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川琪
貴州省安順市第一幼兒園
幼兒園教育的“小學化”現象,主要指的是在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實施中忽略了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以及學習認知特點,反而按照小學教學目標與要求展開教學活動,具體表現在教育內容小學化、教育方式小學化這兩個方面。幼兒園教育工作出現這一現象是一種功利性的教育現象,沒有意識到幼兒教育對于學生動手、思維以及創新能力發展的重要性,不利于幼兒的健康發展。
在教育工作不斷深入與發展的過程中,我國教育的重心也開始發生變化,逐漸開始轉向了小學教育,社會公眾也都覺得小學是基礎教育階段,對于學生今后的升學有著較為顯著的影響。為此,部分小學開始抬高入學門檻,設立出幼考招生制度,考試內容和小學十分接近,在這種情況下,迫于升學壓力,幼兒園也就不得不展開“小學化”教學工作。
在傳統教育理念影響之下,幼師以及家長都覺得幼兒在學習過程中應該要掌握系統知識,希望他們在幼兒階段就能夠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這樣才能贏在起跑線上。在這種教育理念之下,他們也就很容易忽視幼兒的身心發展需求,更甚者還會督促幼兒提前學習小學語數英等課程,在這種現狀下,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也就變得越發的嚴重。
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我國教育工作者的待遇雖然有了明顯的提升,可是相對而言整體水平與待遇還是較低的,在這種情況下幼師教學積極性不僅不高,幼師專業素質也體現出了參差不齊的情況,從而也就無法保障教育行為的合理性與針對性。比如說,部分幼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真正地認識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很容易會屈服于家長的要求,將小學教學內容與方式應用到幼兒身上,最終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也就越發的嚴重。
要想有效地治理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政府部門首先一定要加大對幼兒教育事業的監管,對幼兒園是否有真正落實《關于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意見》《幼兒園管理條例》《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等法律情況進行監督和管理,積極構建出科學的發展導向以及具有較強操作性的評價方案,這樣就能對幼兒園的整個教育質量進行考核與評價,避免幼兒園教育工作出現“小學化”現象。另外,借助于有效的監督與管理還能對幼兒教育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進一步明確,從而也就能夠進一步提高幼兒園教育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要想治理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正確的思想理念也是其中的關鍵。為此,幼兒園教師以及家長都應該要樹立起正確的教育理念,改變傳統的幼兒教育理念,結合幼兒身心發展需求來開展幼兒園教育,在教育過程中加強對幼兒學習特點的研究與分析,以此來更好地明確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工作的差異性,之后再制定出具體的幼兒園教育方案,確保教育方案是符合幼兒身心發展需求的。除此之外,幼兒教師在開展幼兒教學活動的時候,還需要對幼兒園先進的教學理念進行整合,盡可能改變傳統“填鴨式”“一言堂”的教學手段,結合幼兒身心發展需求來選擇以游戲為主的教學活動,這樣才能真正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與需求,從而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促使幼兒各方面都能得以發展。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要想得以有效的治理,除了上述兩點之外,還需要盡可能提高幼師專業素養。如果幼兒教師本身的專業素養有待提升的話,也就很容易會出現教學方式單一、教育理念落后等情況,進而也會出現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為此,幼兒園一定要提高幼兒教師的準入門檻,嚴把素養與能力關,這樣才能真正保障幼師具備專業化的理論知識以及教學實踐能力,從而真正打造出一批優質的幼兒園教師隊伍。最后,幼兒園在開展教育活動之前,還需要對幼兒園教師加強入職培訓教育,讓其能夠在這一學習過程中掌握最新的教學方式,進一步提高幼兒園教學質量,有效地治理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而幼兒則能夠在這一過程中得到真正的發展和進步。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深化的環境下,幼兒教育工作“小學化”現象在短期內依然還是常見現象,而要想有效地改善這一現象,還是要從其成因著手進行針對性的處理,以此來形成各方通力合作的局面,從而不斷改善幼兒園教學方式,真正促使幼兒身心得以健康和諧發展,將科學的幼兒園教育理念有效地落實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