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子 楊宇峰 石 巖
(遼寧中醫藥大學,遼寧沈陽 110847)
癭病是由情志內傷、飲食及水土失宜,以致氣滯痰凝血瘀壅結頸前所引起的,以頸前喉結兩旁結塊腫大為主要臨床特征的一類疾病。筆者通過查閱大量文獻,梳理了歷代醫家關于癭病病因病機的理論論述,探討中醫對于癭病的治療大法,建立中醫癭病的理論框架體系,這對于癭病的傳承和發展及現代對于甲狀腺疾病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鑒與指導意義。
1.1 情志因素 《諸病源候論·癭候》[1]云:“癭者,由憂恚氣結所生?!边@是最早指出癭病的主要病因是情志因素?!稘健ぐ`瘤論治》曰:“夫癭瘤者,多由喜怒不節,憂思過度……氣血凝滯,為癭為瘤?!薄夺t學入門·癭病篇》載:“癭氣,今之所謂癭囊者是也,由憂恚所生。”以上均指出精神抑郁,憂思日久,導致肝失調達,氣機郁結從而影響了氣血津液的正常輸布,使得有形實邪聚結于頸前,發為癭??;凝聚于目,則眼球突出。若暴怒傷肝,肝疏泄功能失司,從而氣郁日久化火,灼傷津液而成痰,痰火壅結于頸前而成癭。《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癭瘤證治》云:“此(癭)乃因喜怒憂思有所郁而成也”、“隨憂愁消長”。明確指出了癭病的發生與發展會隨著情志的變化而變化。由此可見,情志內傷是導致癭病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1.2 飲食及水土 不同的地域環境,導致了不同的飲食習慣,從而引發了不同的常見病及多發病。《素問·調經論》所言:“夫邪之所生……得之飲食居處……”,《諸病源候論》言:“諸山水黑土中,出泉流水者……常食令人做癭病?!盵2]6《圣濟總錄·癭瘤門》云:“山居多癭頸,處險而癭也。”指出癭病以山區地區發病較多。《治病百法》云:“頸如險而癭,水土之使然也?!薄睹t類案》云:“汝州人多病頸癭,其地饒風沙……飲其水則生癭?!闭f明了飲食水土因素是癭病的致病原因之一。飲食及水土失宜首先影響了脾胃功能,使得脾失健運,運化功能失常,則釀生痰濕,進而痰壅結頸前而成癭;其次同樣也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日久氣滯血瘀而發病。
1.3 個人體質 由于婦人的生理特點與肝經及氣血關系極為密切,然癭病的發生又恰好與此因素密不可分,自古就認為在癭病的患病率中婦人居多[3]35。《圣濟總錄》中首次提出:“婦人多有之,緣憂恚有甚于男子也?!薄缎∑贩健ふ摪`病》云:“長安及襄陽蠻人,其飲沙水喜癭……其地婦人患之?!薄峨s病源流犀燭·癭瘤》云:“西北方依山聚澗之民……其間婦女,往往結囊如癭?!币陨暇赋鰦D人在癭病的發生中較為多見,由此可見體質的因素決定了是否發病,同時也間接地說明了體質決定了個體對某些特定疾病的易感性,為癭病的預防以及治療提供了新的臨床治療思路。
1.4 六淫邪毒 從古文獻的記載中可以看出癭病的發病原因自隋唐至明清時期已趨于成熟,在情志及飲食水土、個人體質的基礎之上,古人又發現其病的發生同時也與外感六淫的關系極為密切,從而更加豐富了癭病的病因理論?!锻饪普嬖彙吩疲骸鞍`瘤多外因六邪,營衛氣血凝郁……”,與癭病關系密切的邪毒主要有風、熱、濕邪[2]7。由于風為百病之長,風性上行故在頸部為患多見。風易夾熱夾濕,風熱之邪積熱上壅,聚結頸前導致氣血澀滯而成癭;風濕之邪久而成痰,痰凝頸前而成癭。
《明醫指掌·癭瘤證》中云:“癭但生于頸項之間……日久結聚不散,積累而成……必因氣滯痰凝,隧道中有所留止故也?!笨傮w來看,歷代醫家基于癭病的病因理論,將病機概括為氣滯、血瘀、痰凝,三者合而為患,突出了癭病的發病關鍵。由此可見癭病的病理性質以實證居多,多為久病因實致虛,體現了癭病發生發展的規律特點。
2.1 內治法
2.1.1 清熱化痰,軟堅散結 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記載:“海藻主癭瘤氣?!盵4]《本草經疏》中云:“昆布癭堅如石者,非此不除。”《外科正宗》記載海藻玉壺湯一方,云:“夫人生癭瘤之證,非陰陽正氣結腫,乃五臟淤血、濁氣、痰滯而成……痰聚也,行痰順氣?!狈街幸院T?、昆布、海帶為君藥,在化痰軟堅散結的基礎上配伍行氣活血清熱諸藥,共奏散結消癭之功。
