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延 程秋月
(滁州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滁州 239000)
2016年國務院在《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指出,要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制定裝配式建筑設計、施工和驗收規范,完善部品部件標準,實現建筑部品部件工廠化生產,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1]。預制裝配式結構已經成為我國政府倡導的建筑形式,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標準》中明確指出,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分為框架結構、剪力墻、框架-剪力墻、框架核心筒、框支剪力墻五種結構形式[2]。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主要受力構件在工廠提前預制,運輸到施工現場,再進行裝配連接,結合少量現澆混凝土結構工程。與傳統的濕作業混凝土結構工程相比,減少了構件現場施工周期,施工過程均在工廠完成,大大縮短了現場施工作業時間,也大大減少了現場施工作業人員的數量,減少了現場施工作業的安全隱患,節約了工程成本。
隨著政府相關政策的引導和建筑工業化配套設施的發展,裝配式建筑工程數量與日增加。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大型房地產開發公司也在積極的參與到工程建設過程中,其中包括萬科、綠地、恒大等地產開發公司,項目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一二線城市,如北京的“假日風景”、“長陽半島”項目,沈陽萬科的金域藍灣和宇輝保利公園項目,長沙的遠大住工的“花漾年華”項目等等。此外,與預制裝配式建筑配套的PC建筑行業也初具規模,至2015年末,全國共有PC工廠104座,產業化基地56個,其主要分布沿海城市如山東、浙江、江蘇、上海等,內地分布較少。
目前,預制裝配式結構在房屋建筑中主要應用于保障房安居工程中。假設建筑業產值以9%(近三年平均值)的速度增長,預計2020年建筑業總產值將達到27.81萬億元,PC建筑產值為2.83萬億元。再假定保障性住房建設數量維持穩定,預計至2020年,采用預制混凝土建設的保障性住房預計將達到150萬套左右。
隨著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發展,工程也暴露出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引起了相關科研院所和企業的關注。
關于預制裝配式結構《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已于2014年實施,可供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設計、施工、驗收的技術標準主要有:《工業化建筑評價標準》、《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預制預應力混凝土裝配整體式框架結構技術規程》[4],以及一些相關的協會標準和地方標準。市場應用的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體系種類繁多,有些是引進國外技術消化吸收,有些是自主或合作研發的新體系或新技術。政府部門或行業機構在鼓勵創新的同時,應該嚴格把關,特別是涉及到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關鍵技術。
目前,關于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關鍵技術如:套筒漿錨連接技術、墻板連接技術、拼裝梁柱節點、新型配筋技術、鋼筋搭接技術等的技術標準不夠全面,建筑設計一般仍由傳統的設計院按非裝配式結構進行建筑、結構和設備設計承建商需要按裝配要求進行二次設計,因原設計基本未考慮裝配要求,其間還需要協調原設計根據裝配工藝要求進行協商變更,浪費大量管理資源和時間,變更后的設計很難達到最優的效果。
大眾對預制裝配式房屋質量認可不高,主要是對預制裝配式房屋的施工質量的認可度不高。在預制裝配式房屋建設過程中,主要構配件從場外運輸到現場進行吊裝安裝,與現場施工作業人員的施工水平和現場的管理水平緊密相連,施工管理是否規范直接關系到工程的質量,而這一系列標準目前還有待進行補充完善??陀^上,目前采用預制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工程項目占整個住宅項目比例很小,專業施工隊伍難以為繼。
在國家倡導綠色環保的大環境下,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將成為建筑工業化的主力軍,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預制裝配式結構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積極的改進和完善,推進住宅產業化的進程。
[1]王田青,吳銀國.住宅產業化暨預制裝配式住宅結構體系的發展與問題探索[J].建筑安全,2015,30(1):73~75.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標準[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4.
[3]張錫治,李義龍.預制裝配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的研究與展望[J].建筑科學,2014:26~32.
[4]黃立雄,李琰.框架結構整體預制裝配建造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J].建筑施工,2014(6):684~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