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婭梅
[摘要] 目的 探討高齡孕婦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風險及應對策略。方法 選擇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間該院收治的162例高齡孕婦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組,分析高齡孕婦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風險及應對策略,另選同期160名健康產婦作為對照組。 結果 該院通過分析高齡孕婦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對高齡妊娠期產婦實施有效的干預措施,全部162例高齡妊娠期糖尿病產婦順利分娩,其中早產兒72例,巨大兒12例,低血糖46例,無畸形兒,產婦產后出血13例,對照組中早產兒10例,巨大兒1例,產后出血1例,兩組產婦的早產兒發生率、產后出血率、巨大兒產出率等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包括孕產婦的年齡、懷孕次數、遺傳基因、既往病史以及產婦的生活習慣。造成妊娠期糖尿病危險因素產生的主要原因包括高齡、甜食攝入過多、熬夜、情緒焦慮等;高齡產婦妊娠期糖尿病對產婦的影響包括心血管疾病、胎盤前置、羊水過少、產后出血等,高齡產婦妊娠期糖尿病對胎兒的影響包括生長發育受限、低血糖癥、新生兒紅細胞增多癥、巨大兒、早產兒、畸形兒等。結論 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險因素眾多,并可能給產婦和胎兒造成不良影響,因此臨床中應提高產婦的自我保健意識,定期接受產前檢查,預防不良事件發生。
[關鍵詞] 高齡;孕婦;妊娠期;糖尿病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8(a)-0031-02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孕婦在妊娠期中糖代謝存在異常,該病具有較高的臨床發病率,孕期糖尿病不僅對母體危害很大,同時也會影響在母體中發育的胎兒[1]。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飲食也變得越來越精致,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給孕產婦和嬰兒的健康造成了極為不良的影響[2]。因此,臨床上明確糖尿病的誘發因素和風險,提出針對性的干預措施,有助于提高母嬰的生活質量。現對該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部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間該院收治的162例高齡孕婦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的年齡在35~44歲,平均年齡為(27.8±2.3)歲;平均孕周為(36.2±5.2)周;平均孕次為(1.6±0.3)次;其中具有流產史41例。另選同期160名健康產婦作為對照組,平均孕周為(36.8±4.4)周;平均孕次為(1.6±0.9)次;其中具有流產史10例。
1.2 方法
對上述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分析高齡孕婦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風險,并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試驗中產生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使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結果分析
該院通過分析高齡孕婦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對高齡妊娠期產婦實施有效的干預措施,全部162例高齡妊娠期糖尿病產婦順利分娩,其中早產兒72例,巨大兒12例,低血糖46例,無畸形兒。產婦產后出血13例,均經對癥處理后好轉出院。對照組中早產兒10例,巨大兒1例,產后出血1例,兩組產婦的早產兒發生率、產后出血率、巨大兒產出率等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1.87,P=0.00;χ2=9.56,P=0.00;χ2=10.60,P=0.00)。
2.2 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險因素
包括孕產婦的年齡、懷孕次數、遺傳基因、既往病史以及產婦的生活習慣。造成妊娠期糖尿病危險因素產生的主要原因包括高齡、甜食攝入過多、熬夜、情緒焦慮等。
2.3 高齡產婦妊娠期糖尿病對產婦的影響
包括心血管疾病、胎盤前置、羊水過剩、產后出血等,高齡產婦妊娠期糖尿病對胎兒的影響包括生長發育受限、低血糖癥、新生兒紅細胞增多癥、巨大兒、早產兒、畸形兒等。
3 討論
3.1 危險因素分析
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包括孕產婦的年齡、懷孕次數、遺傳基因、既往病史以及產婦的生活習慣。造成妊娠期糖尿病危險因素產生的主要原因包括高齡、甜食攝入過多、熬夜、情緒焦慮等。
3.1.1 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分析 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包括孕產婦的年齡、懷孕次數、遺傳基因、既往病史以及產婦的生活習慣。高齡產婦由于身體機能下降,對血糖調節能力更差,因此更易產生妊娠糖尿病;懷孕次數增加,會降低機體對血糖的調節能力,增加糖尿病的風險;不良的生活習慣,如妊娠期喜好甜食,會增加疾病風險;既往病史如肝炎等疾病也會增加妊娠期糖尿病的誘發風險;另外,以往的臨床研究證實,遺傳因素也會對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風險有所影響。