基于“百病皆由痰作祟”的理論,古代醫家同樣認為癭病大多數也是因痰作祟所引起的,因此在治療上也大多使用化痰軟堅散結的藥物,常用的藥物也不外乎海藻、昆布、海蛤、黃藥子、牡蠣等等[3]37。除此之外,對于動物類含有甲狀腺素的藥物,例如:羊靨、豬靨、鹿靨等也得到眾多醫家的共識,豐富了在治療癭病的臨床實踐中單一使用海藻、昆布這樣大量含碘的藥物。南北朝的《曾深集方》中所記載的“五癭丸”是關于此類藥物治療癭病最早的記載。
2.1.2 疏肝解郁,理氣消癭 根據氣機郁滯這一病機理論,歷代醫家無不以疏肝理氣消癭的理論大法來治療癭病?!锻馀_秘要》[5]中有云:“療癭細氣方、深師蘇子膏療氣癭方?!蓖瑫€記載了:“療冷氣咽喉噎塞兼癭氣昆布丸。”方中僅干姜、吳茱萸兩味藥,既有溫經散寒又有疏肝理氣的作用,旨在治療由于寒邪內侵肝經而致肝氣郁滯不通的氣滯痰凝類癭病。四海舒郁丸中運用青木香、陳皮解郁疏肝理氣,茯苓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加之昆布、海藻、海帶、海螵蛸、海蛤粉化痰軟堅,消癭散結。此方順應了疏肝解郁、理氣消癭的理論,在臨床治療中也大多以此方打底,在此基礎之上加減運用,效果甚佳。
歷代醫家們也常常使用柴胡、陳皮、檳榔、青皮、香附、木香等疏肝理氣藥來治療肝氣郁滯不通而導致的氣滯痰凝證的癭病。此法遵循了“順氣為先”的理論,體現了疏肝氣、健脾運。[6]
2.1.3 滋陰益氣,寧心柔肝 《證類本草》亦言“玄參,一名逐馬,味苦,散瘤癭瘰癘”;《外科正宗》用芩連二母丸治癭?。弧兜湫g》有“服食天門冬治癭除百病”。這正說明了治療癭病歷代醫家也大多使用滋陰的藥物,也有許多文獻統計使用麥門冬、白芍、玄參這三種藥在治療由于癭病痰氣郁結日久化火,火熱津液耗傷而導致的陰虛火旺證中使用頻率最高。因此也進一步證實了“壯水之主以制陽光”這一中醫經典理論,滋養腎水以上濟心火,下抑肝陽,達到了補其真陰以配其陽的效果。
《校注婦人良方》中的天王補心丹作為肝陰虧虛證治療癭病的典型方劑之一,其組方用藥特點也是值得現代臨床研究與學習[7]。方中以玄參、沙參、生地、麥冬、天冬養陰清熱;茯苓、人參補氣寧心;當歸、枸杞子補血養肝;酸棗仁、丹參、柏子仁、五味子、遠志養心安神;最后加入川楝子疏肝理氣,共奏滋陰清熱、寧心安神之功。全方配伍嚴謹,用藥靈活,滋陰補血以治其本,養心安神以治其標,兼顧心腎,效果顯甚。
2.1.4 活血祛瘀,化痰消癭 醫學泰斗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認為用活血祛瘀藥物治療癭病效果極佳,其中三棱、莪術為化瘀血之要藥,且性近平和。對于治療久病體虛所致氣血運行不暢而積久過堅者,能消堅開瘀,且不至損傷正氣。正如醫家所說“雖堅如鐵石亦能徐徐消除,性非猛烈而建功甚速”?!锻饪普凇ぐ`瘤論·卷三》中記載:“用活血散瘀湯治療癭瘤?!狈街羞\用活血、養血、散瘀的藥物,包括白芍、當歸、川芎、紅花等正體現此理。在歷代古籍文獻中治療癭病用藥類別及頻次的研究中發現,眾多活血化瘀類藥物中酒大黃使用頻率最高[8]。相比生大黃而言,酒大黃經酒炙法炒干之后瀉下之力減弱,反而增強了其活血化瘀的功效,從而治療瘀血阻滯所致癭病的效果更甚。
2.1.5 清肝瀉火,解毒散結 清代吳謙在《醫宗金鑒》[9]中系統說明了癭病對于不同證型而言的不同治法,從而提出“夫肝統筋,怒氣動肝,則火盛血燥,致生筋瘦,宜清肝解郁,養血舒筋”這一治療癭病的理論。《外科正宗》中記載了用清肝蘆薈丸治療惱怒傷肝,氣郁化火型癭病。以芎、歸、芍為君藥養血活血柔肝,配伍青皮、黃連等理氣清熱瀉火的藥物,起到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后世醫家廣為應用?!锻饪普凇ぞ矶匪频臈d子清肝湯作為此法治療癭病的典型方劑之一,方中重用夏枯草清肝之火熱,散瘀之熱結,配伍連翹、梔子、黃連等解毒清熱的藥物,加之養陰柔肝理氣的藥物,共奏清熱瀉火、解毒散結之功,體現了明代陳實功對于癭病獨到的治療見解,豐富和發展了癭病的治療理論。
