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亞琳 張馨月 薛曉紅
(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乳腺科,上海 200437 )
漿細胞性乳腺炎是以乳腺導管擴張、漿細胞浸潤為病變基礎的慢性非細菌性乳腺炎癥性疾病。西醫又稱為“乳腺導管擴張綜合征”“閉塞性乳腺炎”或“非哺乳期乳腺炎”,中醫稱為“粉刺性乳癰”。臨床上以女性多見,而男性較為罕見。目前國內外文獻對男性漿細胞性乳腺炎的報道較少,由于該病例較少,故治療方案主要依靠經驗,推薦手術及西藥治療。導師薛曉紅教授曾治療幾例男性漿細胞性乳腺炎,取得顯著療效,現擇1例報道如下:
患者,男,45歲。2016年3月15日初診。
主訴:發現左乳腫痛十天余。患者3月初發現左乳房疼痛,至當地醫院就診,查乳腺彩超提示:左側乳頭周圍見大小約22mm×20mm無回聲結節,邊界不清,內部血流信號較豐富;診斷為乳腺結節(BR-RADS 3-4A),穿刺病理提示:漿細胞性乳腺炎;診斷為漿細胞性乳腺炎,予以抗生素治療,未見好轉。遂至我科就診。既往體健,無外傷史,家族無乳腺疾病史,吸煙十余年。刻下:左乳腫痛,夜寐安,胃納可,二便調,平素急躁易怒,畏寒怕冷。舌淡苔白膩,舌體胖嫩,脈沉細。查體:雙乳對稱,左乳頭凹陷,皮膚不紅,無乳頭溢液。左乳暈可捫及范圍約為3cm×2cm腫塊,質地較韌,邊界不清,表面不光滑,壓痛明顯,與皮膚胸肌無粘連。右乳房正常。西醫診為左側漿細胞乳腺炎。中醫診為粉刺性乳癰(陽虛痰凝證),治以溫陽通絡、化痰散結。方選陽和湯加減治療。處方:
炙麻黃6g,鹿角片10g,炮姜炭3g,肉桂3g,炒芥子12g,熟地12g,陳皮12g,青皮12g,絲瓜絡18g,皂角刺12g,桔梗6g,白芷9g,柴胡9g,炒谷芽30g,炒麥芽30g,茶樹根30g,焦山楂30g。服14劑,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同時對患側乳房局部予以粗針穿刺抽膿,抽出血性膿液約1.5mL。
3月29日二診:患者左乳腫塊變軟,自訴易怒減少,無其他不適。查體:左乳暈腫塊較前縮小,表皮不紅,乳暈區可捫及波動感,壓痛明顯。處理:在波動感明顯處,予以微創小切口切開排膿,同時用無齒鑷搔刮,排盡膿液,再調整中藥。上方去皂角刺、桔梗、白芷,加黃芪15g、當歸9g。繼服14劑。囑患者每日無菌換藥,排出膿液。
4月12日三診:患者左乳腫痛不明顯,自訴近二日家中換藥未能排出膿液,余無不適。查體:左乳暈區切口基本愈合,皮膚不紅,未捫及明顯腫塊。調整中藥,上方去柴胡、黃芪、當歸,繼服14劑。
4月28日四診:患者左乳無疼痛及其他不適。查體:左乳切口已愈合,腫塊消退。守上方繼服28劑,鞏固治療。
治療結束后復診無任何不適,乳房切口已消失,無紅腫疼痛。1年后電話隨訪,未再復發。
按語:本案男性患者年逾不惑,命門之火漸衰,故腎陽虛衰,不能抵御陰寒,寒從中生,則出現畏寒怕冷。陽虛營血不足,加之肝氣郁滯,肝經不暢,寒痰瘀內聚成塊則乳房局部腫勢彌漫,皮色不變。寒痰濕內生,水濕不化則全身體胖,舌淡胖苔白膩,脈沉細,辨證為陽虛痰凝證,治以溫陽通絡、化痰散結為主。初診方中鹿角片溫腎陽;熟地補營血;炮姜炭、肉桂溫陽散寒,溫經通脈;白芥子消痰散結;麻黃調血脈,通腠理,諸藥合用,使陽虛得補,營血得充,寒凝痰滯得消。再配伍陳皮、青皮、絲瓜絡、柴胡等理氣通絡之品,全方具有溫陽通絡、化痰散結之功。再結合本病具有導管擴張,乳頭溢液,面部油脂分泌較多等特點配伍經驗用藥炒谷芽、炒麥芽、焦山楂、茶樹根。初診時患者處于腫塊階段,腫塊明顯配伍皂角刺、桔梗、白芷消腫排膿,托毒外出。二診時處于膿腫階段,膿液形成通過外治法切開排膿,引膿外出,再去掉皂角刺、桔梗、白芷消腫,并配伍黃芪、當歸補氣生血促進創面愈合。三診時創面愈合,四診時腫塊消退,此時為腫塊消退階段,再配合具有溫陽通絡、化痰散結之功的中藥進行調理,改善體質,達到“急則治標,緩則治本”,收標本兼治之功。
