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福+馬淑梅+馬生花


[摘要] 目的 探討胰島素泵治療對初發2型糖尿病(DM)對患者胰島素抵抗及血清脂聯素等水平的影響,旨在為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參考。 方法 2016年2月—2017年2月以該院確診為初發2型DM12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簡單隨機化法分為觀察組(63例,給予胰島素泵持續輸注諾和靈R治療)和對照組(63例,給予皮下注射諾和靈R治療),治療1個療程后,觀察兩組患者血糖、血清脂聯素、瘦素、內脂素水平及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的變化情況。 結果 經治療,兩組血清瘦素、內脂素、血糖水平及HOMA-IR均顯著下降,血清脂聯素顯著上升,且觀察組各項指標改善情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胰島素泵持續胰島素輸注強化治療,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血糖、血清瘦素、血清內脂素及血清脂聯素水平,有助于降低患者的HOMA-IR,相比于常規胰島素皮下注射治療,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對初診2型DM患者有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 胰島素泵;初發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脂聯素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8(a)-0089-02
糖尿病(DM)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屬于代謝性疾病,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征,對人類的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脅。2型DM患者可占DM的95%以上,且其發病率在不同國家和地區有著較大的區別。我國2型DM患者相對較多,約占全球DM患者總數的25%,且發病率隨著人們生活、工作節奏的加快呈上升趨勢[1]。早期胰島素強化治療對初發2型DM患者具有積極的意義,可改善患者的高血糖狀態及相應臨床癥狀。胰島素泵為持續胰島素輸注的裝置,是一種通過模擬患者胰島素分泌功能,以控制血糖升高的胰島素強化治療方法[2]。該研究對2016年2月—2017年2月該院確診為2型糖尿病的126例患者采用胰島素泵治療,探究此治療方法對患者胰島素抵抗及血清脂聯素等指標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6例臨床受試者均為該院確診的2型DM患者。納入標準: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3]中相應診斷與分型標準;首次確診且未接受胰島素治療者;年齡≥18歲;尿蛋白陰性者;經飲食控制、運動療法及口服降糖藥治療效果不理想者。排除標準:嚴重認知及溝通障礙者;接受治療前1個月內接受降壓及抗氧化治療者;庫欣綜合征者;傳染性疾病者及感染性疾病;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記錄患者就診日期,按照簡單隨機化法分為觀察組(n=63)及對照組(n=63)。觀察組男34例,女29例;年齡29~68歲,平均年齡(47.52±7.24)歲;體重指數(BMI)21~27 kg/cm2,平均BMI(23.41±1.92)kg/cm2;單純2型DM患者42例,合并相應慢性并發癥21例;病程0.2~1.3年,平均病程(0.74±0.26)年。對照組男33例,女30例;年齡29~67歲,平均年齡(47.13±7.64)歲;BMI 22~27 kg/cm2,平均BMI(24.06±1.87)kg/cm2;單純2型DM患者43例,合并相應慢性并發癥20例;病程0.3~1.3年,平均病程(0.72±0.28)年。兩組受試者年齡、BMI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受試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該研究經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后開展。
1.2 治療方法
所有受試者接受治療前均接受糖尿病知識、飲食、運動等健康教育,對照組給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島素注射液(預混30R)(國藥準字H20133107,規格300IU/支)三餐前30 min皮下注射治療,根據睡前血糖測定結果進行調整。觀察組選用ACCU CHEK Spirit型胰島素泵持續注射諾和靈R治療,0.4 μg/( kg·d),50%為基礎量,剩余50%根據患者三餐前血糖監測情況調整基礎率。兩組治療期間均控制患者空腹血糖(FPG)<7 mmol/L、餐后2 h血糖(2 hPG)<10 mmol/L,且無低血糖發生。兩組治療療程均為15 d。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及治療1個療程后,于清晨空腹采集兩組受試者靜脈血5~10 mL,經靜置、離心等處理后置-70℃冰箱凍存備用。①選用放射免疫法測定血清脂聯素、瘦素、內脂素水平,嚴格按照試劑盒中說明書進行操作;②選用放射免疫法測定所有受試者血清胰島素(FINS)水平,計算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HOMA-IR=FINS×FPG/22.5;③選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兩組患者血糖情況進行測定。
1.4 統計方法