3.1.2 造成妊娠期糖尿病危險因素產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①高齡因素:一般指產婦年齡在35歲以上;②有著不良生活習慣的女士,如妊娠期喜好甜食、有熬夜習慣等;③情緒因素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懷孕期間有著不良情緒的產婦更易產生妊娠期糖尿病。
3.2 高齡產婦妊娠期糖尿病的影響
高齡產婦妊娠期糖尿病對產婦的影響包括心血管疾病、胎盤前置、羊水過少、產后出血等,高齡產婦妊娠期糖尿病對胎兒的影響包括生長發育受限、低血糖癥、新生兒紅細胞增多癥、巨大兒、早產兒、畸形兒等。
3.2.1 對產婦的影響 ①糖尿病可能會誘發血管病變,使血管表皮細胞變厚,導致血管腔狹窄,可能造成供血不足的現象,高齡產婦血液粘稠血管彈性不足,因此可能產生動脈硬化現象,誘發高血壓和貧血癥,還可能引起更嚴重的心血管疾病癥狀[3]。②妊娠期糖尿病可能會誘發胎盤前置,由于產婦年齡偏大,胎盤血管可能發生老化,限制了胎盤的血流速度,加上部分產婦可能經歷過多次流產或者分娩,可能造成子宮內膜受到損傷,產生炎癥和萎縮,再次妊娠時子宮蛻膜血管形成出現問題,可能造成胎盤供血不足,造成患兒不能繼續足夠營養,從而形成胎盤前置,增加分娩風險。③羊水分泌過于旺盛:當然是分泌過于旺盛時,胎兒可能會出現高血糖情況,造成滲透性增強和排尿性能增強。同時羊水過多也會增加宮內壓力,增加早產的可能性。④產后出血:妊娠期糖尿病可能會引起產后出血,對母嬰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既往的臨床研究統計,高齡產婦的產后出血概率較正常產婦高在3.7倍。這是因為隨著年齡增長。子宮的收縮能力不斷下降,分娩后子宮收縮乏力,從而誘發出血現象[4]。endprint
3.2.2 對胎兒的影響 ①妊娠期糖尿病:可能會給胎兒的生長發育造成限制,由于產婦體內血糖過高,糖化血紅蛋白增加,使得紅細胞的釋放氧氣量變少,胎盤血流受到限制,引起胎兒缺氧,限制其生長發育[5]。②可能會造成胎兒畸形:高齡妊娠期高血糖產婦產出的嬰兒具有較高的畸形概率,由于過高的血糖可能造成胎兒細胞不能進行相應的分化,另外隨著孕婦年齡的增加,卵巢的功能相對低下,卵子容易產生畸形變化,在受精卵分裂時期可能造成染色體不分離現象,增加胎兒畸形概率。③高齡孕婦妊娠期高血糖可能會引起母體一直處于高血糖狀態,使得胎兒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四肢和軀干過度生長發育,因此產出巨大兒的概率更高[6]。④新生兒血糖相對較低:由于母體中長期處于高血糖環境,高胰島素血癥胎兒在脫離母體后,血糖水平會迅速下降,造成低血糖發生。⑤易引起新生兒紅細胞增多癥,胎兒慢性缺氧會造成紅細胞生成素快速增加,胎兒骨髓外造血受到相關刺激,造成紅細胞相對增加,從而引起紅細胞增多癥[7]。
3.3 妊娠期提高產婦的自我保健意識
①采取合適的宣教措施,對妊娠期產婦開設相關課程,幫助高齡產婦深入了解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因素、保健知識、風險預防知識,指導產婦正確認知妊娠期的生理反應,并做好相關防治措施,指導產婦進行自我心理調節,鼓勵其保持心情舒暢,做好相關并發癥防治工作[8]。②產前檢查是十分必要的,應鼓勵產婦定期去醫院進行身體檢查,若檢查到不良癥狀,應及時配合醫生進行治療,避免產生相關并發癥,同時降低母嬰風險。③幫助產婦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幫助其建立良好生活習慣,鼓勵其建立良好的作息習慣,減少甜食攝入,積極控制體重,適度鍛煉身體,提高機體免疫力。④提高孕婦家人的保健意識:妊娠期產婦的情緒易受體內激素的影響,容易產生劇烈的波動,表現出抑郁、焦慮,甚至脾氣暴躁與家人爭吵等現象,產婦的不良情緒可能加重病情或引起相關并發癥,因此妊娠期間產婦家屬應格外注意其情緒調節,此時家人應該充分的理解和鼓勵,采取相應的措施轉移注意力,滿足產婦的合理要求,保證產婦的心情愉悅,幫助產婦建立良好的作息方式和生活習慣,對產婦進行特別照顧,盡量滿足產婦的合理要求,同時督促其盡心相關方面的檢查,保證產婦妊娠期安全,減少畸形兒的產出概率。
[參考文獻]
[1] 郭慧潔,徐倩倩,王吉平.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的相關因素分析和護理對策[J].護理研究,2016,30(15):1827-1831.
[2] 馮莉,卜艷龍,周玲,等.年齡對妊娠期糖尿病發病風險影響的調查研究[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6,28(9):8-11.
[3] 侯磊,王欣,鄒麗穎,等.1268例妊娠期糖尿病產婦圍產結局分析[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16,44(4):38-40.
[4] 孫彥,周淑娟,劉吉艷.高齡初產婦妊娠期糖尿病早期干預效果觀察[J].淮海醫藥,2013,31(1):29-30.
[5] 李敬雅.妊娠期糖尿病風險因素分析[J].熱帶醫學雜志,2016, 16(10):1324-1326.
[6] 杜麗雅,范巖峰,蔡李倩,等.妊娠期糖尿病發病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4,17(8):5334-5336.
[7] 梁朝霞,陳丹青.高齡婦女孕期糖尿病的管理[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7,33(1):15-17.
[8] 張艷艷.妊娠期糖尿病風險因素與臨床護理[J].醫藥前沿, 2015,5(27):253-2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