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露詩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學院
全球化視野下,我國教育國際化進程也日益加快,《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指出,要“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交流與合作,提高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借鑒國際上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經驗”,“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而中外合作辦學,作為國內高校學習國際先進教育理念與教育經驗的載體,對拓寬人才培養途徑,促進教育對外開放發揮了極大的積極作用。
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后期,發展迅猛,根據統計數據可知,2016年浙江省具有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高職院校為21所,共承擔50項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年招生規模達4750人[1]。高職院校中外合作項目豐富了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內涵,提高了高職學生的國際化,但是隨著實踐的不斷深化發展,中外合作辦學也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學生學業質量難以保證,并亟待尋找到有效解決的途徑與對策。
國內學術界早已察覺到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中學生學習質量低下的現狀,他們通過現狀、原因的分析,致力于提出相應的對策,以解決目前的困境與挑戰。目前研究中主要集中以下幾個方面:從學生綜合素質角度切入,通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水平,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專業的學習興趣,調整學習態度的目的;從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入手,幫助學生理清價值取向,澄清三觀,堅定學生的專業發展目標,從而產生較強的動力與推力;從學生管理方面,優化學生管理隊伍,外方教育管理理念本土化與人本化相結合,調整教學管理理念使之更貼合中國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從中外合作辦學相關政策角度切入,關注現有的政策的不足導致中外合作辦學的缺陷,或者是對于未來辦學政策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從現有的研究來看,針對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學生學業困難橫在逐漸成熟,但是主要的研究還是集中在現狀、學生管理、教育管理等方面,缺乏對于應對這種困難和挑戰系統、全面的思考,并且大多數研究停留在理論論述層面,具有較強的針對性的實證研究仍然十分欠缺。
本課題的主要從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學生學業困難調查入手,通過分析原因,結合中外合作辦學的學生特點和辦學環境,提出相對應的對策建議。基于此,本課題研究的基本思路具體如下:
通過問卷調查、學生座談以及對班主任、專業任課教師、輔導員的訪談了解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學生的學業現狀。首先,通過教科辦可以搜集到包括現階段中外合作辦學的因學業困難而導致的退學人數;截止到調查為止,各個中外合作班級收到學業預警人數;各門課程(包括專業課程、英語強化課程)的考勤情況等具體的數據,有利于我們更加準確地了解中外合作辦學學生學業困難的具體情況。同時,通過對學生管理隊伍的訪談,可以了解到學生在校期間學風學紀表現、日常行為規范以及生涯發展自我規劃、自我約束性與學習積極性等,便于深入了解學生真實想法,分析造成學業困難的深層次原因。最后通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與訪談,更加直接接觸到學生對于所處的中外合作辦學專業的看法,如專業滿意度、就業前景規劃、學業發展目標等。通過以上三者的調查分析,有助于我們全面、準確地了解到現階段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學生的學業現狀以及產生的問題。
產生以上困難的原因不會是單方面的,是由多方面的矛盾沖突產生的。根據一系列的數據、調查群體訪談以及對于參考文獻的分析后,我們可以初步得出以下幾對沖突是造成學生學業困難的主要原因。
首先,薄弱的學習基礎與雙重的學業負擔。由于高額的學費負擔,近年來的持續擴招,中外合作辦學學生的招生門檻本身較普通專業更低,學生學習基礎薄弱、學習態度學習習慣都不理想[2],但是中外合作項目不僅要求學生學習專業課程,對英語學習也有較強的要求,部分專業課程為全英文教學。課業沉重的負擔加深了學生對于學習的厭惡與回避,是造成學生學業困難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其次,學生脆弱的自我約束性與外方教師放任的教學管理理念。根據了解,外方教師重視學生的學習自覺性,更加喜歡以啟發的方式教學學生,因此未將考勤作為期末考試的評分標準,對于遲到、曠課的現象也不會及時制止或作出相關的措施進行引導,讓被課堂紀律約束習慣的中方學生水土不服,而外教放任的態度更是讓學生將原本重要的課程視為可有可無,缺勤現象非常普遍。
最后,學生的原有思想觀念與外方教師的文化沖擊。學生直接接觸外方教師、教材,受到的文化沖擊更為劇烈,同時中外合作項目的學生本身家境較好,擁有較多的社會資源,因此學生的價值取向、思想觀念更加活躍且多元化。
根據中外合作學生的特點、中外合作辦學的環境以及上文中所提到的導致學生學業不良的具體原因,本課題將以金華某高職院校為例,結合實證研究,聯系學生、學生家長、中外方院校四方主體,致力于構建圍繞提高學習興趣、強化教學管理體系、澄清學生價值取向三方面的全面系統育人體系,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