(二)有效維護了社會公共利益
通過訴前建議和提起公益訴訟,共恢復、保護被毀壞林地、非法占用耕地、非法開墾和占用草原地223.9畝;督促治理被污染水源地193.9平方公里,督促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河道53.6公里;督促關停、整治違法排放廢氣等污染物企業20家,督促行政機關投資159.5萬元建成2個污水處理系統;促成清理違法堆放各類垃圾21處;保護、收回國有資產和權益價值199萬元,促成收回欠繳土地出讓金7349.9萬元,發揮了公益訴訟的應有作用。
(三)有效提升了公益訴訟影響力
針對起訴的典型案件,先后5次組織人大、政府、其他被訴單位負責人和群眾代表等開庭旁聽,及時擴大公益訴訟影響力,增強了司法公信度。同時,堅持辦案和宣傳相結合,我們的試點工作先后被高檢院微信平臺、省級有關媒體登載或報道21次。2017年年2月28日,甘肅電視臺新聞聯播欄目以《慶陽:公益訴訟對行政違法行為“亮劍”》為題進行專題報道,提升了公眾認知度,市縣政府部分領導認為給他們“幫了大忙”,群眾反映為他們“辦了實事”。通過辦理公益訴訟案件,切實達到了讓行政機關認過、加害企業認錯、利益團體認罰、人民群眾認可的執法效果。
[參考文獻]
[1]付夢華.檢察機關環境行政公益訴訟原告資格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7.
[2]史廣永.論檢察機關行政公益訴訟主體資格[D].延邊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