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啟剛
(山西宏廈建筑工程第三有限公司 山西陽泉 045000)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屋面防水,做好該方面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需要重點加強研究。在我們的生活中屋面和地面具有很高的使用率,屋面會受到風吹日曬的影響,同時也會受到一些酸雨或者粉塵的影響。在發生漏水情況后就需要使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進行維修,會對人們的生活產生直接影響,因此需要重點加強屋面防水工作控制,從而能夠更好的確保工程質量。
在屋面板中非常關鍵的一個設計是分隔縫,其通常都是在屋面板支撐面上進行設置,從而能夠更好的確保防水層發揮其作用,有效的控制裂縫的發生。屋面防水裂縫會直接影響防水質量,因此為了確保達到質量要求,就必須要重點加強分隔縫的設計。分隔縫通常在設置的時候沒有很大的距離,需要設置相應的排氣孔。在進行防水層材料選擇的時候一般情況下是使用油氈或者石油瀝青等,同時也可以選擇添加一些油氈,并且在一面粘貼瀝青膠,并添加油膏到分隔縫中,從而也就完成了該部分的施工。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在進行屋面防水層隔離層設置的時候主要是在
防水層與上面的剛性保護層中間,其操作方法是:①首先需要涂抹一層10mm左右的石灰砂漿在屋面的基層上,等到硬化后在涂抹一層3mm的紙筋灰,但是對于這種方法也有不足,主要是很容易受到天氣的影響,因此在陰冷潮濕的情況下不會使用。②在進行防水操作的時候需要在屋面鋪設聚乙烯薄膜,在鋪設的過程中需要合理的選擇薄膜,一般將范圍控制在長寬為2m,厚度為0.2mm左右。③鋪設防水卷材。如今在進行屋面防水施工的時候主要使用的防水卷材是SBS瀝青防水卷材,在鋪設防水卷材的時候目前主要有2種方法,即:柔性防水層,對于這種鋪設主要是直接在找平層上面進行防水卷材的鋪設。而對于剛性防水層,在進行防水卷材鋪設之前需要首先在找平層上面涂抹一層粘合劑,然后在涂抹粘合劑,完成后還需要在灑上一層細沙,從而也就完成這項工作。
在進行屋面找平層施工的時候需要根據衛生間和廚房的找平方法來進行的開展,一般情況下,找平成的坡度需要控制為3%,坡度控制過后還需要使用水泥砂漿進行找平,目前是使用25mm的水泥砂漿進行找平,在進行施工的時候必須要確保坡度以及厚度,同時還需要重點進行控制,從而有效地防止裂縫情況,更好的確保工程的質量。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房屋漏水很多時候主要是因為特殊結構沒有進行有效地處理所造成的、比如可以選擇在雨水口使用瀝青材料進行控制,從能夠更好地確保材料的穩定性,同時也能夠起到阻隔水的作用,進一步控制水的侵透效果。還可以在雨水口中使用很多的卷材,通過定性過后能夠有效的控制變形情況。不僅如此,在過程中還需要繼續涂抹防水材料,并且對其進行壓緊,從而才能夠更好的確保材料和基層的連接穩定性。雨雪口可以選擇江西設計成側向的形式,從而能夠把雨水進行分流,能夠有效地控制的壓力,同時也能夠更好地控制漏水的情況。雨水防水層構造很容易出現漏水的現象,在進行設計時需要使用質量好的防水建材,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可以選擇喇叭形的卷材,因為能夠進一步減小兩者之間存在的空隙,并用混凝土壓住,從而能夠更好的保障整體的性能,有效地確保工程的質量。
通常情況下,屋面防水使用的材料主要有兩種,包括柔性防水材料和剛性防水材料。對于其中的柔性防水材料種類比較多,有涂膜防水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以及超高分子材料等。所謂涂膜防水材料主要針對的是具有很強的粘結性和可塑性的高分子防水涂料,其能夠直接在建筑屋面上進行涂抹,然后形成了一各種不透水的薄膜,從而能夠達到防水的作用,同時使用這種材料還具有很好的粘結性以及防水性能,方便進行施工,因此也是得到了廣泛應用,在未來的發展中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需要重點加強研究。對于剛性防水材料中的細石混凝土雖然密實性很好,但是不能夠進行有效的防水,因此主要是利用水蒸發的原理進行防水的控制,并且還需要有效地控制水位的比例,重點進行振搗空隙控制,從而才能夠做好防水工作,確保其密實度達到要求。
在進行混凝土施工的時候主要使用的方法是自上而下,從坡叫開始向上進行澆筑,在澆筑的過程中還需要進行振搗優化,然后使用1/3微型平板振搗器進行振搗,從而更好的保障振點均勻,防止有氣泡產生。在進行施工的時候需要嚴格地按照相關要求進行操作,并加強裂縫控制,做好混凝土坡度控制,不斷地加強混凝土的養護,防止出現裂縫情況,從能夠更好地確保工程質量。
總之,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屋面防水施工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其也是建筑施工中比較困難的地方,同時屋面防水施工技術對于建筑整體的質量產生直接影響,因此需要重點加強研究,并且從多個方面采取措施進行控制,從而才能夠更好的確保工程質量。
[1]李加兵.關于屋面防水建筑施工技術的相關探討[J].智能城市,2017,3(01):83~84.
[2]張小莉.建筑工程中屋面防水工程技術分析[J].居業,2017(01):118+120.
[3]王建設.淺析建筑工程中的屋面防水施工技術[J].四川水泥,2017(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