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機構強調做好空氣重污染預案
11月7日,北京市教委發布《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2018年修訂)》的通知。此前在10月19日,《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2018年修訂)》發布,原有的4個級別中的藍色預警被取消,空氣重污染預警分為3個級別,由輕到重依次為黃色預警、橙色預警和紅色預警。根據《預案》規定,當出現黃色預警時,中小學、幼兒園、少年宮及校外教育機構停止體育課、課間操、運動會、體育考試等戶外活動;出現橙色預警時,中小學、幼兒園、少年宮及校外教育機構停止戶外課程和活動;出現空氣污染紅色預警時,小學、幼兒園、少年宮及校外教育機構停課。
河南:校外培訓機構不得聘用中小學在職教師
近日,河南省印發的《河南省校外培訓機構設置標準(試行)》規定,校外培訓機構的舉辦者,應當是國家機構以外的法人或自然人。中小學校不得舉辦或參與舉辦校外培訓機構。校外培訓機構應當根據所開設培訓項目及規模,配備結構合理、數量充足、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其中專職教師不得少于教師總數的三分之一,單個教學場所或教學點的專職教師不得少于3人。校外培訓機構不得聘用中小學在職教師。此外,標準還對培訓機構的名稱、章程、組織機構、辦學投入、辦法場所、培訓活動進行了具體規定。
福建:出臺關愛留守兒童新規
福建省人民政府近日通過《福建省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辦法》,并于12月1日正式施行。其中規定,父母外出后應當定期與受委托監護人、農村留守兒童就讀的學校或者幼兒園溝通聯系,及時了解農村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學習情況,每月至少兩次通過電話或者視頻與孩子聯系,每半年至少看望一次。辦法要求:中小學校、幼兒園應當建立就讀農村留守兒童檔案;要推動縣級以上工會、共青團、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假期日間照料、課后輔導、心理疏導等關愛服務。
上海:加強行規教育和家教指導
10月26日,以“示范引領 合力育人”為主題的上海市行為規范示范校、家庭教育示范校展示交流會在上海市松江區第一中學舉行,旨在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行為規范,通過家庭教育指導推進家校協同育人。根據上海市教委的相關通知,從2017年起,上海市開展新一輪市行為規范示范校評審。通過學校自愿申報,逐層評審,共有429所學校榮獲新一輪上海市中小學(含中等職業學校)行為規范示范校,占全市中小學(含中等職業學校)總數的25%。
陜西西安:學校應定期進行校舍室內空氣檢測
陜西省西安市教育局日前就加強學校空氣質量監測和管理工作提出,學校應定期進行校舍室內空氣檢測。各學校在新建、改擴建、新裝修項目竣工后,應在教學用具、課桌椅等就位后,在模擬使用情況的條件下,委托具有相關資質的檢測機構,對相關校舍室內空氣質量檢測驗收,符合《室內空氣質量標準》方可投入使用。各學校在實施空氣質量檢測驗收前,應邀請家長代表和教職工代表組成監督小組,共同全過程參與檢測機構選定、樣品選定等檢測,檢測不合格的項目不得投入使用。
湖北:發布普通高中課程實施指導意見
湖北省教育廳近日發布《湖北省發布普通高中2018級學生課程實施指導意見》,對普通高中課程開設、課程選修和學分制改革進行指導,其中,高中3年須達到144學分方可畢業,社會實踐、課題研究、項目設計、黨團活動、志愿服務等成高中生的必修課。高中生可按興趣選擇選修課程;高中3年至少完成2個課題研究;選課走班原則上高二開始進行。《意見》中,鼓勵學校根據實際情況,提供更加靈活的課程方案供學生選擇。一個模塊3年中可以重復開設;每學科每學段可以開設多個選修模塊;部分課程可以跨時段選課;允許特殊原因的學生跨年級選課。選課走班原則上高二上期開始進行。而學生修習的學分由學校認定,學生完成相應課程規定課時的學習并考試(考核)合格,即可獲得相應的學分。
寧夏:出臺幼兒創新素養指導意見
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近日印發《寧夏回族自治區推進幼兒園創新素養教育指導意見》,要求教師轉變角色,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鼓勵幼兒奇思異想,記錄幼兒的創新行為,不隨意打擾或打斷幼兒游戲活動。意見提出,幼兒園園長應推進有助于創新素養教育的幼兒園管理制度,彈性安排活動時間,營造鼓勵創新的文化氛圍,并挖掘教師長處,鼓勵教師從擅長的領域入手,大膽嘗試,為教師的教學創新提供條件,鼓勵教師從激勵保護幼兒的好奇心、想象力和興趣愛好出發開展游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