選用Excel 2013對該研究所得數據進行歸納、整理,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該研究血清脂聯素、瘦素等計量資料均符合正態分布,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t檢驗進行比較;計數資料采用(%)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脂聯素、瘦素及內脂素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脂聯素、瘦素及內脂素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治療,兩組血清瘦素、內脂素水平均顯著下降,血清脂聯素顯著上升,且觀察組3項指標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及HOMA-IR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糖水平及HOMA-IR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治療,兩組血糖水平及HOMA-IR顯著下降,且觀察組2項指標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的改變,我國2型DM患病人數逐年增加,且發病率呈現出城市高于農村,經濟發達地區高于欠發達地區的趨勢[4]。DM患者由于長期處于血糖代謝失衡狀態,糖、蛋白質等基本營養物質供需不協調,易發生多器官功能損害及其他慢性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及身心健康。目前對于2型DM尚無根治方法,主要通過藥物及飲食控制血糖水平以達到治療的目的[5]。胰島素注射是DM的常用治療方法,若初發2型DM患者經口服降糖藥等常規治療效果不佳,可采用此治療方法。DM患者發病早期,雖對胰島素的敏感性相應降低,但機體細胞受血糖異常的影響時間較短,相應功能受損尚能夠恢復,早期胰島素強化治療初發DM患者有著重要的意義。endprint
有研究指出,胰島素抵抗及胰島素分泌不足是引發2型DM的獨立性因素[6]。而胰島素抵抗的發生與患者血清脂聯素、內脂素及瘦素水平存在一定相關性[7]。血清脂聯素能夠對患者的代謝進行調節,從而改善患者胰島素抵抗程度,與胰島素抵抗水平呈負相關;而血清內脂素及瘦素水平與胰島素抵抗水平呈正相關。
該研究對初發2型DM患者采取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并與常規皮下胰島素注射治療相比,結果顯示,兩種治療方法均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瘦素、血清內脂素、血糖水平及HOMA-IR,使血清脂聯素水平顯著升高,但胰島素泵強化治療效果更佳明顯,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對于經口服降糖藥及飲食控制等常規治療效果不佳的初發2型DM患者,胰島素泵強化治療效果優于胰島素皮下注射治療,能夠明顯靜滴患者胰島素抵抗程度,改善患者體內血清瘦素、血清內脂素及血清脂聯素水平;這可能是由于:①胰島素泵治療能夠模擬患者生理情況,經個體化設置后給藥;②持續同一部位給藥能保證患者對胰島素的穩定吸收,避免皮下注射給藥時選取不同注射位點對藥物吸收的影響;③可避免皮下注射胰島素造成的局部藥物堆積。陸小波等人[8]對83例初發2型DM患者采取胰島素泵早期強化治療,結果顯示胰島素泵早期強化治療能夠明顯控制患者血糖,改善患者胰島素功能,治療效果較為明顯,與該研究所得結論一致。
4 結語
胰島素泵持續胰島素輸注強化治療,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血糖、血清瘦素、血清內脂素及血清脂聯素水平,有助于降低患者的HOMA-IR,相比于常規胰島素皮下注射治療,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對初診2型DM患者有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廖涌.中國糖尿病的流行病學現狀及展望[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5,40(7):1042-1045.
[2] 張天瀛.早期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對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變發生發展的影響[D].太原:山西醫科大學,2016.
[3]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4,22(8):2-42.
[4] 王冰,劉明川,李欣宇,等.大連市40歲以上城市人群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病情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大連醫科大學學報,2016,38(4):334-339.
[5] 于紅艷.北京市朝陽區管莊第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型糖尿病患者用藥情況的調查[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190-191.
[6] 吳小秋,羅玉韻,徐進華,等.2型糖尿病中醫體質特點及與胰島素抵抗、分泌的關系[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0(3):312-315,319.
[7] 葉蘭,王梅,楊祖菁.脂肪細胞因子瘦素、脂聯素及趨化素與胰島素抵抗及妊娠期糖尿病的關聯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2):136-139,148.
[8] 陸小波,陳泳.初發2型糖尿病胰島素泵早期強化對胰高血糖素樣肽-1變化的價值探討[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4,13(4):290-2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