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玲 陶春暉
(湖北中醫藥大學中醫臨床學院,湖北武漢430061)指導:邱明義
腦鳴系中醫病名,指患者自覺腦內有鳴響聲的病癥,或如蟬鳥之叫,或同汽笛之響,時發時止或持續不止,嚴重影響生活質量[1]。西醫的腦鳴實指耳鳴,而患者感覺是在腦內鳴響,并分為有器質性病變的客觀腦鳴和無器質性病變的主觀腦鳴[2],目前發病機制尚不明確,治療無有效方法。中醫認為本病病位在腦,實則腎脾肝三臟功能失調。黃斑水腫乃西醫病名,作為眼科疾患的并發癥,多由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糖尿病、眼內手術及衰老等所致,致盲率高,目前無特殊治療藥物,該病屬中醫“視瞻昏渺”范疇,多從瘀、濕、虛論治。臨床上有關腦鳴伴黃斑水腫的病案報道較少。筆者現將邱明義教授運用“補下清上”法治療腦鳴伴黃斑水腫驗案1例介紹如下。
冷某,女,74歲。2017年2月8日初診。
頭部鳴響十余年,加重伴視物模糊1月。患者10余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腦內鳴響,以后枕部為主,病初如蟬鳴,時輕時重,勞累后間斷性發作,午夜尤甚,影響睡眠。近1月來頻繁發作,伴右眼視物模糊,曾于西醫院診斷為右眼黃斑水腫,建議眼內局部治療,患者拒絕,轉向中醫求治。刻診:腦內轟隆作響,無休止,又出現耳鳴,安靜狀態下極為明顯,目睛上火,灼熱干澀,視物昏花,羞明多淚,視力下降明顯,伴腰酸,精神差,納一般,寐欠佳,二便調。舌暗苔白,脈弦細。西醫診斷:右眼黃斑水腫,耳鳴原因待查。中醫診斷:腦鳴。辨證:腎虛髓空,肝陽上亢,風熱犯竅。治法:在下滋腎養肝以充髓,在上疏散風熱以祛邪。予杞菊地黃湯合清熱明目之劑。處方:
生地30g,山萸肉15g,山藥15g,丹皮20g,茯苓10g,澤瀉10g,菊花10g,枸杞子15g,沙苑子10g,決明子10g,白蒺藜30g,木賊草10g,密蒙花10g,夏枯草30g,磁石30g(先煎),石菖蒲10g,合歡皮15g,炙甘草6g。7劑,水煎日3服,日1劑。
2月15日二診:腦鳴較前明顯緩解,寐稍安,眼睛上火好轉,耳鳴,大便稀,舌苔薄白,脈弦。原方去決明子之潤滑,加川牛膝20g補肝腎、引上亢肝熱下移,鉤藤20g(后下)、煅龍牡各30g(先煎)、石決明30g(先煎)加強平肝潛陽。
3月3日三診:腦鳴再減,安靜狀態下已不明顯,耳鳴未再發,寐安,眼睛灼熱感減輕,仍視物不清,大便不成形,小便正常。舌暗苔白,脈弦。患者精髓得補,以祛邪為主,治以清熱明目、祛瘀活血,兼平肝潛陽。處方:
生地10g,丹皮10g,菊花20g,金銀花20g,木賊草15g,白蒺藜30g,密蒙花10g,赤芍10g,丹參30g,夏枯草30g,沙苑子10g,女貞子10g,石菖蒲10g,石決明30g(先煎),磁石30g(先煎),川牛膝10g,鉤藤30g(后下),炙甘草6g,合歡皮20g。繼服7劑。
3月14日四診:腦鳴消失,眼睛感覺舒適,視物模糊好轉,上方去川牛膝,加苦參10g、玄參15g滋陰利水,導邪外出。繼服7劑。
隨訪:患者偶有腦鳴,眼部無不適,視力未再下降。
按:本證病變根于下,病性屬虛實夾雜,下則肝腎陰虛,上則風熱外襲,治療以滋補肝腎,疏散風熱為主,兼清肝平肝。患者年至古稀,肝腎陰精近絕,《靈樞·海論》曰:“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而“腎主骨生髓”“腦為髓之海”,故腦鳴首先從腎論治。精虧髓空,腦府腰府失養故腦鳴、腰酸,水不滋木,目竅失榮則視物不明、目澀,水不涵木,肝陽上擾見耳鳴、腦內轟鳴;腦髓和肝經空虛,風熱上襲、邪客肝經故見眼睛灼熱、羞明多淚,即“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杞菊地黃丸由六味地黃丸加菊花、枸杞子而成,專為肝腎陰虛證而設,為滋陰、補肝、明目常用方,以生地易大補腎精之熟地,以防性溫助熱、滋膩礙邪,加沙苑子補肝腎明目,木賊草合菊花清風熱明目,決明子、密蒙花、夏枯草清肝熱明目,白蒺藜祛肝風明目,磁石、煅龍牡潛肝陽,石菖蒲開心竅,心腦相通,開心竅即開腦竅,邱師常用磁石、石菖蒲藥對治療耳鳴、腦鳴病癥,一潛一開,收效甚佳,合歡皮安神志,炙甘草調諸藥,全方清補并行,上下并治,使陰補陽潛熱清。待虛候得補,腦鳴顯著改善,眼睛不適癥狀凸顯,以祛邪為主,案中生地、丹皮、赤芍由犀角地黃湯化裁,為邱師常用清熱活血組藥,常1∶1∶1配伍,對血分瘀熱之證療效明顯,活血稍佐利水,后如法治療,癥情穩定。
本案以中醫、西醫病名合稱,診斷無明確的中西對應關系,但并不影響治療。邱教授除辨證“肝腎虧于下,邪熱犯于上”外,還不忘辨病,如黃斑水腫常用活血法;重視辨癥,抓住患者當前主要癥狀,強調患者“主訴”的重要性,如初診以腦鳴為甚,后診以目疾為主;喜用藥對、藥組,如枸杞子、菊花,磁石、石菖蒲,鉤藤、石決明,煅龍骨、煅牡蠣,生地、丹皮、赤芍,枸杞子、女貞子、沙苑子等;善辨藥性,如選花草之類如二花、菊花、密蒙花、夏枯草等清輕上升以散邪,介石之品如龍牡、磁石、石決明質重沉降以潛陽;注意病癥鑒別,如腦鳴與耳鳴,西醫認為腦鳴實則是耳鳴,而中醫將兩者明確劃分,腦鳴聲音多源于枕部或兩顳側,虛證多見,而耳鳴是由耳部發出,從虛實論治,腦鳴可以伴隨耳鳴,兩者極易混淆,這些思辨經驗都值得后輩學習和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