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妍娜 陳福乾 何濤
摘要:檢察機關內設機構的設置源于我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以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改革已經進入倒計時,按照上級院改革精神,檢察機關內設機構形成了一個基本框架,但尤有商榷之處,因為基層檢察機關內設機構設置是否科學、合理,不僅直接影響到檢察法律監督職能的發揮效果,也能反映檢察機關在社會上的形象和地位。所以,本文僅就檢察機關建立科學合理的內設機構體系,做進一步再思考。
關鍵詞:基層檢察機關;內設機構;設置
中圖分類號:D92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35-0143-01
作者簡介:施妍娜,鐵嶺市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陳福乾,開原市人民檢察院綜合調研室,主任;何濤,開原市人民檢察院刑事檢察二部,檢察官。
一、改革后基層檢察院內設機構設置的現狀
基層檢察機關在科學整合本院原有內設機構的基礎上,設立7個部、9個部、10個部(不包括地級院),其中,檢務管理部、檢務保障部可分別各設立二級內設機構若干。
按照這個設置模式,大致為:政治部、刑事檢察一部、刑事檢察二部、職務犯罪檢察部、刑事執行檢察部、控告申訴檢察部、民事行政檢察部、檢務管理部、檢務保障部9個部。其中檢務管理部基本上是由原案件管理部門、法律政策研究、人民監督員辦公室、檢察委員會辦公室等整合而成,按照現在精神,檢務管理部仍可下設二級機構四個。檢務保障部基本上是由原政務辦公室、計財裝備部門、檢察技術信息部門、司法警察大隊整合而成,也可下設二級機構四個。
紀檢監察室按紀檢要求設置,不在其數。
這種設計模式,從表面上看,減少了很多內設機構,實際上并未減少,實行起來還有較原來多設之虞。按照精簡高效原則,是有違背。
基層檢察機關內設機構總體上一、二級機構仍然在20左右的現實,仍不能緩解人員捉禁見肘的情況,業務量少一點兒的科室還可以應付,業務量大一點兒的科室根本無法完成日常工作,導致該開展的業務開展不起來,也無法開展。另外,各內設機構的業務開展的不平衡,有的業務科室忙閑不一,忙的經年工作不離手,閑的每年只有一個月甚至更短的沒有工作,內部不僅嚴重影響干警的工作積極性,外部甚至嚴重影響了檢察機關總體工作效率和聲譽。
二、國外檢察機關內設機構設置的基本模式述略
(一)多個內設業務機構并存模式
在德國,按照案件種類劃分業務部門,州和市檢察機關一般設立4—5個業務部門,分別辦理經濟政治案件,謀殺、搶劫、拐賣兒童、強奸等刑事案件,少年犯罪案件以及其它輕微案件。
在日本、俄羅斯、韓國等國家,主要根據職權標準,同時結合特殊的案件種類設立業務機構。如日本,最高檢察廳內設5個部、局,地方檢察院的內部機構設置分別按照6543設置。《俄羅斯聯邦檢察機關法》規定,在聯邦總檢察院,分領導機構、綜合管理機構、業務機構設置。韓國大檢察廳設有企劃調整部等8個部,在地方檢察廳基本不設部,檢事作為主體行使檢察權。
(二)以檢察官負責制為依托,內設業務機構與非業務機構并存模式
普通法系國家檢察機關的內設業務機構設置主要是業務機構和非業務機構并存,業務機構并不突出,如英國,英國皇家檢察院總部,由皇家檢察長領導,下設6個機構,沒有主次之分。美國的檢察機關業務機構設置單一,其內部分工和設置帶有混合標準的特點,司法部內設部門都下設若干二級結構。各州檢察院和聯邦檢察院的內設機構設置有所不同,但也基本上是按職能劃分。
綜上,國外檢察機關內設機構設置模式原則上,高層級的內設業務機構主要是依照職能劃分,次一位層級內設機構主要是以案件的種類標準來劃分。
三、基層檢察機關內設機構設置再思考
在檢察機關各內設機構之間的管理配置,可以參考兩種模式的各自優點的國家機構配置現狀,突出檢察業務職能部門,減少非職能部門的比重。
所以,就目前檢察機關內設機構改革方向來說,應當在總體上控制內設機構數量,全面整合內設機構,講求工作上的平衡性。具體而言,就是要建立以業務職能劃分為主,輔之以為業務部門保障,成立5個部,刑事檢察部、訴訟監督部、職務犯罪檢察部、檢務管理部、檢務保障部,這在根本上非常有利于檢察機關工作祛除行政化、邊緣化,更有利于檢察隊伍專業化建設。
職務犯罪檢察部待轉隸后,對監察委所辦案件履行法律監督職責。按照獨任檢察官或者辦案組設置辦理案件,按照司法責任制管理檢察官辦案。
刑事檢察部,將現有的刑事檢察一部、刑事檢察二部整合為刑事檢察部,行使捕訴監妨一條龍職權。
訴訟監督部,將刑事執行檢察部、控告申訴檢察部、民事行政檢察部進行整合,不再細化具體業務科室,事關訴訟監督內容的案件或其他業務均按照受理案件情況進行輪值辦案,同樣按照獨任檢察官或者辦案組辦理案件,同樣按照司法責任制管理辦案。所配置人員也不在具體分工負責那一項工作,在訴訟監督部里,不論什么人,什么職位,只要有受理案件都要輪值辦理,這樣就不存在人員業務水平“瘸腿現象”,只會干這個業務而不會其他業務,讓每一個干警都是多面手,行家里手,這樣更用利于緩解人少案多的矛盾,力爭用最少的人干最大的事,最多的事,發揮警力的最大值。
成立檢務管理部,主要負責案件管理、考評考核、案件評查、檢察委員會研究事項審查、法律政策研究、情報收集等等。
[參考文獻]
[1]馮耀輝.論檢察監督與程序公正.檢察論叢(第三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2]劉立憲,張志輝.檢察機關職權研究.檢察論叢(第二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