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芳
(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動物衛生監督所,滁州 233100)
在人們生活中,豬肉屬于一種非常美味的食物,很多人都非常喜愛生態豬。而對于傳統的生態豬養殖技術來說,因欠缺較為先進的設備和技術,使得在養殖過程當中出現很多的問題和不足。在當前養殖技術進一步改進的情況下,能夠更好的提升生態豬的養殖水平,更能對其健康狀態進行改善,另外對我國社會經濟穩定發展也有著極大的意義和作用。
從實際角度來分析,豬肉本身具有綠色、有機以及無公害的優點,但卻尚未形成生態肉的概念,更沒有相關的生態豬專業概念。而通過運用青綠飼料來喂養和放牧,一般不運用抗生素來喂養的豬稱為生態豬,對于生態豬的養殖目標和以往其他養殖形式有著許多不同之處[1]。在生態豬飼養中要與農牧進行結合,就地對糞便進行處理,這樣的形式能夠為土壤提供養料,而且也能更好的降低環境污染問題的發生幾率。
生態豬養殖對增強豬肉品質有一定的作用。對于以往的生豬養殖,一般會在飼料當中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或金屬元素的藥物,這些物質的添加,會對豬肉品質帶來一定的影響,甚至還會威脅到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受到傳統生豬養殖形式的影響,只關注于生豬生長速度的提升,卻忽視了豬肉味道以及色澤的提升。合理的運用生態豬養殖技術,能夠更好的杜絕傳統養殖技術中豬肉存在有害物質的殘留問題的產生,能夠進一步提升豬肉的品質。
對環境效益的提升是相對有利的。根據相關數據調查,在我國每年從養殖場中造成的垃圾數量是相對巨大的,如果沒有將動物糞便、污染物等進行合理的處理,那么會對當下的環境帶來嚴重的影響。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環境下,我國的生豬養殖技術也有所改善,越來越多的新能源也引入其中。例如,建立沼氣池,能夠更好的解決農村中的污染問題,這樣不僅可以滿足能源和資源的合理利用,對生態環境的良好發展也有一定的貢獻。
當前我國逐漸引入國外優良的生態豬品種,對于這些生態豬來說,其有著生長速度快且瘦肉率高等優點,但這些豬肉還是很難滿足中國人的需求,以口感、風味等角度進行分析,我國的生態豬養殖要略勝一籌,可是生態豬生長速度還是無法到達國外引進豬品種的生長速度。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應合理的借助優選和雜交技術等,由此來滿足不同品種的生態豬之間相結合,這樣才能育出更好的生態豬,使其生長速度加快,而且豬肉的口感也得到進一步提升。
對于生態豬養殖來說,其對養殖場環境、氣候以及地理等條件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應積極的引入國外的先進養殖技術,優化養殖條件。例如,將早期斷奶技術引入到當前的生態豬養殖技術當中,其能夠在我國生態豬養殖當中普遍的應用起來,而且能夠科學有效的把母豬與仔豬進行分離,之后再根據生態豬各個時期的特點,具有針對性的開展飼養工作[2]。另外應明確放養在生態養殖中的重要性,在實際的養殖工作當中也要定期的開展放養工作,以此來提升豬肉的品質。
對于生態豬養殖工作,要有效的借助遠程監控技術開展管理工作,要把自動檢測控制器更好的裝設在豬舍當中,之后再設置好相應的參數,要更好的控制豬舍內的濕度以及溫度,并開展全天候的監測工作,且要在一定時間內自動的把檢測數據發送到相應的系統數據庫當中,為后期工作的開展提供信息保障。而且養殖戶可以借助數據庫當中的數據信息,對豬舍環境開展監控工作,進行適時調整,讓豬舍能夠一直處在適宜生態豬生長的良好環境下。另外應將生態豬免疫情況和健康情況的相應信息進行結合,如果出現疫情問題,能夠結合相應的信息追根溯源,并及時的明確發病的源頭,從而更好的降低損失。
在生態豬養殖場的選擇中,應選擇地質高且通風好的場所,而且要將沼氣池建設到相對偏低的位置,這樣才能更加方便豬舍中污染物的排放,污染物在經過發酵后,細菌會被殺滅,在運用沼氣為農戶的生產生活提供更多的能源,更能將沼液視為有機肥料,這對提升農戶經濟效益也有極大的幫助。
養殖環境的衛生情況,會對生態豬養殖起到較大的作用,在生態豬養殖中,其豬舍要運用有機材料來鋪設地面,而且地面材料也應具備滲水性和吸水性,而且豬舍干燥性屬于環境處理工作中的關鍵部分,對于空氣新鮮度和舒適度是生態豬養殖中最重要的環境,因此必須要重視豬舍通風,確保四周沒有污染源和放養密度等,才能更好的提升生態豬養殖的質量和水平。
生態豬疫病的防治工作,屬于養殖工作當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在生態豬的養殖工作當中,疫病的發生幾率較大,要想更好的防治疫病,降低生態豬養殖戶的經濟損失,在生態豬養殖當中要對疫病進行合理有效的處理,制定防治規劃和方案,一旦發生疫情就要及時的聯系相應的處理人員對疫病進行控制,更要開展發病豬的隔離工作和養殖場的消毒工作,并及時的對其他的豬開展觀察治療等各項工作。
我國生態豬的養殖,主要是從基地到公司不斷發展,之后再到農戶養殖的模式,對于其具體流程通過建立生態豬養殖基地,養殖流程的統一化,進而通過公司再招募相應的農戶開展養殖工作,并對農戶開展相應的生態豬養殖技術的培訓工作,確保其掌握和熟悉各個流程后進行養殖工作。而且生態豬的養殖基地,能夠為用戶提供相應的飼料以及疫苗,另外在完成養殖后會開展銷售以及商業合作等工作[3]。
在養殖生態豬時,要區別于傳統的養殖模式,生態豬的養殖一般會選擇自然放牧的形式來進行散養,而且自然放牧養殖形式下,生態豬活動范圍較為廣泛,也可以進行自由的進食,讓生態豬能夠接近于自然豬的成長形式,實現生態豬與自然環境的緊密結合,從而建立較為完善的、完整的生態鏈系統,能夠滿足生態豬的養殖以及保護環境的目的,從而進一步提升生態豬的肉質品質,對其健康成長提供保障。
對于立體養殖形式屬于養殖業發展中新的趨勢,其主要就是在有限的空間內,開展養殖類別優化以及養殖密度的進一步增強,這樣才能更好的滿足從而提升養殖效率,合理的利用資源。更好的發揮生態豬養殖的優勢,明確生態農田與生態豬間的互補聯系,立體養殖形式,能夠對養殖當中的生物鏈進行優化和完善,進而更好的增強經濟效益。
我國生態豬養殖技術的進一步創新、理念的革新,為生態豬養殖向綠色可靠的生豬養殖形式不斷的發展提供了動力,另外養殖生態豬有著綠色安全且品質優良和口感獨特的優勢,而且在當前市場環境下也有著極大的競爭力。我國生態豬養殖業的發展其在當前有著廣泛的前景,隨著可持續發展觀的進一步深化,生態豬養殖技術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