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榮華
中國人民銀行清水河縣支行
本文作者以內蒙古自治區某貧困縣貧困原因為例進行分析,究其原因:這一少部分人有的先天智障殘疾,嚴重的生活不能自理;有的懶惰不思進取,整體不務正業;有的子女多負擔重,整天勤勤懇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土地上靠傳統的耕作方式日子越來越難;部分人供給大中專學生,給兒女買房婚嫁,將家中積蓄基本花盡。調查中,還有一重要因素致使貧困,村民整體文化偏低,思想見識相對封閉,思想覺悟略有偏差,在面對集體利益之爭時,互不相讓,嚴重缺乏共同致富的理念,致使許多扶貧政策難以落實。
隨著“嚴監管”的趨勢逐漸加強,金融機構慎貸意識顯著提高。貧困戶一般在經濟和社會領悟均處于弱勢,其共同特點為勞動能力差、思想封閉、文化水平低,所以增加收入的能力非常有限,金融機構在工作實踐中認為扶貧方面的貸款其風險高于其他貸款。金融機構在面對自身經營發展的同時還面臨政治政策的引導,所以金融扶貧工作處于兩難境遇。
通過了解,在農村市場上形成的不良貸款大部分是多年來政府倡導的特色種養植貸款,也不乏還存在大量的農戶有錢不還、故意逃廢金融機構債務等,極大地破壞了農村的信用環境。貧困戶目前對于各單位、社會公益方面的資助已經形成了惰性,依靠別人救濟的心理日漸嚴重,對于銀行發放的貸款更是認識有誤,存在“錢是國家,不還也沒關系的”、等錯誤思想。這種情況下,扶貧貸款最終會變成扶貧資金,大大加劇了金融機構扶貧工作的難度。
金融機構首先考慮的是自身經營和發展情況,通過向地方農村信用社了解,在扶貧工作中,金融機構在與當地政府溝通時存在著一定的困難。所以,在現有體制下,必須發揮好當地人民銀行和地方金融辦的職能,重點是解決金融辦管理弱化的問題。同時應加大工作力度,銀政聯合繼續推進農村信用評級授信工作。
通過當前工作情況研究,如何能夠精準判斷出貧困戶的致貧原因至關重要,對于應賭博、不良嗜好造成貧困的金融機構有權利不予支持,對于因子女上學、看病就醫致貧的應當積極支持。如果可以準確分析出貧困戶情況,金融機構發放貸款就有所保障,因為貸款能否按期收回是金融機構第一考慮的事項。此項工作應由政府做細做實,這樣,金融機構放貸積極性將會大大提高。
因金融扶機構特殊性,政府應承擔一定風險。一是加快縣域風險補償基金的落實,解決好地方金融機構的后顧之憂。二是人民銀行做好支農、扶貧再貸款等宣布和政策解釋工作。引導好涉農機構對于再貸款的使用效率。
信用惡化在一定區域內有一定的傳染性,當前,現在地方法人金融機構不良貸款清收難度較大,有一重要原因就是部分人抱著僥幸心理,完全將個人信用置之度外。所以,必須狠抓不良貸款清收工作,利用好司法程序對賴賬戶展開強力的依法清收,對當地影響比較惡劣的典型要采取依法拘留、張貼黑名單的方式進行打擊,形成強大的震懾效應,促進農戶之間樹立借款必還的誠信意識。二是繼續加強征信知識宣傳力度,逐步完善不良信用記錄的的懲戒力度。可通過典型案例、反面教育等方式讓農村居民快速接受,吸取教訓。
扶貧工作是黨和國家站在歷史發展的角度對中國貧富差距加大的背景下做出的重大歷史決策,扶貧工作與鄉村振興發展前赴后繼、一脈相承。金融機構雖然更多的考慮自身盈利情況,但是應該提高整體政治站位,站在全社會的角度認識金融扶貧工作,在保障風險的前提下,應將扶貧工作作為機構全年的重點工作開展,上下同心,共同發力,百分百落實好各項政策的同時,要創新工作方法,因地制宜做好本地區的金融扶貧工作,最終形成良好的社會口碑,對于今后自身發展也有著一定的社會基礎,所以,金融扶貧與自身發展相輔相成,不存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