歷代名醫們在運用此法來治療癭病的同時,特別注重辨別火邪所源的部位而酌情用藥,如上中下三焦用藥不同,上焦多使用黃芩、石膏、知母等以清肺胃實火;中焦則多使用黃連、犀角等以折泄心胃之火;用黃柏來治療下焦火盛。在瀉火的同時使用利小便的藥物,使得火邪從小便而解。
2.2 外治法
2.2.1 針灸 關于針灸治療癭病的最早記載見于晉代皇甫謐的《針灸甲乙經》[10],文中云:“癭,天窗及臑會主之。瘤癭,氣舍主之?!苯洸殚喆罅课墨I發現臑會穴一般配伍天窗、扶突治療甲狀腺腫大,起到散結通絡的作用。在查閱關于針灸治療癭病的文獻中,經過總結發現古代的針灸醫家對于癭病的治療更加注重近部取穴,大多分布于頸項部和上肢部,而腧穴間的配伍以局部配穴為主。使用頻率較高且效果顯著的穴位主要有:天突、肩髃、氣舍、天府、臑會。
2.2.2 艾灸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灸法的記載,《莊子》中云:“越人熏之以艾?!薄睹献印分性疲骸捌吣曛∏笕曛??!庇纱丝梢娋姆v史源遠,經歷代醫家的研究認為灸法不僅有溫通經脈、行氣活血、祛寒逐濕等功效,其特點還在于它對功能亢進起到抑制作用,對于衰退的機能又能起到興奮的作用,使得人體趨于生理平衡狀態,因此對于甲狀腺疾病尤為適宜[11]?!秱浼鼻Ы鹨健费裕骸爸T癭,灸肩髃左右相對宛宛處,男左十八壯,右十七壯,女右十八壯,左十七壯,或再三取瘥,止,又灸風池百壯……耳后發際一百壯。又,頭沖……各隨年壯。”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解毒雜治方癭瘤第七中云:“癭上氣短氣,灸肺俞百壯。癭上氣胸滿,灸云門五十壯。癭惡氣,灸天府五十壯。”
2.2.3 外敷 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關于中藥散劑外敷的記載,仲景的《傷寒論》、晉代葛洪的《肘后方》以及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均有其詳細的記載。中醫經典中曾記載:“若其病既有定所,在皮膚筋骨之間……用藥包敷之,閉塞其氣。”古文獻中有用夏枯草和土豆和泥外敷來治療癭病的記載[12],當取夏枯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之功,對于甲狀腺腫大的患者尤為適宜。
2.3 其他
2.3.1 飲食療法 《備急千金要方》[13]云:“凡遇山水塢中出泉者,不可久居,當食做癭病。”基于中藥學的理論知識,食物同藥物一樣也具有四性五味,我們可以根據癭病的病性選擇相應的食物來輔助治療。對于甲狀腺功能亢進的患者要慎食含碘的食物,譬如海帶和紫菜以及一些含碘豐富的海產品。對于腎陰不足的甲亢患者可以多吃一些甲魚來滋陰補腎,再添加麥冬、玉竹、阿膠煲湯更助其療效;對于陽亢燥熱的患者可以用金銀花、菊花、枸杞泡水,平時飲用,起到清熱降火的作用。
2.3.2 精神療法 《黃帝內經》中云:“喜怒不節則傷臟?!薄娥B性延命錄》中記載:“喜怒無常,過之為害?!鼻橹緝葌鳛榘`病發生的重要病因之一體現了人的精神活動與臟腑氣血的密切關系。進一步認證了中醫所說的“氣生百病”,說明了精神因素的刺激能夠導致癭病的發生和發展,因此注重精神療法在癭病的治療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不良情緒的刺激,對機體也能起到良好的調節和放松。自古以來,中醫學對于情志致病就非常重視,而近年來中醫學中的心理保健思想也正在逐漸的引起人們的重視,掌握情志病的特性以及其多變的臨床特性可以為臨床拓寬新的診療思路。
綜上所述,本研究首先從古代醫家對于癭病病因病機理論的認識,探討了癭病的中醫治療方法。癭病在中醫辨證上屬于虛實夾雜證,而且多臟腑受累,因此在治療上更應辨清所累及的臟腑,準確地運用臟腑辨證、六經及氣血辨證才能在用藥上更加準確和靈活。以上為對中醫癭病病因病機治療的古代文獻研究,冀在此基礎上能夠為臨床治療癭病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