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剛
摘要: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水平的質量提升,關鍵在于指導教師能力素養的高低。綜合實踐活動融入項目學習,對課程的實施在有關層面有更好的操作性和實效性。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需要具有項目學習的理論和實踐素養,來推動課程高水平實施。
關鍵詞:項目學習;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能力提升;策略探究
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過程中,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的能力素養決定著課程實施的質量。將項目學習作為一種方式或者方法引進綜合實踐活動,能優化活動設計,使得活動更有有效性、實效性,為學生的發展開辟了面向生活、面向社會的廣闊空間。但對指導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指導教師具備關于項目學習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方略。教師進行項目學習的教學指導中,要積極探索項目學習的指導流程與教學策略,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和實施水平。那么,實施基于項目學習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相關指導教師應具有怎樣的能力素養,并如何培養呢?
培養組織力,明晰學習環節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項目學習模式,包括選定項目、制定計劃、活動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和活動評價五大環節。筆者覺得就是定項目、明要求、深探究、出成果、作評價(展示)。比如筆者所在學校之前開展的心愿兌換助圓夢活動,將少先隊活動與綜合實踐活動相融。現在看來,這里面就體現出項目學習的元素。我們就這次活動的主題和內容開發出相關的一個個小的項目學習活動。學生帶著明確的項目任務,制訂項目計劃,開展探究實踐活動,最后進行交流展示與評價活動。一是設計樂樂儲蓄卡,學生自主到銀行跟工作人員學習儲蓄卡操作,制作儲蓄卡;二是學習設計虛擬貨幣樂樂豆和悠悠幣;三是學習布置學校的心愿超市,學生走進外面的超市進行實體考察,學習超市的貨架擺放、宣傳海報設計、超市文化布置等。
培養洞察力,提升內容適切性
綜合實踐活動的選題怎樣做到適切。一是要著眼于學生的興趣所在。興趣是發動機,有了對所探究項目的興趣,學生才會樂于參與,積極探究。二是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情境。綜合實踐活動不是讓學生寫想象作文,是要讓學生在真實可感的生活情境中去融入自然、探索社會、認識自我,在真實的生活中學會學習、學會交往、學會改變。三是要把握項目設計的難度系數。設計項目的主題及內容應把握好每一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教師要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學生,讓學生“能做”。其中,“能做”是針對設計而言,從理論上說:一是項目任務的設計要針對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二是項目任務應為綜合性的;三是項目設計要以各學段、各年級各學科學生學習的知能水平為基礎,這是自主學習的起點。
有論文寫項目學習要從課程標準出發,設計量規,應該也是這個意思。《當“聲音偵探”,做“樂器工匠”》就是一個很好的項目學習案例:學生在完成設計樂器的任務過程,就是獲得科學學科中關于本年級“聲音”學科知識的理解、運用并掌握技能的過程。學生在完成制作樂器的任務中,真正懂得了聲音的產生原理、音調的高低與振動的頻率有關、音量的強弱與振幅的大小有關。這些就是學科知識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提升輔助力做學生學習支架
學生只有會做了,才能進行自主學習。教師要為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提供學習支架。學習的支架就是能激發、維持、促進、提升學生學習過程與學習品質的一系列方法和路徑。比如,范例支架、作業單支架、方法支架、材料支架、思維支架等,學習支架就好比我們建房子時搭建的腳手架,教師把腳手架搭建好,幫助學生建構高樓。
作業單支架:將課內和課外相結合 作業單評價標準:能夠有條理地完成觀察過程,能夠耐心觀察現象,并能對現象分析,有針對性地觀察植物,對以前搜集到的信息進行驗證。作業單是學生學習、探究和記錄的有效載體。
明確的評價標準:激發、維持學習過程 比如《當“聲音偵探”,做“樂器工匠”》這個項目學習活動,關于項目評分的標準中,有關于匯報交流演示內容的三個問題,也就是明確要求。學生在設計樂器的過程中,會面對許多次嘗試后的失敗;這三個問題是要求,也是維持創作的支撐;如果完成了這三個問題的解答,就標志著這件樂器設計制作的成功。
開設工作坊:項目研究的學術支持 比如“橋”項目學習中,可開展“如何測量徒步速度”“怎樣制作電子PPT”等工作坊,還可邀請旅游公司、演講專業人士進行指導。
精神支架:項目實施的驅動力 工人在建筑高樓的過程中只有材料和技術是不行的,還必須要有內驅力的激發與維持,需要來自家人、企業的精神鼓舞,才會勇于戰勝遇到的一個個困難,堅定目標不放棄,直至順利完成目標和任務。同樣,綜合實踐活動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家長的支持作用不可忽視。
基于項目學習的綜合實踐活動中,指導教師能力的提升需要學校或區域層面加強培訓與指導,激發教師內驅力,促使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反思,不斷提升課程實施的本領。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景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