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亮
2018年9月,山東菏澤發生了小學生紅領巾印廣告事件。此事受到教育部批評。教育部辦公廳在此事發生后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堅決禁止任何形式的商業廣告、商業活動進入中小學和幼兒園。那么,引進社會資源開展社會實踐,和商業活動進入中小學該如何區分呢?此事引發了教育業內人士及社會人士的關注和思考。
案例回放
2018年9月,網上曝出山東菏澤開發區丹陽路小學的紅領巾上印有萬達廣場的宣傳廣告。此事曝光后備受社會關注。
事發后,菏澤市丹陽路小學校長被處以黨內嚴重警告處分。萬達商業管理集團解聘了菏澤萬達廣場管理公司總經理等3名主要責任人。
10月19日,菏澤市工商局在官網公示行政處罰書決定書稱:現查明,菏澤萬達廣場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為迎接菏澤萬達廣場2018年11月16日開業,經菏澤萬達廣場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原市場推廣副經理王某某授意,由菏澤萬達廣場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原市場推廣主管姜某與山東博奧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另案處理)員工宋某聯系后,以每條2元的價格定制了2000條紅領巾,以每頂5.45元的價格定制了2000頂小黃帽,廣告費用共計14900元。并分別在紅領巾、小黃帽上標注“菏澤萬達廣場11月16日盛大開業”等字樣及商標圖案進行宣傳,于2018年9月25日下午3時許,在菏澤開發區丹陽路小學舉辦的“交通安全進校園”活動中,將印有“菏澤萬達廣場11月16日盛大開業”等字樣及商標圖案的300條紅領巾、300頂小黃帽,由菏澤萬達廣場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原市場推廣主管姜某等人對活動現場的小學生進行了發放。
社會輿論對此認為:紅領巾代表國旗的一角,是愛國情懷的象征,萬達此次利用紅領巾做廣告已然造成了惡劣的影響,對于小學生的價值觀形成也造成了負面影響。《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旗、隊徽和紅領巾、隊干部標志制作和使用的若干規定》第十三條規定:“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旗、隊徽和紅領巾、隊干部標志及其圖案不得用于商標、商業廣告以及商業活動。”當事人在紅領巾和小黃帽上印制商業廣告并在校園內發放,不僅對學生的學習造成干擾,且嚴重影響了未成年人人生的價值取向和心理成長,損害了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其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三條、第九條、第十條、第三十九條的規定。
接到處罰通知后,萬達商管集團迅速做出回應:“集團下屬濟南區域菏澤萬達廣場管理公司在未經企業內部上級管理部門審批情況下,擅自印發一批帶有商業信息的紅領巾,造成不良影響。對此,我們深刻反省并向公眾誠摯致歉!事件發生后,萬達商管集團積極配合政府相關部門調查處置,并對相關責任人給予嚴肅處理:解除菏澤萬達廣場管理公司總經理等3名主要責任人勞動關系,對濟南區域總經理等3名上級管理人員和菏澤萬達廣場招商營運副總經理等5名相關責任人,給予取消年終晉級資格和扣除崗位工資的處罰。萬達商管集團將深刻汲取事件教訓,要求各地萬達廣場全面加強對員工的教育培訓,全面從嚴審核營銷活動,全面規范管理商業推廣活動。”
教育部:全面排查
教育部隨后緊急下發《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嚴禁商業廣告、商業活動進入中小學校和幼兒園的緊急通知》(教基廳函〔2018〕77號),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立即組織力量對區域內中小學校、幼兒園開展一次全面檢查,重點排查在中小學校、幼兒園開展商業廣告活動,或利用中小學生和幼兒的教材、教輔材料、練習冊、文具、教具、校服及校車等發布或者變相發布廣告等行為,要特別關注有無將紅領巾及其名義用于商標、商業廣告以及商業活動。各類“進校園”活動如有夾帶商業活動等問題,堅決杜絕任何商業行為侵蝕校園。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各類“進校園”活動備案審核制度。對于各類進入校園或組織中小學生、在園幼兒參加的活動,由縣級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門進行審批,實行備案管理。對于經審批進入校園或組織中小學生、在園幼兒參加的活動,縣級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要明確責任人負責全程監管,一經發現與審批備案情況不符,或存在發布或變相發布商業廣告的行為,要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第一時間報告縣級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門。
教育部要求:“進校園”活動必須堅持公益性原則。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健全日常監管制度,切實減少與學校教書育人無關的各類活動。經批準同意進入校園的各類教育活動,必須堅持公益性原則,不得干擾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不得給學校和師生增加額外負擔。學校要堅決抵制各類利用中小學生和幼兒的教材、教輔材料、練習冊、文具、教具、校服及校車等發布或者變相發布廣告等行為。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會同相關部門,嚴格按照廣告法等相關法律規定,杜絕企業以任何形式發布不利于中小學生和幼兒身心健康的商業廣告,對違規在校園進行商業宣傳活動,給學校、教師和學生攤派任何購買、銷售任務,給學校、教師、學生分發帶有商業廣告的物品等行為進行嚴肅查處。
教育部要求各地將貫徹落實情況及時報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各省教育部門迅速轉發了《通知》的相關內容。在湖南省轉發的文件中明確提出:要嚴格審批“進校園”活動,各市縣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減少與教書育人無關的各類活動,各類“進校園”活動必須堅持公益性原則;堅決抵制利用中小學生和幼兒教輔材料、練習冊、文具及校車等發布或變相發布廣告的行為。
社會實踐活動應有章法
2018年10月19日,廣州一所小學的學生家長看到教師介紹某種金融產品,感到很意外:商品為什么可以進校園?這位家長向當地媒體反映:教師在介紹商品的時候,把家長“自愿購買”這一“重要的事情”連講3遍。該家長表示,對此做法完全不能接受。對于校園里的涉品牌實踐活動,廣州的中小學教師則建議家長不要太緊張。有學校校長表示,教育是立體式的,讓學生參與校內外的活動,是融合教育的出發點,家長不必太緊張。
在校方看來,區分商業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要看安排活動是否與學校特色關系密切。一位小學校長表示:“校方一般從以下幾點去策劃安排活動:一是與學校特色關系密切;二是沒有商業因素或商業與教育匹配;三是若由社會機構承辦,最好能與教育行政部門聯合舉辦,得到上級認可,也較有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