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娜
摘 要:伴隨著經濟全球化水平的發展,英語這門語言依然是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工具,我國對英語翻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語翻譯并不是對語言進行轉換,而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轉換語言代碼。受到各個國家文化差異和宗教等方面的差異,研究跨文化視角轉換在英語翻譯實踐工作尤其重要。
關鍵詞:英語翻譯;跨文化視角;翻譯技巧
跨文化視角下,研究科學的英語翻譯是和經濟全球化背景相適應的表現。長期以來,我國一直重視跨文化視角轉換在英語翻譯實踐中的研究,而本文也以中英翻譯為基礎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英語翻譯的技巧。
一、跨文化視角英語翻譯中轉換內容概述
語言在文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不僅會受文化影響,還體現著不同民族的文化。受到文化和語言之間關系的影響,在進行英語翻譯時必須結合文化背景,充分考慮到文化差異。英語翻譯最重要的受眾群體就是讀者,在進行翻譯時要站在讀者的角度出發,符合讀者的語言習慣和思維,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實現英語翻譯的價值。在進行翻譯實踐時,翻譯人員要考慮到英式文化,同時還要精準的傳遞所要表達的信息,用漢語習慣進行語序調整,使翻譯出來的文字符合漢語習慣,便于讀者理解。
二、中西文化差異
中西方文化差異表現在方方面面上,如宗教信仰,對顏色文化的認知,數字禁忌,姓名習慣等等,具體的分析如下所示。
(一)宗教信仰差異
宗教信仰本身也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歐洲、美洲和大洋洲主要信奉基督教,西亞、北非、南亞次大陸和東南亞主要信奉伊斯蘭教,各個宗教的信仰差異決定了忌諱的詞語不同,在翻譯時要格外注意。
(二)顏色文化差異
不同國家對顏色的認知也不同,在我國舉行婚禮以紅色為主,代表吉祥和喜慶,而白色則是喪事的代表,如老人去世。但西方國家的婚禮以白色為主,不同國家對顏色認知不同,翻譯過程中要格外注意。
(三)數字禁忌差異
除了顏色文化差異之外,數字在不同國家也有不同的寓意,數字“4”因為和“死”發音一致,所以成為了最忌諱的數字,而在西方國家,因為在“最后的晚餐”中,耶穌的第十三個門徒背叛了他,數字“13”意味背叛和謊言,在進行翻譯實踐中要盡可能避免使用這些數字,防止語義傳達錯誤。
(四)語言符號編碼
在英語中通常是名在前,姓在后,和我國的姓在前名在后完全想反,在翻譯實踐中要格外注意。
(五)思維方式不同
受到個人成長經歷和文化的差異,中西方人的思維方式存在很大差異,例如,在寫家庭住址時中國人習慣從大到小順序寫,而美國人則恰恰相反。在表述時間時,中國人習慣于年月日的順序,而美國人習慣于日月年的方式,這種思維差異決定著翻譯者們要對某些方面加以注意。
三、跨文化視角下英語翻譯技巧
跨文化視角下,英語翻譯要科學使用方法,不能改變作者原意,同時還要符合讀者的思維方式,應用合適的英語翻譯技巧。
(一)直接翻譯
直譯法是最基礎的翻譯形式,在文章語境背景下盡可能和原文思想保持一致,在進行翻譯時要遵循忠于原文的原則。直接翻譯方法比較簡單,但是也容易出現語序和理解問題。
(二)意譯法
意譯法就是在了解文章思想前提下表述原文的大概意思,這種方法對翻譯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正確的理解文章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完整表述,是一種較少出現語言使用錯誤的有效方法。
(三)增減譯法
在翻譯時,英語文章中經常會缺失人物和背景,通過增譯法把人物指出,說明歷史故事和背景,如果讀者對文章某一部分不了解就要加以說明,就拿我國的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名言來說,西方國家的人大部分不知道孔子為何人,在翻譯時則要進行特別說明,這樣才能進行有效翻譯。由于漢語和英語邏輯不通,在一種語言中表達清楚,在另一種語言中很容易邏輯不通,這就需要增加一些句子或詞語以保障文章意思清晰。例如,對于“中國功夫最偉大的地方在于和平”的翻譯,其譯文為:The greatest merit Chinese kung fu is its pursuit of peace。其中功夫并不是和平,而其意思為練功夫不為動武、只為追求,所以在翻譯是要增加pursuit一次,這樣可以將譯文意思理順。
