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國芳


[摘要] 目的 對心理護理、運動療法應用于妊娠糖尿病患者護理中取得的效果進行分析。方法 選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醫院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56例,采用隨機劃分方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8例,對照組給予一般護理方法,觀察組采用心理護理、運動療法相結合干預方法,觀察比較兩組。結果 SAS、SDS評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SDS、SAS評分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前,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指標改善均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妊娠結局包括羊水過多、產后出血、妊高癥、胎兒窘迫等總發生率(7.14%)低于對照組(21.43%),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心理護理、運動療法相結合應用于妊娠糖尿病患者護理中,對改善妊娠糖尿病患者心理狀況、血糖指標可發揮重要作用,且有助于妊娠不良結局的控制,應在護理實踐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 心理護理;運動療法;妊娠糖尿病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8(a)-0143-02
作為妊娠期女性常見病癥,妊娠期糖尿病亦被叫做GDM,主要指妊娠期出現糖尿病癥狀或糖耐量異常。若未及時控制,很可能引發其他并發癥如蛋白尿、酮癥酸中毒、羊水過多、妊娠期高血壓等,甚至有早產、胎兒巨大或新生兒窒息等情況,危及母嬰健康。這就要求行之有效的護理干預方法,如運動療法,配合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可取得顯著護理效果。該次研究選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患者56例將運動療法聯合心理護理干預應用于妊娠糖尿病患者護理中取得的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醫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56例,年齡24~38歲,平均(27.5±2.5)歲,孕周36~40周,平均孕周(38.5±1.5)周。入選標準:①均有糖耐量異常表現,空腹、餐后2 h血糖指標相比正常均有明顯升高,符合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標準[1];②患者均無意識障礙、精神病史以及其他不配合等情況;③患者及其家屬簽字確認知情同意該次研究。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給予一般護理方法,如做各項指標評估,按醫囑指導患者如何用藥,并為患者及其家屬答疑解惑。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采用運動療法、心理護理干預相結合方法,具體實施內容包括如下兩方面。
①心理護理干預。患者自入院后,護理人員便需熱心接待,主動向患者講解關于醫院病房環境以及責任醫生與護士,避免患者入院后有陌生感產生。同時,通過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病情以及對疾病知識的了解,做簡單的知識宣教指導,告知患者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工作的重要性。患者住院期間,需結合患者心理行為表現,了解患者心理狀態,若發現有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及時做好干預工作,如通過知識宣教,或直接舉出既往成功治療病例,使患者在治療信心上強化,改善心理狀態。②運動療法。根據患者病情變化,制定相應的運動治療計劃。如餐后30 min,做上肢運動,可選擇2個物體如軟枕置于兩手之上,做上下運動、交替運動,每次運動15~30 min,3次/d,可改善患者運動心率。或結合患者孕期階段,選擇患者喜愛的其他運動形式,包括散步、體操等[2]。③其他護理干預指導。如飲食方面,考慮到患者孕期內需做營養支持,但又有血糖指標過高表現,所以食物合理選擇極為重要,對于高糖類食物、高飽和脂肪酸食物以及高脂食物等,攝入量均需嚴格控制,護理中可結合患者病情與食物喜好在飲食計劃上適當調整。另外,護理干預中應注意良好病房環境的營造,如在病房內擺放無害植物花草,或備置健康知識書籍,對改善患者心境可起到重要作用。同時,護理人員應加強巡視次數,巡視中注意關心患者,詢問護理需求,并適當做疾病知識宣講,使患者感受到人文關懷氣息,且在健康知識上強化。
1.3 觀察指標
借助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情緒表現比較[3],量表評分均計100分滿分,分為>70分、60~70分、50~60分、<50分,表示重度抑郁、中度抑郁、輕度抑郁與無抑郁。同時,對兩組患者護理前、護理后血糖指標變化情況觀察比較,包括空腹血糖與餐后2 h血糖。另外,對兩組患者妊娠結局比較,包括羊水過多、產后出血、妊高癥、胎兒窘迫等。
1.4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均錄入WPS xls表格匯總,借助軟件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心理狀況評分、血糖指標結果等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通過均數±標準差(x±s)描述;妊娠結局等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n(%)]描述,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況評分對比
SAS、SDS評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SDS、SAS評分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糖指標變化比較
護理干預前,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指標改善均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妊娠結局比較
觀察組患者羊水過多1例,總發生率7.14%(2/28),對照組羊水過多、產后出血、胎兒窘迫分別為3例、2例、1例,總發生率21.43%(6/28),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endprint
3 討論
關于妊娠糖尿病,主要指妊娠期內有明顯糖尿病癥狀,糖耐量異常,對患者身心。健康帶來極大影響。特別部分孕婦在血糖指標上升后,因對疾病知識了解較少,很可能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這種情緒變化極大程度上影響患者交感神經系統功能,應激激素如去甲腎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均有增加表現,致使糖尿病水平升高,加重病情。也因如此,可能造成其他并發癥出現,如不良妊娠結局胎盤脫落、產后出血、胎兒畸形、早產與妊娠高血壓癥等,影響孕婦與胎兒健康。對此情況,便需考慮做好相應的護理干預工作,如心理護理干預,同時配合相應的運動療法,在幫助改善患者心理狀態的基礎上,使血糖指標得到改善[4]。
既往研究資料中,對妊娠糖尿病患者護理做出較多相關研究,如蘇華等[5]在研究中,選擇8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對照組40例按照常規護理方法護理,觀察組40例則給予心理護理、運動療法相結合方式,可發現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改善優于對照組,妊娠不良結局少于對照組,說明運動療法、心理護理方法配合下用于妊娠糖尿病患者護理中,可取得顯著效果,這與該次研究結果基本吻合。該次研究中可發現,觀察組護理后心理狀況SDS、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護理干預后空腹與餐后2 h血糖指標均低于對照組,而不良妊娠結局少于對照組,能夠反映出運動療法聯合心理護理應用于妊娠糖尿病患者中可取得顯著效果。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運動療法相結合應用于妊娠糖尿病患者護理中,對改善妊娠糖尿病患者心理狀況、血糖指標可發揮重要作用,且有助于妊娠不良結局的控制,應在護理實踐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趁儒,袁國軍,劉璠,等.心理護理聯合運動療法在妊娠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5,18(4):205-206.
[2] 趙舫,朱文娟.心理護理聯合運動療法在妊娠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3):197-198.
[3] 吾爾尼薩·熱合曼,崔榮萍.心理護理聯合運動療法在妊娠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9):34,38.
[4] 曾麗紅,謝瓊燕.妊娠糖尿病護理中心理護理聯合運動療法的應用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25):113-115.
[5] 蘇華,李明.心理護理聯合運動療法在妊娠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探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5,18(6):19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