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文婷
一、引言
在全球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當下,跨境電子商務以互聯網為依托,迅速發展。根據《中國跨境電商零售行業市場行情動態及未來發展趨勢報告》,我國2016 年出口總額為 5.5 萬億元,占跨境電商總額近九成。B2B 模式是出口電商的主導,2016 年總額達 4.5 萬億元,因為其單次交易規模較大。總體來看,跨境電商的四個子市場增速都在 20%以上,均處于高速擴張階段,發展潛力巨大,成為我國經濟的“新增長點”和對外貿易的新動力。然而,跨境電商人才良莠不齊,導致企業需求和市場供給不匹配,成為制約跨境電商行業發展的新壁壘,同時,教育部在2016年出臺《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職業教育提出了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改革發展目標,強調職業教育要根據產業發展和崗位需求動態調整專業設置,培養符合產業需求的人才。因此,通過對跨境電商教育現狀的分析,找到當前制約跨境電商發展的瓶頸,有利于實現滿足跨境電商對電商人才的需求,最終使得跨境電商行業良性發展
二、S-OJT概念
S-JOT是由羅納德·雅伊各布斯在1980年提出關于在崗培訓(structured on-the-job training)的理念。他要求有經驗的培訓采用結構化的方式系統傳授知識,使得學習者迅速獲得該職位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該系統在崗培訓主要包含六個步驟:①有計劃的流程(包括設計流程及實施步驟);②有經驗的工作人;③具備學習能力和做好準備工作的學員;④明確的任務分配;⑤實際操作的場景;⑥經驗反思。
而在跨境教育中,S-OJT(Structured On-the Job Training)是指有計劃地將學生技能提升和工作結合起來的一種系統培訓方式。具體而言,就是要針對工作崗位技能要求,通過有計劃的設計,合理利用各種資源,由老師在工作現場或者與工作現場相似的環境中,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培訓的一個過程。
在跨境教育中運用該模式,有利于解決當前跨境教育的主要問題。首先,有計劃的流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一定程度可以減輕學習的功利性,擴大知識的積累。其次S-OJT 強調將工作任務進行分析,針對不同的任務進行不同的培訓方式,可以避免教學模式的單一性;最后,S-OJT 重視有實際經驗的培訓師隊伍,可解決師資薄弱問題。因此,在跨境教育中應用 S-OJT 有很強的可行性。總體來說,S-OJT 可以解決教學體系的單一、知識積累的薄弱,實際使用的局限性和目標體系的功利性。
三、高等院校培養跨境電商人才的現狀
(一)職業能力薄弱
當前跨境電商人才需求和市場現狀不匹配,例如里巴巴、敦煌網、阿里巴巴速賣通等外貿批發平臺對于從業人員的英語要求都比較高,賣家的后臺操作雖然有中文頁面,但是產品描述,頁面詳情,關鍵詞:的設置都需要英語,甚至有些需要俄語或者巴西語。而國際電商平臺例如Amazon和ebay等都是全英文操作,當前從業人員部分英語水平一般,導致工作效率低。
其次,從業人員需要了解國際貿易、物流、電子商務等方面的知識。還有對產品線的分析,外貿電子商務主要是針對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法國等電子商務比較成熟的國家,什么產品適合通過外貿電子商務銷售需要進行市場調研、定位分析。
最后,從業人員還需要有一定的電子商務技能處理能力,包括產品照片的拍攝與處理、商務網頁的編輯與美化、網絡營銷與推廣等。
(二)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師資力量匱乏
新業態、新工藝、新技術要求職業院校教師除了具備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外,還必須具備實踐經驗和技能。但根據對浙江省職業院校教師隊伍的調查顯示,從事跨境電商專業教學的師資力量嚴重不足。首先,教師的專業能力、實踐經驗和經歷準備不足。擔任跨境電商教學的專業教師主要是英語教育、商務英語、電子商務和國際貿易專業畢業, 缺乏跨境電商企業工作經驗,只有7%的專業教師有過行業工作經歷,不足30%的專業教師有企業實踐經驗,參加企業實踐平均時間也只有1個月左右。其次,師資數量不足。跨境電商教學強調實踐能力的培養, 以模擬或真實的項目教學為主,需要教師帶領學生團隊緊跟行業與市場的發展,開展店鋪運營,做產品分析、店鋪營銷,工作量大,學校對項目運營教師的配備嚴重不足。
