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美卉
(吉林動畫學院,吉林長春130000)
教學團隊化模式是教學領域的一種新型模式,主要旨在以某種目標為紐帶,將具有相關性的教師資源進行整合,構建起具有銜接性、系統性的教師隊伍,為某項課程活動的有序開展提供主要動力。一般來說,在不同的場景中,教學團隊化模式的具體定義也存在差異性[1-2]。其中,對于學校而言,教學團隊化模式主要指學校所組建的大范圍教師隊伍,并根據教師隊伍的特征進行職能分化,從而完成學校內不同專業的教學與管理任務;對于某項專業和課程而言,教學團隊化模式主要指圍繞某項課程目標,以班級或者專業為單位進行教師隊伍組建,從而根據課程計劃實施各個階段的課程教學計劃[3]。總的來說,教學團隊化模式是課程項目化、專業項目化的發展結果,符合當今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根本需求,對于提高課程教學的系統性水平、提高學生綜合學習能力均具有積極意義。
服裝品牌推廣課程是服裝設計、營銷的系列課程的主要內容,具體又包括品牌塑造、品牌推廣兩個部分。其中,品牌塑造部分分為品牌的調研、品牌的定位、品牌策劃三個分支,旨在從品牌塑造的各個階段入手培養學生品牌構建的流程意識。品牌推廣部分是服裝品牌推廣課程的主體部分,主要從品牌形象構建、品牌渠道管理、品牌終端形象管理以及品牌傳播幾個方面入手實施教學。服裝品牌推廣課程屬于應用型課程,除了對學生的認知水平提出了基本要求,更對學生品牌推廣策略與能力做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在實施服裝品牌推廣課程教學活動的課程中,不僅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要注重對學生品牌推廣實踐能力的系統性培養。
從上文敘述中可知,除了注重學生專業基礎能力、應用能力、操作能力的培養,服裝品牌推廣課程對學生的認知水平、行業素質、文化素質、文學修養方面的培養以及綜合素質都具有一定的要求,使學生在具備就業專業基本能力的同時,擁有較高的個人素質及修養。因此,為了提高課程教學的有效性,構建起系統性的、嚴謹的、銜接力足的教學體系十分重要。為此,筆者結合實踐經驗,以教學團隊化模式為核心,從以下三個角度入手探討服裝品牌推廣課程的教學優化策略。
高協作力的教師團隊主要指專業相關性、教學風格以及教學形式、時間都具有較高的契合度的教師隊伍[4-5]。在服裝品牌推廣課程中,根據課程內容、課程進度以及教學形式可進行不同側重點的高協作力教師團隊構建。例如,為服裝品牌推廣課程購機按跨界經歷豐富,具有跨專業教學、跨學科結構、海外研修背景甚至跨行業實踐的教師團隊,團隊成員也能在相關行業、學術協會中兼職,積極參與行業、協會和學術界的專題活動等,這種種跨界實踐能夠使團隊的知識結構與存量得以迅速提高以及思維模式迅速改善,從而提升團隊創新活力。如服裝品牌推廣課程群中的基本師資可以劃分為學術類、策劃類、實踐類、創新類等,承擔品牌推廣等相關的廣告專業能力的培育。總的來說,不同的方向具備不同的思維方式,需在知識技能、年齡、個性、職稱上要有較強的互補性,團隊內部倡導協作精神,培養科學的分工協作意識,團隊成員互融共通,教師與教師之間是一種協作伙伴關系,教學團隊對于其中每一個成員的工作職責范圍劃分很明確,可以增長自身觀察不同學科、理念及文化之關聯的能力,更有益于引導學生的多維思考和發展能力訓練。
在高協作力教師團隊的構建基礎上,加入跨專業課程模塊緊密融合,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緊密融合,學生能力培養與企業實戰項目、參展參賽活動緊密融合的課程體系,實現將實踐項目在實踐當中應用或得到成果轉化。已經具備了充足的教師資源,因此,需要進行與服裝品牌推廣課程相適應的團隊教學計劃。首先,根據課程的主要內容,將團隊教學計劃分成兩個部分,分別為品牌塑造與品牌推廣,分別由兩個專業教師負責,并對兩個部分的課程教學進度進行規劃,其中,以品牌推廣為主要部分。在品牌推廣部分的課程教學中,我們要在其中學習和掌握服裝品牌的定位、服裝品牌消費者定位分析、服裝品牌的市場現狀分析、服裝品牌廣告創意及訴求、廣告目標與策略、制訂營銷策略、服裝品牌的網絡推廣等,以培養復合型、應用型、創新性的服裝品牌推廣人才。在此我們將進行團隊教學規劃,如由經驗豐富、學術型教師負責品牌推廣的基本概念、發展歷史以及相關理論的教學,由組織能力強、管理能力強的教師負責品牌推廣相關的案例探討部分的教學,由年輕的、與學生具有極強親和力的教師負責品牌推廣實踐項目的引導與教學,由此達到充分貼合課程以及學生需求的目的。堅持教師團隊化教學模式,有利于發揮教師整體功能,使教學走出“高耗低能”的局面。其中備課作為一個合作性團體,其教學成績也不是教師個人成績的簡單相加,而應是教師整體智慧的凝結。最大程度提高合作團隊的整體功能,同時強調每個人對團隊任務的完成都要負有使命,這將直接決定教學團隊的績效。另外,對于服裝品牌推廣課程的不同教學階段,應做好相關教師的教學時間安排,避免出現時間沖突、教學內容超時等教學事故。
根據團隊教學計劃完成教學后,還應進一步對以教學團隊為核心的教學系統進行評價,具體可分為總體性評價、階段性評價以及過程評價等[6-7]。本研究中,對于服裝品牌推廣課程,主要建議采用過程評價以及階段性評價的方法。其中,過程評價以教學團隊中的個體教師為主體,對學生的學習成效、教學過程進行評價;例如,在品牌渠道管理的實踐部分教學中,由年輕并且親和力強的教師主導,由其他教師對教學過程進行評價,評價內容包括學生的參與度、學生的實踐成果、教師的教學形式與效果等;又如,在品牌核心理念的理論部分教學中,由經驗豐富的學術性教師主導,則由其他教師階段性地對學生包括品牌價值觀、品牌目標、品牌廣告等在內的理論部分掌握程度進行評價,評價方法包括測試、問卷調查等。總的來說,只有充分、細化的的教學評價體系,才能確保教學團隊化模式的生命力與有效性。
綜上所述,服裝品牌推廣課程作為相關專業中應用特征較為明顯的課程之一,其理論知識點相對分散,實踐能力要求高,需要進行強有力的組織和設計。而教學團隊化模式的嚴謹性、資源充足性以及系統性正好符合服裝品牌推廣課程的培養需求,因此,在該課程中推行教學團隊化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