2.1 注重疾病病因,強調溫通之法 薛教授總結該病的病因為陽虛痰凝,女性患者乳房局部腫塊初發時皮膚常見不紅或暗紅,治療中常出現腫塊欲消不消,欲膿不膿,易形成僵塊,或膿腫反復破潰,形成慢性瘺管,多伴見形體肥胖、畏寒肢冷、大便溏稀、頭面部多油、月經不調等全身癥狀,望其舌質淡苔白膩,切其脈多沉細,皆因素體陽虛,水濕不化,痰濕內生,阻滯氣機,經脈不暢,痰濕瘀聚而成腫塊,為陽虛痰凝所致[1-2]。若痰濕瘀滯日久,則蘊而化熱,熱盛肉腐,蒸釀成膿而進入化膿階段,此為陽虛痰凝,蘊久化熱;痰濕夾郁熱,下注四肢,則四肢皮膚發紅腫脹,關節重滯疼痛,形成紅斑結節;而若加之本身氣血不足,無法祛邪外出,則膿成潰后,膿出不暢,余毒不盡,出現腐肉不去,新肉不生,久則成瘺,此為瘺管階段。腫塊消退,瘺管閉合,創面愈合此為消退階段。另一方面,《黃帝內經》中曾指出“女子乳頭屬肝,乳房屬胃”,故乳房疾病與肝、胃二經關系密切,若情志失調,肝氣郁結,橫逆犯脾胃,運化水谷失職,則痰濕內生,致乳絡不通,加重乳房腫塊積聚。綜上,本病屬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日久見寒熱錯雜之證。故治療應溫陽通絡、化痰散結為本,將“溫通”之法貫穿始終。同樣卞衛和教授也認為陽虛貫穿整個病程的全過程[3-4],認為該病多為陽虛,在陽虛基礎上,局部成膿是熱毒熾盛的表現。腫塊期以陽虛形成寒痰凝結,成膿后寒邪化熱,熱盛則成膿化腐,認為溫陽法是治療本病主要治法。
男性漿細胞性乳腺炎經抗感染治療后雖有所緩解,但易復發,最后破潰,形成慢性瘺管,類似女性患者臨床表現。另外男性患者好發于40歲左右[5],《黃帝內經》中指出:“男子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六八,陽氣衰竭于上,面焦,發鬢斑白……”男性若達到40歲,則腎陽氣開始衰敗。故采用溫陽法治療男性漿細胞性乳腺炎可改善體質,增強陽氣,促寒痰濕消退。男性乳房疾病與肝、腎經關系最為密切,故還需配合通絡法達到理氣通絡之功。基于以上治療原則,薛教授以溫陽通絡法治療本病,自創了陽和通絡飲。
2.2 中醫內外結合,配合階段療法 薛曉紅教授對該病主張采用中醫內外結合治療方法。內治法是以陽和通絡飲溫陽通絡為主。陽和通絡飲是在陽和湯的基礎上配伍理氣通絡之品和臨床經驗用藥。再辨病論治同時還需要結合疾病的不同階段,分階段論治,再配合外治法。若為腫塊階段,予以陽和通絡飲配伍皂角刺、桔梗、白芷消腫排膿,托毒外出,助腫塊化膿,同時若腫塊表皮紅腫則配合金黃膏外敷,清熱消腫;若蘊而化熱成膿階段,陽和通絡飲配伍茵陳、焦山梔、制大黃、蒲公英等清熱之品;若日久創面難愈,形成瘺道階段,陽和通絡飲配伍黃芪、當歸補氣生血促進創面愈合。同時膿腫階段或瘺管階段,還需結合外治法。若膿腫較深,采用粗針穿刺抽膿。若膿腫位淺,波動明顯或瘺道形成膿液淋漓不盡時,予以微創小切口或無齒鑷搔刮排出膿液及壞死組織。若消退階段,以陽和通絡飲鞏固療效,增強陽氣,改善體質。
薛曉紅教授運用中醫藥治療男性漿細胞性乳腺炎,具有療程短、療效佳、避免了手術,保護了乳房形態等優勢,本案為個案報道,未來需要更多病例驗證,以及更深入的臨床研究,探究其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