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兆華+楊洋
摘 要:20世紀80年代,反思性教學的理論與實踐在西方發達國家興起。反思性教學因具有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的實踐合理性而迅速影響到世界各國,成為一股強勁的教學思潮。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教學改革實驗的蓬勃發展,反思性教學引入我國并引起教學理論界與實踐界的濃厚興趣,強調教師對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要求教師成為反思型實踐研究者,積極進行反思性教學。
關鍵詞:反思性;途徑;策略
一、反思性教學的含義及特征
(一)含義
何謂“反思”?杜威的界定是:對于任何信念或假設性知識,按其所依據的基礎和進一步結論而進行的主動的、持續的和周密的思考。
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學主體借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索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在這個復雜的過程中,教師既要對教學情境進行感知,又要對自身認知過程進行反思。
(二)特征
從反思性教學的定義可知,反思性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征。
1.反思性教學以解決教學問題為基本點,具有較強的創新性
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作為實踐活動,反思性教學的反思不是經驗型教師教學后簡單回想一下自己的教學情況,而是一種可重復實驗的研究意義的反思。二是它用科學和人文統一的方式解決處于教學的決策和技術以及倫理等層面的教學主體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不足之處),千方百計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這使得參與反思性教學的教師獲得了創造性思考直至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機會。
2.反思性教學以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為動力
教學中教師之所以要反思,主要是為了改進教學,這實質上是向更合理的教學實踐努力。許多反思性教學專家認為,反思性教學興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們通常假定,反思在本質上是教學與師范教育的好的和合理的方面,而且教師越能反思,在某種意義上越是好的教師”。“當人們努力追求合理性,并確證觀念與行動,以形成對現象的新的理解和欣賞時,就要激勵教師進行反思性教學”。
3.反思性教學強調兩個“學會”,是全面發展教師的過程
學會學習早已為人們所熟悉,其含義也隨人們的理解日趨豐富,不僅有技術的意義,而且有人格意義等。學會教學雖是新概念,但其含義與學會學習有類似之處,即要求教師把教學過程作為“學習教學”的過程,不僅學習教學的技術,還要學習教學倫理與道德知識,善于把自己的主體問性融合起來。
4.反思性教學以增強教師的“道德感”為突破口
一般來說,缺乏道德感的教師,除非因教學上的失誤迫于外界壓力,否則不會自覺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在反思性教學理論家看來,對于大多數有合格師資的學校來說,要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師的道德感似乎比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與能力更為重要。而倡導反思,是增強教師責任感的有效途徑之一。
二、反思性教學對教學改革的意義
反思性教學的對立面是不加反思與批判的機械的教學行為。這種機械的教學行為以“灌輸式”教育、“填鴨式”的教學表現出來。在我國,“灌輸式”教育、“填鴨式”的教學并沒有退出教師的講臺,讓學生死記硬背,對學生機械訓練屢見不鮮,助長了“應試教育”的延續。在這一背景下的教學中,師生之問缺乏積極的互動與對話,學生主體性無法體現;教師也不能創造性地生成知識和建構意義,只能成為照本宣科的“教書匠”。要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水平,就必須進行反思性教學。
反思性教學關注教師對教學行為的批判、反思與探究。通過教學反思,教師可以創造性地建構自己的實踐知識。隨著認知心理學在教師研究中的應用,人們已發現實踐性知識在促使教學成功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而,實踐性知識和相應的學科知識和教育學、心理學知識都是教師所要必備的。但實踐性知識具有不可傳遞性,不能通過別人的講解而獲得,只能通過教師對經驗的不斷反思與體悟而得到確認和積累。積極的教學反思則可以彌補常規師資培訓的缺陷,使教師通過反思練習而發展專業自信與相應的專業能力,成為善于思考的專業人員。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成為必需。真正的反思性教學使得反思與探究不僅成為教學的新理念,而且成為教師的專業存在的方式。教學反思有助于教師重新審視自己的經驗、價值觀和教學倫理,重塑教師的教學哲學和教學理念,從而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顯然,這對于新課程的實施是至關重要的。反思可以把教師從單純的機械講解和常規行為中解放出來,以一種前瞻性的眼光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并根據意識到的目的和意義對教學進行規劃和設計,從而,使課程實施成為積極的經驗反思和意義建構的過程。
三、反思性教學的基本途徑
教師的反思,既可由自己反思,也可借助同行或專家的評價、學生的反饋,推進自己的反思。而理想的路徑是在借助同行或專家建議后,教師逐步成為獨立的反思性教學者和反思性思維者,其途徑一般有三條,簡單說明如下:
(一)自我反思
這是教學反思的主要途徑。教師常常通過自我反思,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教學過程及教學媒體等方面的問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自我反思的路徑:一是縱向反思,就是同類型的課,后期與前期縱向反思。二是橫向反思,就是同一內容的課,與同行或專家的課橫向比較反思。三是“現實”與“教學設計理想”反思。