(三)從業人員實際操作能力薄弱
在傳統的教育中,側重于知識的積累,而在跨境教育中,合作與溝通能力、組織與協調能力是所有企業都看重的;其次是創新能力,占85.66%;學習能力與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位列第三,占71.43%。在這些職業素質中,專業理論水平被排到了最后,說明企業對理論水平的高低不是很看重。
而當前,創新和實際操作能力缺乏培養,同時對于學生人際交往和公關能力培養也有所欠缺。
四、提高跨境電商教育的對策
(一)提高職業能力
在高校相關專業建設的過程中,要將“專業與產業、行業、崗位對接,培養產業發展所需的人才”作為人才培養的基本思路。因此,要從對產業、行業的調研入手,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向以及定位,并且及時反映本學科領域的最新成果和崗位需求,重點強化學生的職業技能、職業適應性和綜合素質。通過開設綜合性、應用性、實踐性、創新性課程,加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應用性和實踐性。
跨境電商人才應該具備扎實的國際貿易知識,熟練掌握電子商務技能,通曉電子商務平臺操作,能熟練運用英語和電腦網絡等工具進行市場開拓,能在集團企業、中小企業及事業單位從事網絡營銷、電子商務、國際貿易、跨境電子商務、網絡營銷策劃、網站管理與維護等崗位的工作。
(二)加強校企合作,提高師資實力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該積極尋求與企業的合作,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課程標準、共同建設課程資源、共同組建雙師團隊、共同建設實踐基地、共同推進就業,通過“六輪驅動”來推動專業建設。例如,跟阿里巴巴速賣通、eaby、敦煌網等企業開展合作。
同時,培養校內專職教師。通過根據國家對職業院校教師企業實踐的要求,到專業對口的企業掛職鍛煉。其次參加行業企業各類提升職業能力的培訓,如阿里巴巴、速賣通、敦煌網等各大跨境電商平臺的操作技能課程、全國跨境電商師資培訓班等,除了掌握行業的新技能外,還可掌握行業最新發展動向。三是與學生共同完成項目。專任教師積極參與校企合作項目,在企業導師的指導下,帶領學生一起參加實戰。
(三)拓展實踐平臺,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實踐平臺對學生來說是將所學知識加以鞏固運用的地方,實踐平臺的搭建能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因此,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充分重視實踐平臺的建設,通過速賣通、敦煌網、西狗茂等平臺開展跨境電商實訓, 讓學生經歷從選品, 定價, 開店, 推廣、進貨、執行訂單、售后這一流程, 其實就是讓大學生進行微創業的一次試探。加深學生對于跨境平臺的操作技能的熟練,勝任在跨境電商平臺上的中小企業崗位需求, 既有專業知識也具備平臺操作經驗, 實現與企業的無縫對接。為外貿企業提供寶貝詳情頁制作、直通車、鉆石展位圖制作等服務。通過一系列的實訓, 讓學生熟練掌握各項技能,為今后獨立運行跨境電商項目打下堅實的實踐基礎。
參考文獻:
[1]羅納德,杰克斯(2003). 員工崗位培訓手冊:致勝培訓秘訣.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2]查建中.關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討論中若干名詞術語的思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6):6-11,72.
[3]中國跨境電商人才研究報告[EB/OL].http://b2b.toocle.com/detail--6254680.html.
[4]王博.談應用技術型本科與高職教育間的功能定位區分[ 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4):29-33.
[5]陳竹韻.基于杭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高職外貿人才培養方案研究[J].學周刊,2016(13):31-33.
[6]謝景波.跨境電子商務人才需求與培養探析——以中職外貿專業背景下人才培養為例[J].職業,2015(15):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