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志斌
(富縣水利工作隊 陜西富縣 727500)
在當前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逐漸加快的背景下,雖然促進了縣城經濟的全面發展,但是縣城供水問題逐漸突顯。我國作為一個水體分布不均衡,并且人口數量密集的國家,縣城供水管理問題將直接關系著我國的今后發展。通過將縣城供水問題妥善處理,不僅可以有效完善居民生活條件,同時還能推動社會穩定發展。因此,本文就結合富縣縣城供水基本情況,對縣城供水體制管理改革,形成“富縣模式”進行闡述和探究。
富縣位于陜北黃土高塬溝壑區與丘陵溝壑區交錯地帶,縣城座落在北洛河及其支流牛武川、大申號川入河口,川道寬約300~500m,海拔高程920m左右,城區土地面積22.74km2,城區現狀人口4.2萬人,規劃2020年城區人口9.5萬人。
目前富縣縣城供水以大申號水庫、沙西溝水庫為主,大口井等為備用水源,供水范圍包括130多個單位4.2萬人,年生產、生活需水量190多萬立方,實際設施供水為160萬t,年缺水30萬t。
縣城在總體規劃時,對供水規劃缺少完整性,對供水實施及輸配水管道缺少必要的論證,現實中遇到干旱時使得水資源調度難度逐漸增大,進而使得部分區域供水力度偏低,給居民用水帶來了約制。此外,部分縣城供水管網口徑應用較為隨意,部分供水管道口徑偏大,并且供水應用年限較長,導致存在漏洞現象,造成水資源的浪費。部分供水管道口徑偏小,沒有對供水需求和標準進行思考,無法迎合縣城發展規劃標準,導致供水力度不強,需要重新構建,造成不必要成本的消耗。
2014年前,縣城自來水廠為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政府注重對企業人事管理,不重視企業運行管理,導致縣城供水管理存在諸多漏洞,影響整體管理水平。隨著縣城經濟的發展,這種管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縣城供水管理需求,影響縣城供水管理自身作用的發揮[2]。并且,在原始縣城供水管理體系的作用下,政府部門擔任著業主、監管機構以及投資機構等諸多職責,縣城供水企業所有權以及運營權一般交由政府部門掌管,政府部門不但要管理縣城供水資產,同時還要壟斷供水運營業務,并且對整體供水情況加以監管。由于政企沒有做到分離,這給縣城供水管理健康發展帶來了影響。
①政府投入不足。由于供水水源單一、供水設施陳舊、供水工程建設和維護資金短缺等原因,使得縣城供水基本上處于只能維持居民生活用水,不能滿足發展需要。②企業管理粗放,運行成本較高。③供水專業技術人員短缺。近幾年來,因為縣城的全面發展,城市化進程逐漸加快,部分地方政府部門利用財政投資來實現供水服務支持,已經力不從心,由于資金及人才的匱乏,使得大部分縣城供水管網老化現象比較嚴峻,在管理方面面臨諸多漏洞,進而使得縣城整體供水管理水平偏低,影響縣城長遠發展。
2013年11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涵蓋15個領域,共16項60條,確定“允許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和運營”的改革方向。2014年8月,陜西省省委、省政府組織省發改委、財政、住建、水利等部門召開了縣城供水專題會議,會議從規劃、融資、市場化等方面,為縣城供水產業的發展勾畫了藍圖,明確了縣城供水的發展方向,并特別提出要用市場化手段,引入社會資本,加大融資力度,充分調動地方積極性和資源,統籌解決縣城供水問題。我縣按照水務市場化指導思想,認真研究政策方向,結合我縣城區供水實際,創新思路、大膽嘗試,積極探索運用創新模式開展縣城供水服務,把供水服務推向市場化,來解決當前供水問題。我們抓住省水務集團這個融資平臺,多次溝通、磋商,最終于2014年9月與省水務集團簽訂了供水合作協議。
“富縣模式”是省水務集團創新融資渠道的一個,通過企業融資和項目支撐,實現從傳統的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轉變。也就是政府把資產無償劃撥給省水務集團統一管理,既打破原來多頭管理格局,又能理順體制機制,解決了產權不清、責任不明問題,把傳統的供水管理模式引向市場化管理模式。更重要的是通過整合改制,盤活了國有資產,變資產為資本、變資本為資金,加大了籌融資力度,減輕了政府的財政負擔,大大提升了富縣供水的能力和水平。這個模式解決了富縣當前縣城供水的六個問題:①水務市場化,盤活了水利資產,激活了水動力,解決了資金來源的問題。②資源高效化,實現了水資源的優化配置,解決了供水保證的問題。③企業管理科學化,轉換了機制,提高了效率,解決了企業活力的問題。④項目建設規模化,保障了項目一次投資,一次建成,解決了建設和效益的問題。⑤服務外延化,拓展了供水服務產業鏈資源的開發,解決了國企增值的問題。⑥利益最大化,保障了政府、公共服務和社會資本三者利益,解決了政企分工的問題。
富縣供水公司自2014年9月由省水務集團接管后,供水工程、設施建設、資金投入充足,工程建設進度快,公司運行良好。2017年供水量可到180萬t,經濟收入可達到780萬元,全年盈利160萬元,主要體現在5個方面:
(1)解決了政府財力不足,投入不足的問題,減輕了財政負擔。
(2)出廠水真正的可以達到量足質優。2015年水務集團投入1千萬元,進行2座凈水廠提標改造,通過改造后可以使出廠水達到直飲水。
(3)通過信息化大樓的建設,信息化手段的使用,將在水費收繳,水質檢測,供水調度、維修更加規范化、科學化、信息化、提高了服務水平。
(4)自集團公司接管以來,全部交清了多年拖欠的職工養老統籌254萬元,解決了職工的后顧之憂,正式職工及合同制職工工資人均月增加1千元以上,使正式職工月均收入在4700元以上,合同職工月均收入在3200元以上。
(5)在管理上使企業更加規范化、科學化、正規化,職工全部進入集團人事管理,由集團統一招聘,使企業人才及專業人員能及時得到補充,全員進行崗位培訓,每位員工增強了工作技能,集團從接管到現在,累計投入富縣供水項目,水源工程達到了2.2億元,改變了過去落后的設施方面。
總而言之,通過加強縣城供水體制管理,可以有效保證群眾用水安全。結合當前情況來說,大多數縣城在實施供水體制管理工作時,采用的管理體系較為滯后,進而影響縣城的今后發展。因此,這就需要我們給予供水體制管理高度注重,利用“富縣模式”,實現縣城供水體制管理水平的提升,在保證供水安全的基礎上,促進縣城供水管理的長遠發展。
[1]肖玉成,代秀英,賴巧玉.重慶市農村供水工程運行管理體制探析[J].水利發展研究,2016,16(10):48~51.
[2]周青,嚴小明,趙越,許其寬.創新供水體制機制實現城鄉飲水安全[J].水利發展研究,2014,14(08):77~80.
[3]王如琦.上海城鄉供水管理體制改革優化方案初探[J].凈水技術,2013,32(05):1~4.
[4]王超,王巖芳.整體性政府理論下的城市供水管理體制研究——以濟南市城市供水為例[J].山東行政學院學報,2013(05):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