(二)合作反思
教師自己獨立反思,有時會模糊不清,尤其是新教師缺乏教學實踐積淀,很有可能產生“模糊”的反思現象,這時最好尋求同行協助,其路徑:一是請專家指點,將教學中的某些現象說給專家聽,或者請專家聽課指導,請他們指出其造成的原因或改進的意見。二是多上匯報課、公開課,課后請同行集體診斷,求得更完整的反思。endprint
(三)師生溝通
成功地尋找出問題癥結所在,往往與教師和學生的溝通程度有關。如果缺乏溝通,即使發現問題,也較難把握住問題出現的原因,更難提出較好的改進方案。師生間溝通的方法很多,可以是言語的,也可以是非言語的。我們可以通過當堂提問、隨堂學習以及觀察學生的面部表情等,來了解學生是否真正掌握,進而可以對教學進程做出正確的評價,同時有意識地調整教學計劃和時間安排,以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應該說,課堂教學中,言語與非言語交流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明確教學中的問題,進一步提出可行性的改進方案。同時,通過教師的言語與非言語表現出的積極態度可以很好地感染學生,以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努力學習,并保持對自己和學生之間交流的敏感性和批判性,一發現溝通過程中的問題,就立即想法去糾正。
四、反思性教學的基本策略
廣大教師該如何進行反思訓練呢?前已述及,反思是一個過程。作為一個過程,應有相應的模式,以作為反思者操作的憑借。關于這方面的研究和實踐,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熊川武先生在《反思性教學》一書中介紹了反思性教學的若干種典型的模式,是具有特定的價值和意義的。筆者認為,在現實條件下對教師進行的反思性訓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典型剖析,樣板指引
典型具有教育性,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現實的中國教育領域中,涌現出了一批卓有成效的教育實踐家,在他們的教育教學思想、模式、策略和方法中,是具有極高的理論蘊涵的。他們的成長過程表現了自我反思的價值和意義,展現了一個專家型教師的理論素養和實踐智慧,可以構成經驗型教師的思想庫。對這些典型的剖析可以為教師提供一個活生生的教育教學思想和方法的模型。這些教育實踐家的成功所包含的實踐智慧中包含了教師反思內容的所有方面,體現了教育事業價值的廣博和豐富。實踐智慧就是在個人經驗和性格之上生長出來的甜美之果,它為教育教學提供了豐富的、連貫的理念。
(二)自我詰難,篩選并淘汰不良的行為習慣
反思涉及到一系列相應的態度和德性。教師完成整個教學任務,實現教育目標,一方面需要以科學的理性態度和方法對教育教學的本質以深刻的理解,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起觀念理性和相應技術理性的結構體系,這自然必須對自己已有行為和習慣進行重新審視和考察,篩選并保持好的行為習慣,淘汰和改造壞的行為習慣。另一方面,需要更寬泛的人的素質的提高。這要求教師認真地檢討自己的言行,在教學過程中是否表現了適當的謙恭、足夠的勇氣、公正的品質、豁達的胸懷、豐富的情愫以及敏銳的判斷力和豐富的想象力,是否有耐心、自知之明、親切感和幽默感等等。在這諸多的品質風格之中體現著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師生觀、知識觀、評價觀,也表達著教師的智慧素質。調查發現,優秀教師的“教后感”則是包含著對這些問題的深刻思考,表明了他們在“教后”對“教中”反思修正的執著情懷和熱切愿望。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其言行中的不良表現會漸漸消失。當然,隨著教師經驗的逐步積累和豐富,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會隨時對自己的教學實施有效的監控和調控,這正是專家型教師成長的途徑和標志。
(三)系統的理論學習
要做到反思意識的覺醒、能力的增強,系統的理論學習是必要的。對教育教學真諦的理解和把握需要教育教學外在價值標準的內化,這是新觀念確立的標志。實踐的困惑和迷茫反映出對理論理解的淺陋和偏離,只有將實踐中反映出來的問題上升到理論層面加以剖析,才能探尋到根源,使主體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和拓展。這是一個漫長的和持續的修煉過程。因為任何新觀念的內化一般都要經歷接受、反應、評價、組織和個性化等五個由淺入深、由不穩定到穩定的過程。然而,現實中教師對教育教學基本理論的態度,著實令人焦慮。須知,實踐的超越性很大程度上二依賴于理論對現實的反思精神,當理論消失了它的指導性之后,那些表面上看來是聯系實際的做法在本質上很可能背離了實踐的要求,導致教育實踐對教育理論的偏離甚至有悖于目標達成則成為必然的和預料之中的事情了。
五、小結
近些年來,反思性教學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主要在于反思性教學代表了一種不同于常規教學的教學理念,它有助于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師對教育教學活動進行批判反思的能力。當前我國大力推進素質教育,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化,大力倡導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其中特別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及時、必要的教學反思有利于提升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是保證教學順利進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
參考文獻:
[1][美]約翰·杜威.我們怎樣思維[M].姜文閔,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1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