漢語文章中經常有大量的重復詞語,而英語的省略現象比較突出,這兩種語言的表達方式差異決定了進行翻譯時要合理使用減譯法,省略很多重復性詞語使文章更加精簡流暢。
(四)分合法
受到漢語和英語語言習慣的影響,為了更好的表達意思,就要合理運用分合法,在表達時合理切分或合并原文的詞語或句子。從句子運用習慣來看,漢語中通常習慣用中短句,而英語中多用長句,所以在英譯漢時要切換長句,在漢譯英時多使用短句。從段落來看,如果一個段落過長,則要分成多個短句。不管是分還是合都要體現重要的段落、句子和詞組,更好的把握文章思想。
(五)轉換法
在進行翻譯時要注意轉換詞性,英語中的名詞可以轉換為動詞,例如英語的名詞pride意思為榮譽,也可以轉換為動詞感到自豪,名詞carpet也可以轉換為動詞覆蓋,再如:“They are doubtful whether he can afford it.”可以翻譯為“他們懷疑他是否能擔負得起”。在原文中的“doubtful”本身是形容詞,但是翻譯時需要將其轉換為動詞,意思為“懷疑”。特別要注意的是,在翻譯過程中為了語法結構就要把漢語中副詞用英語其他詞性的詞來表達,這在翻譯中是一種應用比較廣泛的技巧,是形容詞和副詞的轉換。 最后,為了使文章顯得精簡,就要用在漢語或英語中比較容易被接受的詞語翻譯文章。
(六)運用合適選詞
在文章、段落和語境中,要選擇合適的詞語并落實到翻譯實踐當中,不同的詞語代表不同的意思,要結合翻譯的實際情況選擇和語境一致的詞語和意思,所以要確定合適的詞義和辨義。不管是漢語還是英語,很多詞語都有不同的意思,要結合不同的語境進行分析并選擇合適的意思。漢譯英和英譯漢是否準確,就要選擇合適的詞語和辨義,不過在進行翻譯實踐中要結合上下文進行。
對于英語和漢語的詞語來說,除了有表面意思和直接意思之外,還有更加深刻的引申義,所以在翻譯過程中不能以表面判斷某一詞語的意思,而是要結合上下文乃至整篇文章探討詞義。面對不同的語境,不同的詞語有不同的翻譯方法,要結合推理和邏輯以及掌握的常識判斷具體的意思。
(七)伸縮法
在進行翻譯實踐中,翻譯人員要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靈活使用引申義和修辭方法。在理解詞義時,要站在文章語境角度出發,詞語意義的伸縮性特點主要由人們對語言運用的靈活性決定。具體而言,詞語意義的延伸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把一般轉換為特殊,將抽象轉換成具體,將特殊變為一般,將具體為抽象,翻譯時要注重應用引申義。進行翻譯時,合理應用伸縮法要通過具體化與概括化兩種形式展開,具體化就是把原文中比較抽象的詞語轉換成具體的詞語。除此之外,英語的主要特征就是一詞多義,這一現實要求翻譯人員要掌握更多的詞匯,在了解表面意思之外還要了解引申義和其他用法,學會適當的伸縮原文。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翻譯實踐活動要注重對原文的理解,翻譯是不同文化之間交流的媒介,只有認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并掌握一定的翻譯技巧,充分尊重原文才能有最接近原意的翻譯作品。在跨文化背景下,要在翻譯中真正實現兩種語言的溝通和交流,推動世界各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真正實現翻譯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潘穎.淺析商標的中英文互譯[J].科技創新導報,2010(16).
[2]張志華.跨文化視角下商務英語翻譯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08:146-161.
[3]葛雅麗.跨文化視角下的英語翻譯策略[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3,02:7-9.
[4]高帆.英語習慣用語的差異性翻譯[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03).
[5]袁美琴.英漢思維差異表現及對英漢翻譯的影響[J].上海商學院學報.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